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高速公路收費政策 將不再被選擇性解讀

2011-11-24 9:4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9 月19 日,交通運輸部部長李盛霖在《求是》雜志發表題為《加快發展現代交通助推社會管理創新》文章稱,中國高速公路收費政策將繼續堅持。這也是2011 年交通運輸部面對輿論對高速公路收費政策發出的喧囂質疑所作出的最堅定的回答。

  不斷被圍攻的功勛政策

  回顧中國公路收費政策之發展歷史,脈絡與作用清晰可尋。

  上世紀80 年代,國家積貧積弱,發展經濟,改變落后局面是整個國家和社會的迫切需求。公路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建設資金不足成為制約全國經濟發展的瓶頸,“要致富,先修路”也成了大家共識。在廣東的改革實踐基礎上,1984 年國務院第54 次常務會議正式決定實行“貸款修路,收費還貸”政策,并成日后中國高速公路收費政策的基調。“十一五”期間,這項政策在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展現了極大的作用和推動力。

  “十一五”期間是中國高速公路發展最快的五年。

  通車總里程由“十五”末的4.1 萬公里增加到7.4 萬公里,五年建成3.3 萬公里的高速公路,“五縱七橫”國道主干線提前13 年建成,創造了全世界絕無僅有的奇跡。高速公路的科技含量大幅度提高,矮寨大橋以及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青島海灣大橋建成體現了世界最先進的建橋技術。

  聯網收費、不停車收費、計重收費、路徑識別、公眾出行信息服務、自動導航、全程監控等一批先進管理技術的應用,有效地提高了高速公路管理水平,也極大便利了出行。同時,高速公路對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更加明顯,為成功抵御2008 年世界金融危機的沖擊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大批工業科技園沿路興起,高速公路在穩定社會、脫貧致富、資源開發、對外開放、轉變觀念等諸多方面的后發效應日益顯現。

  從某種程度上講,“貸款修路、收費還貸”

  可以被稱為助推中國經濟發展的功勛政策,同時也成就了中國高速公路發展的輝煌“十一五”。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民眾權利意識的增強、法制的不斷完善,加之部分輿論的推波助瀾,功勛政策與現實環境發生了強烈的“碰撞”,可以說是火花四濺,爭議四起。

  一系列的“高速不高速、超期收費、天價收費、暴利行業”等字眼,使得現實中的人們只注意到收費公路政策存在的問題,而忽略了它存在的重要作用,社會輿論一邊倒,對收費公路政策進行“選擇性解讀”,從而產生了“偏見”。同時又進一步引起了輿論大眾的圍觀和圍攻,高速公路收費政策成了近兩年的一大“熱詞”。

  雖然在此過程中,大家在努力尋找共識,但在利益多元的社會,尋找共識越來越不容易。幾年過去,共識難覓,分歧卻反而日盛。

  喧囂背后的冷思考

  在高速公路收費政策引起公眾“選擇性解讀”時,我們不妨冷靜思考一下,背后的實質是什么。

  不可否認,收費公路政策促進公路建設所取得的成績不能掩蓋存在的問題。投資主體多元化,演變成目前的管理主體多元化,多頭管理、分段管理、中央與地方事責權不清等管理體制不順的問題;高速公路的能力在經濟發達地區仍然不能適應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需要,擁堵現象仍然經常發生;一些地方收費信息不透明等,這些都影響了高速公路整體效益的發揮,也說明了高速公路目前發展水平與社會和經濟需要有差距。

  同時,縱觀關于高速公路收費政策群起洶涌的輿論,其口誅筆伐的集中點好像是收費政策信息的不透明、擁堵、收費高、公益屬性等問題,但其核心實質其實歸于高速公路收費的減免問題。

  至于高速公路免費問題,有些人會說國外很多國家高速公路不收費。其實,世界上沒有免費的高速公路,只是收費的形式不同。

  一是一些國家高速公路的建設與養護全部由國家財政負擔,資金來源是一般稅收,也就是說,高速公路的使用維護費由全體納稅人付出。

  二是一些國家高速公路的建設與養護利用向駕車人征收的專項稅——燃油稅收入。對駕車人來說,不論是否使用高速公路都必須付費。

  三是中國等國家采用的收費公路政策,屬于使用者付費,只有使用高速公路才付費。應當說這是最合理的。

  另外,一些人要求高速公路免費,這個愿望聽起來很好,但要看成本。高速公路免費通行,就必然要多收稅。少數人免費得到實惠,大部分人卻多交了稅。

  而對于免費的東西人們并不珍惜,他們會盡可能的多要,哪怕并不那么需要。于是,政府需要增加更多的稅收,人們就要減少更多的享用,然后來爭取這些貌似免費其實仍然是由他們的稅款支付的東西,這會造成驚人的浪費。

  從某種程度上講,免費的高速公路其實最貴。

  收費政策,將不再被選擇性解讀

  現代媒體社會,輿情不是“敵情”。相反,媒體對高速公路收費熱點事件、敏感問題的反映和關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為高速公路某些問題的報警器。對高速公路收費政策的選擇性解讀或某種“偏見”,對于一個健康發展的行業來說,從中吸取教訓,把輿論監督當做改進工作的動力,未嘗不是化弊為利。

  2009 年1 月21 日,財政部、交通運輸部等六部委聯合發出《關于全面清理涉及交通和車輛收費的通知》,要求全面取消二級收費站。至2010 年年底,已取消二級公路收費9 萬公里。中國中、東部省份將會在2012 年年底之前分期分批取消其境內的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對于西部地區,根據國家文件要求,由省人民政府自主決定是否取消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

  2010 年11 月26 日,交通運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三部門聯合發出《關于進一步完善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的緊急通知》(交公路發【2010】715 號),進一步擴大了綠色通道覆蓋面。

  2011 年6 月10 日,交通運輸部、國家發改委等五部門下發《關于開展收費公路專項清理工作的通知》(交公路發〔2011〕283 號),開展收費公路專項清理工作。通過一年左右時間的專項清理工作,全面清理公路超期收費、通行費收費標準偏高等違規及不合理收費,堅決撤銷收費期滿的收費項目,取消間距不符合規定的收費站( 點),糾正各種違規收費行為。并在此基礎上,研究制定加強收費公路管理、降低收費標準、促進收費公路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和政策措施,確保公路交通事業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2011 年9 月19 日,交通運輸部部長李盛霖在《求是》雜志提出了明確要求與目標,“十二五”時期,嚴格控制收費公路發展規模與范圍,完善收費定價機制,定期向社會公開收費與運營情況。今年,隨著全國收費公路專項清理工作的展開,全國先后有9 個省份采取了降低個別路段收費標準、回購撤銷一些收費站等措施。其中北京市、山東省、河南省、江西省、江蘇省降低了公路收費標準;河北省、陜西省撤銷了部分收費站點;山西省、黑龍江省分別回購了一條經營性收費公路。

  這一系列積極的舉措,可以說是在利益多元化的社會,交通運輸部等部門坦然面對“個識”的存在,把輿論監督與高速公路收費政策體系自身改進當成尋求共識的兩個相向過程。

  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高速公路不斷朝著公益、信息透明的道路前行之時,收費政策將不再被選擇性解讀。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