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斷”阻礙市場流通這只“手”
2011-11-17 9:16: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范云兵
看似是一起公路亂收費事件,根源卻是頑固的地方保護主義在作祟。
政府管理、服務流通市場,保證商品順暢流通,是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但阿瓦提縣的做法,已然干擾了棉花的正常流通秩序。這是當地政府自編自導自演的一場“鬧劇”:該縣向棉花經營企業每50公斤征收5元錢的做法,直接后果就是棉企為轉嫁成本,降低收購價;棉農為把棉花價格賣得高一些,把棉花賣到外地;而政府為保護當地棉企,又向棉農征收高額的過路過橋費。這場鬧劇該收場了!
顯然,阿瓦提縣的棉花收購企業給農民開出的價格普遍低于周邊縣市,當地棉農選擇去附近的縣市交售,這是市場流通的正常現象。在市場經濟中,價格和需求決定商品走向,只能順勢引導。通過自由競爭這只看不見的 “手”,來消弭價格差距,讓市場價格發揮調節功能,從而使市場參與者達到利益平衡。
當然,在市場競爭中,市場管理者這只看得見的 “手”,同樣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因為市場參與者在自主競爭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帶有盲目性。比如,市場參與者常常根據今年價格上揚的信息而擴大生產,到來年就可能會由于供大于求的關系而不得不降價銷售。這時,市場管理者及時進行引導,是非常有必要的。
但是,阿瓦提縣并沒有在 “引導”上下功夫,而是利用自身的強勢地位,以犧牲棉農利益,來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他們用行政手段強制干預市場,違反市場競爭規則,粗暴地阻攔商品正常的市場流通,這是十分錯誤的。
其實,關于阿瓦提縣對棉農征收高額過路費的問題,在前兩年已經被媒體曝光,但并沒有引起政府部門的重視。今年的征收額度、征收標準還遠遠大于往年。而這更說明,人為干預市場正常流通的地方保護主義實在是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