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加快轉型升級 實現新跨越

2011-11-18 8:02: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鋼鐵大國,其產量占到了世界總產量的44%,但離世界鋼鐵強國的距離還很遠。11月7日發布的《鋼鐵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指明了我國由鋼鐵大國走向鋼鐵強國的路徑。
    該規劃不僅保持了“加快產品升級、推進節能減排、強化技術創新、優化產業布局、加快企業兼并重組”等一貫的要求,同時也有許多新的提法和亮點,使規劃更加全面完整,為鋼鐵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將引領鋼鐵行業迎來一個新的發展。對此,本報針對《規劃》內容中的亮點解讀如下。
產品升級列為任務首位
    原文 為適應國家產業轉型升級需要,鋼鐵企業要將產品升級放在首位,將提高量大面廣的鋼材產品質量、檔次和穩定性作為產品結構調整的重中之重,全面提高鋼鐵產品性能和實物質量。
    解讀隨著產品的升級,鋼材的專用性逐漸提高,意味著下游領域的收窄。傳統的流通方式已經不能滿足需要,專用材需要依托專業的加工物流配套體系,即加工配送中心。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鋼鐵物流專委會秘書長王建中表示,完善的鋼材加工配送體系伴隨著產品專業化同時進行,產品和服務的差異化相輔相成,構成未來企業銷售的核心競爭力。
    規劃中還提到,“聯合下游行業開發鋼鐵新材料和下游產品,為用戶提供全方位鋼鐵材料解決方案,實現鋼鐵工業與下游行業互利共贏”,這實際上是要求鋼鐵企業要根據下游用戶需求不斷延伸和豐富服務內容,不應單純提供產品,要給客戶提供加工配送在內的一整套解決方案。“產品升級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銀河證券鋼鐵行業分析師王國平說,產品升級是結構升級的關鍵,因此也是“十二五”的重中之重,本次規劃將該問題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包括對關鍵品種消費增速的預測、對下游需求品種的分析、對關鍵技術設備及工藝的規定、對產品質量問題的詳細要求等等,無一不透露出政府在產品升級方面的堅定決心。而這種調整也的確具有緊迫性和必要性,一方面我國鋼鐵產品在質量和結構上已不能滿足國民經濟發展需要,另一方面這也是未來企業競爭力提升的重要途徑。
    在宏觀經濟形勢和行業形勢復雜多變的情況下,改變我國鋼鐵業“大而不強”的現狀,轉型升級,成為當下鋼鐵工業發展的重點和難點,也是下一階段的主要任務。之所以將產品升級放在首位,主要因為我國鋼鐵工業已經基本實現了大部分鋼材品種的自給自足,產品升級理應成為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長駱鐵軍認為:“鋼鐵企業要將提高量大面廣的鋼材產品質量、檔次和穩定性作為產品結構調整的重中之重,加大高強鋼筋的推廣應用,同時發展關鍵鋼材品種,促進特鋼品質全面升級,鼓勵特鋼企業走‘專、精、特、新’的發展道路。”產品升級部分毫無疑問是最為重要的。
加快質量和標準升級
    原文 全面推進鋼材品種、質量和標準的提升。為適應國家產業轉型升級需要,鋼鐵企業要將產品升級放在首位,將提高量大面廣的鋼材產品質量、檔次和穩定性作為產品結構調整的重中之重,全面提高鋼鐵產品性能和實物質量,加快標準升級,有效降低生產成本。
    解讀質量是企業的生命,應鼓勵少數有實力的鋼鐵企業開發高端鋼材品種,全面推進鋼材品種、質量和標準的提升;把完成能耗和環保約束性指標作為項目核準的必要條件,完善能源管理體系;鼓勵企業開發應用節能減排前沿技術,加快建立、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制和機制,促進鋼鐵工業優化升級。“我們實現產品質量提升、升級換代的條件已經具備。當前,世界最先進的鋼鐵生產工藝裝備在中國,大多數大中型鋼企的裝備水平達到或接近世界一流,研發水平也有了大幅提升,擁有幾十家研發中心、工程中心、研發聯盟……這些為鋼鐵工業實現產品質量提升、升級換代提供了保障。“現在,我們完全有條件通過產品質量提升來更加經濟、更加科學地支撐經濟發展,滿足用戶轉型發展、升級換代的要求。”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遲京東說。
