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術 強化危險品運輸車輛管理
2011-11-27 18:58:00 來源:現在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深圳市易流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錦濤
近日,在貴州福泉發生的危險品在途運輸過程中的安全事故,即“11.1”爆炸事件,造成多人重傷,8人死亡。福泉“11.1”爆炸事件的慘劇再一次以血淋淋的教訓為我們敲響了警鐘——提高危險品運輸過程安全性,強化危險品運輸過程的管理,加強危險品運輸行業的整體監管力度,已經勢在必行。
危險品運輸現狀
通過對福泉“11.1”爆炸事件進行分析,結合公安部公布的事故原因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發現引發這次慘劇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事故中這兩輛運輸炸藥的車輛在運輸過程中的違規作業。表面上看來,運輸車輛的違規作業的責任在于司機,因為多數現有的條件下,一旦貨物裝車發出,到達目的地之前,危險品在途運輸的過程是由司機全權負責的。事實上,正是由于司機所屬的物流企業在管理工作方面的不到位,才會引發司機的操作不規范、車輛狀況差等現象,從而導致事故的發生。因此,要從根本上面對危險品物流運輸過程中的安全隱患,全面提高運輸過程的安全性,就不但要從危險品車輛在途運輸過程的管理著手,而且要把整個危險品物流運輸行業監管方面的問題考慮進來。
首先是危險品在途運輸過程安全性的問題。危險品運輸過程中的安全隱患主要來自于兩方面,一是由危險品本身的特殊物理、化學性質帶來的,一是和司機在途中的行為規范所密切相關的。危險品的特性使得其在運輸過程中如果管理不當,防護不及時,極易發生事故,因此理想的運輸條件是其在途的各個環節中,危險品的狀態能夠被實時監控,一旦發生異常情況,管理人員和司機可以及時作出反應。另一方面,司機的駕駛操作規范也極大地影響著危險品運輸的安全。司機在駕駛的過程中,如果發生疲勞駕駛、超速等違規行為,一定會產生運輸安全隱患,而不按照企業規定路線行駛,違規停放等現象,也會帶來不可預料的后果,就像這次爆炸事件的起因,因此對于工作人員行為的管理也是重要方面。
其次是整個危險品運輸行業監管難度大的問題。因為目前物流運輸行業中企業數目眾多,規模和管理水平都參差不齊,有的企業擁有良好的管理系統,但大多數中小型物流企業都存在著管理混亂不到位、司機行為不受控等現象。同時由于物流企業的獨立性和分散性,還并沒有有力的手段和措施,能夠對這些危險品運輸企業都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管理,因此行業中一直存在著監管難度大的問題。但整個危險品運輸行業的安全現狀,讓加強行業監管的要求越來越迫切,已經直接關系到行業未來的發展空間和前景。
IT助力車輛管理
那么,面對這樣的現狀和問題,我們是否只能束手無策?顯然不是。為了提高危險品運輸過程的安全性,交通管理部門已經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手段,例如要求危險品運輸車輛加裝GPS系統。GPS全球定位技術是近年來迅速發展的,現代信息技術的一部分,能夠實現對加裝了終端設備的目標的準確定位和追蹤,并通過無線通信網絡傳遞具體信息。而以GPS定位、互聯網技術為代表的一系列現代信息技術,對于危險品運輸的安全性和行業的監管,都將提供很大的幫助。
拿危險品在途運輸的管理來說,如前面所說的,理想的管理方式是實現對于危險品在運輸過程中各個環節的實時監控,及時發現安全隱患并加以處理,但這要在傳統的物流運輸管理中實現,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而若采用帶有GPS系統的設備,將能很好的達到這一效果。現在一些物流科技公司開發研制出的、結合了GPS技術、互聯網技術等信息技術手段的車輛運輸過程監控系統,在對安裝了終端設備的車輛實現定位的基礎上,還設有限定車輛行駛線路、限定車輛停放區域、監控運輸車輛車速等功能。通過互聯網絡,管理人員在監控中心可以實時查看到車輛行進的詳細信息并作出相應的管理。
如針對這次的貴州福泉“11.1”爆炸事件中的運輸車輛管理,會發現危險品運輸車輛在途的行駛線路監控和停車點監控很關鍵。在信息化的監控系統中,可以在電子地圖上設定出既定的行車線路和停車點,一旦運輸車輛偏離預設線路或者未在規定地點停車,系統將同時對管理者和司機發出警報,及時糾正司機的行為或作出相應的處理操作,預防危險發生,保證運輸安全。同時,監控系統還能夠及時發現司機在運輸途中的超速、疲勞駕駛等現象,確保車輛的行車安全。當監控系統結合了攝像、溫度感知等模塊后,管理人員還能及時了解到危險品在貨柜中所處的狀態,實現安全裝卸、運輸防火、防止漏散等安全管理功能。
在加強行業監管方面,這種利用信息技術進行管理的系統也可以提供很大的幫助。對于運輸監管部門來說,只要是聯入監控系統的車輛,其運行的重要信息都可以在監控中心得到。借助監控系統的數據分析整理和報表功能,監管人員能夠對其管理區域內的運輸車輛狀態了如指掌,從而以此為據大幅度提高監管效率和力度。如目前存在的危險品運輸企業水平不一、分散獨立的現象,監管部門可以通過將其管理區域內,不同企業車輛都登記聯入監控系統的網絡。這樣一來,無論是哪個企業的車輛,其危險品運輸過程中的操作是否規范,是否存在安全問題等,在被其所屬企業管理的同時,也可以被監管部門所監督。并且,一些這樣信息化的系統還專門設有危險品進入區域的報警,當有運輸危險品的貨車進入監管路段時,服務器就會接收到報警提示,提醒監管人員加強警惕,對存在潛在安全問題,如臨時發生的危險路況等,及時對司機和管理人員發出提示,以保證危險品運輸途中的公路運輸安全。
另一方面,即使是對于一般的車輛違規行為,這種信息化的監控系統也可以幫助監管部門實現更加高效的管理。當車輛出現了違規的操作時,其運行數據如車速、路線等都在監控系統的服務器端有存儲,從而在存在責任爭議和責任劃分等問題時有據可查,保證監管的力度、有效性和公正性。
拷問這次的貴州福泉“11.1”爆炸事件,我們要承認,能不能保證危險品運輸全過程的安全,已然不單單是這個運輸行業能否繼續飛速發展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這直接關系到人民的生活、生命安全,更進一步關系到社會大范圍內的穩定和團結,這是壓在我們物流人、危險品運輸行業肩頭上的、沉甸甸的社會責任!通過信息化技術來實現危險品運輸過程的安全管理,實現行業的有力監管,無論對于危險品運輸企業,還是危險品運輸全行業的發展,都將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因此,在國家對于危險品運輸行業的安全管理越來越重視的今天,將以GPS全球定位技術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引入危險品運輸過程管理,乃至全行業的物流運輸管理中,用先進信息技術強化危險品運輸車輛管理,已經是大勢所趨,時代的發展,要求我們拿起信息化這個有力的工具,承擔起責任,為了行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