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農村交通物流體系實現調結構轉方式促發展
2011-11-27 19:29:00 來源:現在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本報記者 溫格林 楊恒 特約記者 艾海燕 陸璐
11月11日上午,陜西省交通廳運輸管理局在渭南市大荔縣召開陜西全省農村交通物流現場會。來自全省各市(區)運管處處長、貨運(物流)科負責人、部分縣運管所及貨運物流企業負責人近百名代表,對大荔縣交通部門近兩年來積極推進縣、鄉、村三級物流服務體系的成功做法進行了觀摩學習。
在大荔縣,可以體驗到縣、鄉、村三級物流服務體系給城鄉居民生活、搞活經濟帶來的便捷與實惠。大荔縣城設立有全縣農村物流服務中心1個、鄉鎮物流服務站4個、村級信息服務點260個、鎮級貨運站6個,開通4條物流貨運班線,將以縣城為中心、輻射全縣鄉村的38個物流貨運點、貨運配送業務覆蓋80%的鄉鎮和40%的行政村連為一體,加之有連接全國、覆蓋全縣、輻射秦東的物流信息網絡平臺,陜西大荔縣已初步實現了城鄉貨物的“門到門”、“店至戶”、“點對點”的直供式服務。據了解,兩年多來,大荔縣通過農村三級物流網絡,直接和間接運銷農產品和工業品150余萬噸,為農民增收減支和節約貨運成本達3000萬元以上,受到了大荔縣城鄉居民的歡迎。
大荔縣位于陜西關中平原東部,全縣轄18個鎮、415個行政村,總人口73萬,縣域面積177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40萬畝,屬傳統的農業大縣,是全國糧食生產基地縣、全國優質棉生產基地縣、西北地區最大的反季節綠色瓜果菜生產基地縣,是“中國棗鄉”。縣境內地勢平坦,108國道、202省道縱貫南北,8條縣道、24條鄉道交織成網,全縣公路總里程2265公里。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領導下,在上級業務部門的精心指導和大力支持下,從2009年起,大荔縣立足服務“三農”,加快轉變職能,科學規劃,銳意創新,積極探索適合縣域經濟發展的縣、鄉、村三級物流新路子。先后于2009年7月、2010年10月下發了《大荔縣人民政府關于推動農村三級物流發展的實施意見》和《大荔縣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農村物流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由交通運輸部門牽頭,充分發揮交通運輸部門行業管理上的優勢,通過整合和規范現有運輸車輛、中介代辦、倉儲裝卸等方面的資源,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示范帶動、分步實施”的原則,逐步完善和發展農村物流業。同時要求財政、稅務、工商等部門在資金補助、稅收減免、農產品檢疫、綠色通行、農資經營許可等方面出臺相應的優惠政策,為處在起步階段的農村三級物流給予政策支持,為運輸企業、產業大戶和農產品代辦點參與發展農村三級物流提供寬松的環境。為了使這一新興產業在大荔縣能開好頭、起好步,在縣委、縣政府的引導下,行業主管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大荔首家農村物流企業——速恒物流有限公司于2009年5月成立。成立之初的速恒物流有限公司由行業主管部門管理,主要負責開發大荔縣農村物流市場。
2009年5月,大荔縣交通部門在縣城設立了農村物流服務中心,并利用公路交通網絡,在朝邑、漢村、羌白、官池4個基層運管站設立了物流服務站,在公路沿線的行政村、自然村設立農村物流服務點,基本形成了覆蓋縣、鄉、村并輻射周邊縣市的農村物流服務體系。通過“以縣城為中心、以鎮為站、以行政村為點”的三級模式,使物流信息得到有效循環。同時,在基層運管站設立農村物流服務站,實現了運管站、客運站與農村物流服務站“三位一體”的服務,轉變了職能,拓展了服務。
在原運政信息網的基礎上,今年年初,大荔縣交通運輸部門邀請專家來該縣調研,編撰了大荔縣農村物流信息平臺技術方案,成功開發出日趨規范的物流信息管理軟件——秦東物流信息網,主要包含運力信息、貨源信息及全國各地農產品實時價格等。該網站還與渭南市物流信息并網連接,網站信息量大、真實、準確。該網絡主要是以大荔為中心,輻射到合陽、澄縣、華陰、華縣等周邊縣市。目前,大荔縣及鄰縣已有346個客戶端在為平臺實時提供物流信息。
為了保障農用物資和農村日用品的快捷運輸,大荔縣速恒物流公司按照行政區域劃分,將大荔縣全縣劃分為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片區。2009年4月,由縣城經伯士、朝邑、平民、趙渡、韋林、西寨、沙底,至石槽的①號貨運班線開通。中途組建了7個托運點,填補了從縣城到沿線7個鄉鎮沒有貨物配送的空白。2009年11月,覆蓋全縣80%鄉鎮的②、③、④號貨運班線相繼開通。目前,該縣已開通4條貨運線路,每日往返全縣18個鎮和200多個行政村,把縣城的貨物配送到農村,再把農副產品捎運回縣城。這種“定時、定點、定線”的配送服務,使城鄉物品配送實現了“門到門”的服務。