兼并重組將繼續推進
    原文 堅持結構調整,把擴大品種、提高質量、增進服務和推進鋼材減量化以及加快節能減排、淘汰落后、優化布局作為結構調整的重點,嚴格控制產能擴張,加快發展鋼鐵新材料和生產性服務業,繼續推進兼并重組,進一步提高產業集中度。
    解讀作為鋼鐵業一直以來的重中之重,《規劃》中一再強調,要加快鋼鐵行業兼并重組。根據規劃,“十二五”期間,將大幅度減少鋼鐵企業數量,國內排名前10位的鋼鐵企業集團鋼產量占全國總量的比例由48.6%提高到60%左右。
    考慮到兼并重組的復雜性和艱巨性,《規劃》指出,按照市場化運作、企業自愿、政府引導的原則,支持跨地區和區域性兩種兼并重組方式。“一方面,充分發揮寶鋼、鞍鋼、武鋼、首鋼等大型鋼鐵企業集團的帶動作用,形成3~5家具有核心競爭力和較強國際影響的企業集團;另一方面,積極支持區域優勢鋼鐵企業兼并重組,大幅減少鋼鐵企業數量,促進區域鋼鐵企業加快產業升級,不斷提升發展水平,形成6~7家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企業集團。”《規劃》如是描述。
    值得一提的是,《規劃》特別指出,“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國有鋼鐵企業兼并重組。”“按照市場化運作、企業為主體、政府引導的原則,以符合國家鋼鐵產業政策和《鋼鐵行業生產經營規范條件》的企業為兼并重組主體,結合淘汰落后、技術改造和優化布局,加快鋼鐵企業兼并重組步伐。國泰君安分析師李宏亮認為,《規劃》將加快鋼鐵行業重組步伐,提高產業集中度。事實上,未來5~10年國內鋼鐵版圖的雛形已現,未來更多的是推動重組的進程以及重組后資源的整合和協同效應。
鐵礦石資源列入保障體系
    原文 強化鐵礦石資源保障體系建設,積極優化鐵礦資源全球配置,鼓勵鋼鐵企業建立與資源所在國利益共享的對外資源開發機制,實施投資區域多元化,在具有資源優勢國家和地區以及周邊國家,有序建立穩定、可靠的鐵礦石、鉻礦、錳礦、焦煤等原燃料供應基地和運輸保障體系。
    解讀我國鐵礦石對外依存度高依舊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近年來,中國鋼企淪為礦商“掙錢工具”,利潤僅三大鐵礦石巨頭的1/12。鐵礦石價格上漲已極大擠壓我國鋼企盈利空間,嚴重制約行業健康發展。“在這種情況下,鋼企不能單獨依靠鐵礦石談判價格和機制,應實施投資區域多元化,在具有資源優勢國家和地區以及周邊國家,有序建立穩定、可靠的鐵礦石、鉻礦、錳礦、焦煤等原燃料供應基地和運輸保障體系。”鋼鐵行業分析師表示,這次提出建設資源保障體系,企業走出去實施“多元化”戰略,一定程度上可以打破三大礦企的壟斷,使鐵礦石價格競爭更加公平、透明。同時,《規劃》還指出,加快建立適應我國鋼鐵工業發展要求的廢鋼循環利用體系。這將進一步提高廢鋼的利用率,使鋼鐵發展走集約化發展之路。
產業布局考慮物流配套能力
    原文 根據資源能源條件、市場需求、環境容量、產業基礎和物流配套能力,統籌沿海沿邊與內陸、上下游產業及區域經濟發展,優化產業布局。
    解讀此次規劃首次提到產業布局要考慮“物流配套能力”。王建中認為,這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由于鋼材具有典型的銷售半徑,產品一般只能覆蓋300~500公里的需求。假如布局不合理,產品遠途倒運必然增大物流成本。
    目前,我國鋼鐵行業區域布局即存在不合理現象,鋼鐵工業“北重南輕”的布局長期未能改善,環渤海地區鋼鐵產能近4億噸,50%以上產品外銷,從而增加了運輸成本,造成整個行業物流的成本非常高。
    此次規劃中對鋼鐵產業的布局進行了重大調整,這將對鋼鐵產業的流量、流向、運作效率等產生積極影響。對產能的控制將使未來我國鋼鐵物流流量趨于穩定,產業集中度的提高以及布局日趨合理,將更易于建立流向清晰、規模經濟的鋼鐵物流體系。
    王國平表示,考慮到目前從北至南數量相當大的鋼鐵物流,發展東南地區的鋼鐵產能邏輯上完全正確,但同時仍需關注兩點:一是大力發展東南鋼廠,將會使北方鋼廠的供需關系更加惡化,發展東南需求和北方淘汰緊密結合;二是由于東南地區礦石和煤炭天然性的缺乏,若不提前規劃原料的來源,不僅將使得相關物流成本增加一倍,還會使得我國礦石對外依存度提高,鋼鐵在整個產業鏈的話語權進一步降低。
規劃中12次提到“服務”
    原文 要轉變服務理念、增強服務意識,建立鋼鐵企業與下游用戶戰略合作機制,發展鋼材深加工,完善物流配送體系,提升產品價值和企業服務功能,促進由鋼鐵生產商向服務商轉變。
