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支持少數民族地區發展交通綜述
2011-11-24 14:4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加快云南等少數民族地區交通發展,對于貫徹西部大開發戰略,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保障國家安全,維護邊疆和民族團結穩定具有重要意義。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我國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出發,采取有力措施,積極支持民族地區交通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加大政府投入
交通運輸部“十一五”期間采取了一系列支持民族地區交通運輸發展的政策措施。23日怒江索改橋通車示范工程通車時,交通運輸部部長李盛霖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介紹,這些政策主要如下:
交通運輸部通過統籌規劃,在民族地區形成了層次分明、重點突出的公路水路交通建設規劃體系,特別是《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農村公路建設規劃》等專項規劃的實施,成為新時期科學指導民族地區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有力保障。此外,還專門就水運發展問題出臺了《西部地區內河航運發展規劃綱要》《西部地區主要通航河流航運開發的指導意見》,有效指導和促進了民族地區內河水運的建設和發展。
政策傾斜有力地推動了民族地區交通快速發展。李盛霖說,“十一五”期,交通運輸部普遍提高了少數民族聚居省區交通建設項目投資標準,加大建設投資力度。特別是大幅度提高“少邊窮”地區農村公路補助標準。從2009年開始,將西部“少邊窮”地區建制村通公路補助標準由原每公里10萬元提高至20萬元,中部“少邊窮”地區建制村通油路由原每公里10萬元提高至15萬元,有效緩解了民族地區農村公路建設資金配套不足問題。
特殊扶持改變了特殊民族地區的交通落后面貌。交通運輸部已將國家民委組織編制的《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2005-2010年)》中所涉及的145個通村公路建設納入“十一五”農村公路建設規劃,截至2008年底已全部安排了車購稅補助。根據全國政協關于武陵山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議要求,加大了武陵山區干線公路、農村公路和紅色旅游公路建設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成效顯著。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支持云南省興邊富民工程的意見》,進一步加大了對云南邊境地區公路建設的支持力度。交通運輸部2008年安排車購稅專項資金支持云南莽人、克木人公路建設,為莽人、克木人脫貧致富創造條件。此外,還按照國家有關部署,對西藏、青海等省藏區以及新疆、寧夏、廣西、云南等省區交通建設給予了特殊支持。
民族地區交通狀況明顯改善
通過各級人民政府、行業部門以及民族群眾的共同努力,民族地區的交通狀況得到了明顯改善,有效縮小了民族地區與發達地區之間以及民族地區內部之間的發展差距,為實現區域協調發展、各民族和諧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公路方面,李盛霖介紹了一組數字如下:
――公路建設投資額不斷增加。8個少數民族省區公路建設投資額由2005年的993.6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2357.2億元,占全國公路建設完成投資比重由2005年的18.1%提高到2010年的20.5%,提高了2.4個百分點。2010年,云南、貴州、廣西三省區完成公路建設投資額分別達700.0億元、408.3億元和401.1億元;內蒙古388.6億元;新疆、青海、西藏、寧夏公路投資額分別為218.1億元、109.9億元、73.1億元和58.1億元。
――公路網結構日趨優化。8個少數民族省區公路通車里程由2005年的53.2萬公里增加到2010年的91.9萬公里,公路網覆蓋范圍不斷擴大。二級以上公路里程由2005年的44586公里提高到6899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由5792公里增加到11313公里。
――骨架公路通道初步形成。民族地區國道主干線和西部8條省際通道已按標準提前建設完成。國家高速公路在8個民族省區規劃里程約23600公里(扣除重合里程),截至2010年底,已建成11430公里,占48.3%,在建4563公里,占19.3%,已建和在建的比例超過2/3。民族地區以國家高速公路和國道主干線為主體的骨架公路網初步形成。
――農民群眾的基本交通出行條件得到顯著改善。截至2010年底,8個民族省區鄉鎮、建制村通公路比重分別達99.5%和96.6%,其中89.9%的鄉鎮、37.7%的建制村通了油路。
在水路方面,截至2010年底,8個民族省區的內河航道里程超過1.4萬公里,占全國的11.8%,其中四級及以上航道2084公里,五級航道804公里,分別占全國同等級航道的12.3%和9.8%。廣西的防城港、欽州港、北海港近年來開始步入快速發展的道路。云南瀾滄江-漏公河航道建設還直接促進了與東南亞部分國家的經濟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