同時,為保證城鄉物品的快捷運輸,物流中心在該縣城西二環建立了貨運配送中心,對縣城內從事配送服務的經營業戶統一進站經營,統一管理,統一服務標準。配送中心的組建,形成了貨物運輸在省市和農村之間的中轉節點,有益于貨運配送服務的規模化經營和規范化發展。據初步統計,貨運班線自開通以來截至目前共運送各類農資11300噸,日用商品2800余車次。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有效降低了農村群眾日常生活用品的運輸成本,真正做到服務“三農”。(下轉C3版)
(上接C1版)
為了保證農村待運物資的及時運送,以縣運管所各基層站為服務主體,組建了由低速載貨汽車和農用三輪車為主的農村物流應急車隊。同時,還將這些車輛的資料信息在秦東物流網上發布,方便貨主及時查閱,在車輛和貨主之間搭建起了一個便捷的交流平臺,實現了車輛的就近調用。既滿足了農副產品的外運需求,又減少了車輛空駛,降低了運輸成本。
大荔縣為了向農民朋友提供便利的農副產品交易平臺,物流中心在各個物流服務站農副產品集中的區域,對原有的農產品交易市場進行了規范、整合和改造,新建立了功能更加完備、管理更加規范的村級貨運站。貨運站在向農民朋友提供交易平臺的同時,收集與發布新的物流信息,及時調解和處理運輸糾紛。現有的貨運站在道路運輸管理部門的引導扶持下,站場建設、軟硬件設施的配備已逐步得到完善。
為了推動農村物流的快速發展,大荔縣還確立了“因地制宜,分片抓點,典型引路,市場運作”的工作思路,以東南片朝邑、沙底、石槽三鄉鎮為示范區,以羌白鎮寺前村經紀人高繼明、官池鎮陳村村民高建昌等運銷大戶為表率,通過政策扶持和輻射帶動,培植了一批產、供、銷、儲、運、配綜合性服務的農村物流“支撐點”和“領路人”,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輻射帶動作用,使縣內相關專業協會、運銷大戶、瓜果代辦站等企業負責人真正體會到了農村三級物流這塊“大蛋糕”的商機和效益。
大荔縣農村三級物流激活了農村消費,農民群眾在家門口即可買到放心實惠的日常用品和農用物資,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速12%。加快了城鄉雙向流通,縣內物流體系與縣外市場無縫對接,使新鮮的農副產品能及時外運、外銷至全國各地,銷售價格年同比增長10%以上。與此同時,源源不斷的日用品和農用物資也在通過農村物流向農村市場輸送。農村物流體系建設實現了城鄉一體化,縮小了城鄉差距,拉近了城鄉距離,更多的使物流、人才流、資金流、技術流、信息流向農村和農業集中,年拉動就業2000余人,融通民間資本上億元,農村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農產品物流體系的建設推動了設施農業發展,在引導廣大農戶生產符合市場需求的綠色農產品的同時,也打通了特色農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銷售渠道,對于快速提升大荔縣設施農產品的身價和市場地位,有效推動大荔縣設施農業的快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據初步統計,今年前九個月大荔縣農村物流信息平臺共發布有效信息9100余條,為3200 臺次貨運車輛提供了配載信息服務,銷售農副產品2.72萬噸,運銷化肥、農藥、種子等各種農資3600噸,為農民朋友節省開支80萬元。
2010年4月28日,陜西省委組織部部長李錦斌,渭南市委書記梁鳳民、市長徐新榮到大荔縣檢查指導工作時,對大荔運政人敢為人先,積極探索農村物流的新路子給予了高度評價與充分肯定。
陜西省《“十二五”交通物流發展規劃》中提出了要“構建大交通、完善大路網、強化大樞紐、發展大物流”的發展思路,陜西交通運輸行業經過近年來的不懈努力,全省的高速路網情況較過去落后的局面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農村公路總量、技術等級、通達深度及通行能力都有了顯著改善,布局優化、結構合理、功能完善、通達鄉村的農村路網基本形成,95%的鄉鎮、70%的建制村都已通上油路,全省高速公路在由相對落后向全國先進、由交通短板向新競爭優勢的歷史性轉變的過程中,這為陜西全省現代物流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發展農村物流是在我國構建和諧社會,建設新農村大背景下提出的,是社會的需求,也是時代的要求。近年來國家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的實行極大地改善了我國農村面貌,但在我國的中西部省份城鄉差別依然嚴重存在。要縮小城鄉差距,就要以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為突破口,開展農村物流是支持三農的有效途徑之一。
目前,陜西省交通廳運輸管理局積極調研起草的《全省促進農村交通物流發展的指導意見》將在近期正式出臺。陜西全省推開縣鄉村三級農村交通物流服務體系,將使陜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設西部強省的目標早日變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