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停工鐵路項目里程達1萬公里
2011-11-2 20:11: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日前,中國中鐵隧道集團副總工程師王夢恕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從東北到西南,從西北到東南,大部分鐵路項目都停了。”據他了解,全國范圍內停工的鐵路項目里程在1萬公里以上,其中隧道里程約占5400公里。中華鐵道網在今年8月份對23個鐵路建設公司進行了調查,調查顯示,今年鐵路工程建設僅有3成正常施工,處于停工、半停工和進展緩慢的占到70%。鐵路項目大面積停工的現象,正在引起有關各方的焦慮與擔憂。
建鐵路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當經濟增長下滑、衰退,抑或蕭條時,政府將建鐵路作為刺激經濟的具體手段,亦是常規之舉。那么,現在的問題出在哪里呢?顯然,是建鐵路的攤子鋪得太大,4萬億元投入 “鐵公基”的比重過高,其中,鐵路又是首當其沖。一旦發生通貨膨脹,就會收縮銀根,進而不可避免地出現現在的資金困局。
為什么在改革開放30年以后,還會發生在計劃經濟時期常見的現象:一旦宏觀緊縮就出現項目停工的局面?這表明,我們的經濟發展方式還未根本轉變,投資管理體制的改革還需要深化,宏觀調控的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當然,在我國的發展和改革都處于轉型的特殊時期,要做到 “不折騰”是不容易的。但是,正因為在這一時期,我們尤其要防止出現折騰,特別是大的折騰。否則,改革、發展和轉型將遇到更大的困難與阻力。為此,我們要將轉變經濟社會發展方式、深化與政府自身有關的改革、以及完善宏觀調控體系和政策,整合在一個框架中,通過頂層設計,破解其中的難點和重點,以期在這些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從長遠看,建設放緩是防患于未然,不使甬溫鐵路事故重演,高鐵停工勢在必行;從當前看,鐵道部負債超2萬億元,首期發行的200億債券也只是杯水車薪,融資難度非常大。高鐵停工緩建有安全方面的考慮,但更多是因為近幾年的大規模建設造成資金吃緊,難以為繼。然而,高鐵停工緩建后卻加劇了征地拆遷補償款不到位、職工思想不穩定、法律糾紛案件頻發等問題的出現。
征地拆遷是鐵路開工建設的先決條件。田地熟土表層被損、農民房屋被拆,而補償資金一般是逐步發放,一旦停滯資金投入,補償金就難以為繼,嚴重影響農民生產生活;盡管高鐵施工對技術要求相當苛刻,但很多項目依然存在違法分包的現象,農民工的法律維權意識相對淡漠,有很大一部分人并沒有與用工方簽訂勞動合同,高鐵停工緩建后,層層分包的大小包工頭著眼于既得利益,有的甚至卷款逃走,面對血汗錢被盤剝,農民工轉向項目部要錢,圍堵、靜坐、示威等現象時有發生。此外,投資斷裂后,造成高鐵材料工程款不到位,很多材料供應商、勞務公司將施工總承包方訴諸于法庭之上,工程公司有苦難言。
這些問題是高鐵建設的衍生事物,更是高鐵停工緩建的次生危害。如果不妥善去解決,本來一件利好的事情就會招致人們像對待 “爛尾工程”的那種懷疑和不滿。
全國鐵路出現大面積停工,雖然業界矛頭直指建設資金緊張、融資困難,但本報認為,更深層的原因在于缺少科學規劃。
由于缺少科學規劃,前段時間,我國高鐵建設盲目發展,異常火暴,一切均為高鐵建設讓路,甚至出現了 “大躍進”的態勢;由于缺少科學規劃,高鐵核心技術、運營管理等方面不過關,以致鐵路事故頻發,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嚴重的社會影響;由于缺少科學規劃,鐵路客貨運建設項目比例嚴重失衡,出現了客運線路呈現過剩,貨運線路又極為不足的現象……
在鐵路大面積停工的現實情況下,鐵路部門應深刻吸取教訓,杜絕政績工程、大干快上,切實加強科學規劃:一方面要加快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拓寬投融資渠道,全面解決鐵路融資難問題;另一方面,要解決好 “停工”鐵路 “復工”問題,哪些已建鐵路該繼續建設,哪些未建項目該就此打住,哪些先復工哪些后復工,建設資金該重點投向哪,都要有個科學的部署。另外,對于未來鐵路客貨運輸的建設布局也要有一個科學、合理、長遠的規劃,使鐵路建設和發展步入良性軌道。
《北京晨報》:
鐵路大面積停工是一場折騰
《紅網》:
高鐵停工緩建需防止“次生危害”
《現代物流報》:
都是科學規劃缺失的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