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快遞公司亟需擺脫低價低質現狀
2011-11-22 12:4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央視11月21日《經濟半小時》節目播出“民營快遞運營不規范 快遞業應走向良性競爭”,以下為文字實錄:
主持人:2010年中國的快遞業務收入達到574.6億元,快遞業務量是達到23.4億件,比2006年翻了一倍還多,預計2011年中國快遞業務量將會達到32億件,經營額將達到850億元。
日益龐大的業務量更需要現代化的管理營運模式,面對這次的漲價有業內人士評論說,是民營的快遞公司擺脫低價低質的一個重要途徑。
解說:對于此輪漲價,中國快遞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認為,這次是屬于成本剛性上漲,完全在他的預料之中。
徐勇:前兩年已經發生過就是有五此調價,但是那些調價的話都是當時是由于在節假日,為了就是分流,這個貨物高峰,防止爆倉,是短期的調價,真正意義上它沒有調起來。
那么這一次是屬于成本剛性上漲引發了這個調價。
苗建旺:快遞行業的這次漲價,其實我認為是一種價格的回歸。
解說:徐勇告訴記者,目前中國民營快遞企業已有近7000家,占據國內快遞市場份額的80%,這些民營快遞公司絕大多數是上世紀90年代發展起來的,大多采取類似農村承包責任制的加盟制方式,以家族式經營為主,這導致了公司運營過程中存在諸多不規范的地方。
達瓦:這些加盟公司多數都是家族式的,它那個股份制結構,內部自理自控制度,這些方面都不是很完善。
解說:在市場的逐步分層追,只有幾家民營快遞企業,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剩下的仍然是以低價競爭為主。
國家郵電局在2003年就頒布了快遞行業收費標準。500克20元錢,可是為了搶灘市場,多數民營快遞的價格都遠遠低于這個數字。
徐勇:價格戰以后就是說造成企業沒有利潤,沒有利潤的話,它就沒有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比方說在華南,很多區域性快遞企業,假如他們件量每天低于三萬件的話,這種企業就面臨倒閉。這是我們現在就是說同質化競爭引起的。
達瓦:遠低于這個,它這個低價造成原因很多,它要占領市場。
解說:近年來,隨著人工油價等成本的上漲,快遞工具的更新換代,以及為開拓市場所投入的大筆資金,導致企業資金壓力加大。這讓部分快遞企業感到前景堪憂,不過眼下電子商務的如火如荼,大大推動了快遞的業務量,行業大發展的時代已經來臨。
達挖:美國這個快遞,郵遞的物品占它們GDP整個物品總量的8%,它是每年投遞將近80億件。我們今年能突破35億件,可是我們的網民數量是5個億,比它的總人口還多,所以這個前景市場潛力是非常大的。
苗建旺:在未來3到5年之內,中國快遞行業的市場規模將翻番,達到千億元以上。
解說:徐勇和達瓦向記者透露,雖然此次是第五輪集體漲價,但由于近7000家民營快遞魚龍混雜,并且多數為加盟式經營的模式,漲價執行起來并不一致,許多加盟店價格并沒有實質性的提高,但從總體趨勢上看,如果繼續低價金正的發展道路,下一輪漲價在所難免。
徐勇:未來如果假如說價值機制它不去完善和改革的話,那么這種調價的話,還會不斷地出現,我相信可能會每年都會出現。
解說:目前,國家郵政局已經聯合中國快遞行業協會制定了快遞企業登記評定管理辦法,以年業務量投訴率等多項指標為考核標準,為市場上現有的快遞企業進行星級評估提供的參考。希望由此能夠引導市場走向一個更加透明化、細分化的定價格局。
達瓦:和酒店評比類似,四星級的服務,你就定四星級的價格,那么基本公共服務,你就基本的價格,這樣以服務品質定價,就是把企業引導到以服務品質定價的這么一個路上來。
徐勇:通過等級評定,來促進快遞企業由單一的價格競爭向服務競爭轉型,這樣更有利于消費者。
解說:同時對于定價機制的問題,專家建議,可考慮采用類似航空機票的折扣式,按照淡季、旺季進行價格的細化,引導企業進行良性競爭。
徐勇:應該把這個固定價格的訂價機制,改為折扣式的定價機制,一定壓和就是你的成本,還有市場需求,服務質量,還有你的合理的利潤去掛鉤。
達瓦:一個大的趨勢,就是要兼并重組,這個兼并重組既是國家提倡的政策,同時也是我們行業本身實現這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一個必經之路。
主持人:英國作家狄更斯在雙城記的開篇就說,這是一個最好的年代,也是一個最壞的年代。用這句話來形容快遞業是最恰當不過了。
7000多家左右的民營快遞企業像野草一樣野蠻生長,互相競爭,雖然價格低廉,但門檻低,發展快,當然服務也一直被廣為詬病的。
不過我們看到了,一些民營快遞公司經過倒閉關、漲價關的考驗,一直是頑強生存著,而且他們的服務業在相應的提升,最明顯的改善就是,能夠查詢到快件的信息了,服務正規化的改變正在悄悄的進行,我們也希望在漲價之后的快遞企業在改善服務上加快腳步。
就在今年的6月份,國家郵政局出臺了關于促進快遞企業兼并重組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未來五年要培養一批收入在百億元以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快遞企業。
以美國為例,現在排名前三位的快遞公司市場份額在90%以上,而我國僅在50%左右,相信未來一場大魚吃小魚的并購戰即將展開,快遞業正在進入到一個最好的年代。(本文來源: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