    解讀這是鋼鐵發展方向的重大轉變。王國平表示,本次規劃首次將“鋼鐵服務商”作為指導性詞匯,預示了未來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轉變方向。規劃中“服務”被12 次提到,充分說明其趨勢即將形成。“服務”是企業延伸產業鏈、提高盈利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國外已有眾多成功先例。“鋼鐵服務”主要涉及:與下游企業戰略合作、建立鋼材服務中心、發展咨詢、物流、電子商務、相關服務外包。
    對行業而言,這種轉變必將對行業競爭結構帶來沖擊,首先是整體競爭力的提升,其次是通過物流、電子交易等相關環節的改變進而影響鋼鐵行業自身的運行。“不過,目前就國內環境來看,總體尚處在摸索階段,特別在運作模式積累不夠,在企業觀念轉變上也尚需時日。”王國平說。
    王建中表示,本次規劃多次提及“服務”,這是以往“重生產輕流通”落后觀念的重大轉變,鋼鐵行業的流通加工、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物流外包等產業都面臨著巨大的發展機遇,鋼鐵工業與其他產業之間的融合發展將進一步加強。隨著相關地區經濟的發展和市場環境的變化,鋼鐵上、下游企業,對于加工配送、金融物流、電子商務、信息整合傳播等鋼鐵物流延伸服務的需求程度不斷提升。
注重向品種質量效益轉變
    原文 以鋼鐵工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為主攻方向,以自主創新和技術改造為支撐,提高質量,擴大高性能鋼材品種,實現減量化用鋼,加快實現由注重規模擴張發展向注重品種質量效益轉變。
    解讀產量的輝煌掩蓋不了鋼鐵業內在的危機。從生產布局來看,目前我國內地31個省、市、自治區,除了西藏之外,全都有鋼鐵企業。過去是計劃經濟和戰備觀念有意分散布局,后來又有地方政府和投資方的急功近利,使全國鋼鐵生產企業從10年前大約600家,迅速擴張到目前的1000家,遍地開花。相當數量的鋼鐵企業生產規模小,裝備水平低,設備老化,國際上許多淘汰的工藝和裝備在這些企業中大量存在,這就必然導致能耗高、污染高、效率低。隨著技術進步,平爐被淘汰,轉爐、電爐、薄坯連鑄被推廣,從煉鋼開始短流程方式已漸成氣候,這也促使準入門檻的降低,鋼鐵產品質量參差不齊。但鋼鐵業物流是大進大出的,全國遍地開花,我國又不重視水運,過分依賴鐵路,造成鐵路運力的緊張,不僅影響了鋼鐵企業的經濟效益,而且嚴重影響了我國鋼鐵產業的整體發展。
    因此,只有靠質量效益鋼鐵行業盈利空間才能擴張。今年上半年,有關部門調研了幾個300萬噸級的企業,他們依靠科技進步,提高質量,盈利水平在大中型企業中名列前10位。例如,邢鋼堅持走科技發展道路,從一個普通線材廠轉變成為高質量線材行業的排頭兵。他們的精煉比達到了80%以上,形成了超低碳、低碳、中碳、高碳、合金鋼系列產品,可滿足鋼簾線、鋼絞線、標準件、軸承、齒輪、彈簧、絲網、易切件等多行業的需求。在最困難的2009年,邢鋼全年產鋼量僅增長3.1%,而利潤卻增長46%。
預測鋼材消費進入峰值
    原文 我國粗鋼需求量可能在“十二五”期間進入峰值弧頂區,最高峰可能出現在2015年~2020年期間,峰值約7.7億~8.2億噸。我國鋼鐵需求增速將呈逐年下降趨勢,進入平穩發展期。
    解讀王建中表示,鋼材消費的峰值(飽和點)的出現,意味著“十二五”期間,我國鋼鐵產業將由快速擴張期步入后擴張期,經濟發展對鋼鐵等主要基礎性原材料的需求強度將逐漸轉弱。就鋼鐵市場流通格局而言,鋼鐵產業進入后擴張期以后,流通行業將成為我國鋼鐵產業鏈上的重要支撐力量,其先導性地位和作用將日益突出。最近幾年,流通企業銷售的市場份額一直保持在65%以上。
    市場進入后擴張期以后,需求增長相對平緩,加之鋼鐵需求又具有較為明顯的分散性和差異性,市場對專業化服務要求越來越高,流通行業的主渠道作用將會進一步鞏固和增強,對引導生產、銜接產需、提高社會化大生產效率和質量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將會日益突出。
    王國平表示,《規劃》指出我國鋼鐵消費頂峰將出現在2015~2020 年間,“十二五”期間消費量將進入平穩增長期,這一方面肯定了“十二五”我國鋼鐵消費仍將增長,另一方面也指明增速下降是大趨勢。這本質上是界定了“轉型升級”大背景下鋼鐵行業未來的發展空間,也指明了發展方向——即未來我們要關注結構調整、技術進步、質量提升,而不再是粗放型規模擴張。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