成思危:經濟改革進入深水區 制度創新是核心
2011-1-13 1:4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大家知道,2009年對于我們國家來說是最困難的一年,在面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和我們經濟周期下滑的雙重作用下,2008年我們的經濟增長比2007年掉了一塊,所以2009年是最困難的一年。但是在中央的領導下,通過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支持下的一攬子刺激計劃,我們實現了9.2%的增長,昨天統計局剛剛更正的,原來公布的是9.1%,昨天更正為是9.2%,如果沒有這個經濟刺激計劃的話,我們的經濟增長大概是8.4%,而不是9.2%,而要喪失853萬個就業崗位,所以我們說的這個一攬子刺激計劃是完全必要的。進入2010年,溫總理在人大會上報告指出,說2010年是最復雜的一年,他用這樣四句話來描述:“積極變化與不利影響此漲彼消;國內短期問題和長期矛盾相互交織;國內因素和國際因素相互影響;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兩難”問題增多”。我個人理解,2010年說是最復雜的一年,是因為是在從2009年那種應對金融危機的不正常的情況下,要過渡到2011年,就是今年恢復到我們正常的“十二五”開局增長的過渡年份,所以2009年的時候一些問題在2010年開始暴露。
不利影響有哪些呢?我認為主要是兩個方面:
一是由于大量投資引起的不利影響。大家知道,2009年我們的投資率是30.1%,達到了25萬億,幾乎是GDP的2/3,2009年的經濟增長9.2%,投資推動占了8.5%,消費占4.1%,而外貿是-3.6%,所以投資在2009年是唱了主角。但是大量的投資帶來的問題:一是產能過剩,我們27個產業部門有21個產能過剩,其中僅鋼鐵就過剩2億噸,如果以每噸鋼鐵5千塊錢投資的話,就有1萬億的投資在投入的時候拉動了GDP,但是它以后不能再發揮作用了;二是產品積壓;三是效益降低,我們評價經濟效益有一個數字叫做彈性系數,就是投資增長1%,能拉動GDP增長多少?這個數字在理論上正常情況下應該是0.5%,但是大家可以算算09年我們投資增長30.1%,最后是污染回潮。大家都知道,09年兩個水電站沒有通過環保部門評審開工,最后叫停。2010年到11月底為止,根據環保部公布的數據,全國發生大小污染事件1465件,這些都是由于大量投資帶來的問題。
二是大量的貨幣供應帶來的問題。大家知道,2009年我們的銀行貸款增加了9.6萬億,我們全年的M2(基礎貨幣)的供應增加了27.7%,這樣大量的貨幣供應也帶來了負面的問題:第一個方面是投資所必須的,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也帶來了負面的問題:地方債務迅速增加,省市縣各地成立了大約8千個投資平臺,到2010年6月底為止,總債務量大概是7.66萬億。其中09年一年,銀行貸給地方政府的數字,根據有一些單位估計的數字,大概超過5萬億。根據審計署抽查了部分省市縣的投資平臺情況來看,大概有1/3以上的省市縣債務超過了財政收入,也就是說還款能力成了問題。我曾經在09年11月說過,美國的次貸是把貸款貸給沒有還款能力的個人,而中國的次貸是把貸款貸給沒有還款能力的地方政府,如果他沒有還款能力的話,就要求中央政府買單,實際上有的地方政府早就有這樣的打算,所以我到基層有的同志說不借錢是傻瓜,借了想還更是傻子,有的地方政府本身就沒打算還,這樣就會造成銀行的壞帳。第二個方面就是帶來資產泡沫的增長,我們09年進入房市的,根據我的研究大概是2.5萬億人民幣,進入股市的總資金是1.9萬億,其中信貸資金大概是9300億,所以把房價和股市都抬上去了,09年上半年,股市從1464點抬到3千多點,房價也在上漲,這就造成了局部的泡沫。當然到三季度以后,由于股市一直維持在3千點左右,所以有部分資金撤出。到年底為止,根據我們的研究,大概滯留在股市里的信貸資金還有7700億。大家從這幾個數字可以看到銀行貸款9.6萬億的增長,大概投資去掉了6萬億,進入股市、房市的大概3萬多億,當然這里面有重疊。
通貨膨脹的危險,大家知道,貨幣供應超過實體經濟需要就會帶來貨幣購買力的持續下降,或者是物價總水平的持續上升。我也曾經在09年6月份就提出來,要警惕通貨膨脹的危險,當時很多人不以為然。實際上當時提出來是有根據的,我們的CPI公布的數據是同比,所以當時有人說我們都是負的,還有什么通貨膨脹的危險?但是實際上我們還應當環比,就是6月和5月的比,而不是去年6月和前年6月的比,08年6月通貨膨脹率比較高,09年6月就顯得是負的,但是實際上如果環比的話,3月份就變正了。當然有一個傳導期,這個傳導期大概是貨幣供應增長到物價上漲傳導期大概是6到8個月。當貨幣供應增加的時候,如果虛擬經濟膨脹,就是房市、股市上漲的時候,貨幣進入房市、股市而沒有進入實體經濟,所以一時表現不出來,但是當房市、股市下跌的時候,它就會吐出來,就會加劇通貨膨脹。
我們說大量的貨幣供應就會造成這樣的問題,特別從M2的供應來看就會看到這個問題,因為央行本身有一個經驗公式,就是GDP增長率加上通貨膨脹率,再加上3%-4%就是正常的貨幣供應,這是央行的經驗數據。09年GDP9.1%,再加上4%的比分點,M2的增長應該是12.8%,但是實際上增長了27.7%,所以看到貨幣肯定是過量供應的。
溫總理說短期問題和長期矛盾相互交織,這個問題我不想展開了,我在改革開放30年的時候在北大有一個講話,制度創新是改革的核心,我們當前面臨的改革問題已經到了深水區了,一定要推進制度創新,要解決好四個關系:一是法治和人治的關系;二是公平和效率的關系;三是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四是集權和分權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