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解讀運輸業“十二五”規劃綱要之智能交通

2011-11-16 15:3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運輸業“十二五”規劃發布 
  11月15日,交通運輸部發布《道路運輸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綱要》),結合“十二五”期間行業面臨的形勢,對道路運輸業“十二五”發展的目標和任務進行了具體部署。 
    重點突破綜合運輸體系 
  《綱要》將綜合運輸體系建設、現代物流業發展列為“十二五”期間現代交通運輸業必須取得重大突破的關鍵任務。 
  昨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首席顧問、中國市場學會副會長丁俊發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分析指出,綜合的交通運輸體系是現代物流的基礎,而我國的交通運輸業還處于分割狀態,因而將行業所有資源進行整合,特別是加強與鐵道部的聯系是交通運輸業必須取得重大突破的關鍵。 
  丁俊發指出,交通運輸是物流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從目前的發展形勢來看,還存在技術性和體制性的問題,需要加大行業關鍵技術的研究力度,國家各部門如交通運輸部和鐵道部也要加強協調,實現全國整體規劃和空間布局一體化。 
  此外,《綱要》提出了包括構建便捷的客運服務網絡、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提升貨運組織化水平、服務現代物流發展等九項重點任務。 
    創新資金保障政策 
  《綱要》中提到:道路運輸業應按照“適度超前”的原則,不斷提高服務保障能力。丁俊發對此表示認同。在其看來,我國道路交通運輸業欠債較多,鐵路和公路的密度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明顯差距,在對基礎設施這一概念進行明確界定的前提下,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進行超前投資勢在必行。 
  記者注意到,《綱要》對道路運輸基礎設施建設重點項目已作出了明確規劃:公路客運站場和綜合客運樞紐方面,地級市至少擁有1個一級客運站,縣及縣級市基本擁有1個二級客運站。建設與鐵路銜接的綜合客運樞紐約100個,其中,在36個中心城市重點打造約40個集公路、鐵路、軌道交通、城市公交、出租車等多種方式于一體的現代化大型綜合客運樞紐;物流園區和公路貨運樞紐方面,要在全國196個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城市,共建設200個左右的具有綜合物流服務功能的物流園區或公路貨運樞紐。 
  在資金的籌集上,《綱要》指出,要創新資金保障政策,在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同時,積極爭取各級財政資金對道路運輸站場設施建設、道路運輸節能減排、道路運輸信息化建設的投資補助;確保成品油消費稅替代原客貨運附加費部分70%以上用于道路運輸發展,提高成品油消費稅返還交通的增量部分對道路運輸的投入比例;積極探索老舊營運車輛的技改補助政策;將農村客運補貼補助統一納入各級政府公共財政。積極開辟多元融資渠道,規范引導民間資本投資道路運輸業。 
    智能交通投資加速衛星導航、地圖等產業受益 
  昨日發布的《道路運輸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將“更安全”列為五大發展目標之首,要求全國基本建成營運車輛聯網聯控系統,危險品運輸車輛等四大類車輛的衛星定位系統安裝率達到100%。此外,《規劃綱要》還對道路運輸領域的信息化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 
  根據《規劃綱要》要求,“十二五”期間,危險品運輸車輛、國際道路運輸車輛、三類以上的班線和旅游客運車輛、應急保障車隊車輛的衛星定位系統安裝率達到100%,重型載貨車輛衛星定位系統安裝率穩步提升。 
  實際上,早在今年二季度,交通運輸部、公安部、國家安監總局、工信部就已聯合下發文件,規定“兩客一危”車輛必須安裝使用具有行駛記錄功能的衛星定位裝置。并要求明年1月1日起,對于沒有按照規定安裝衛星定位裝置或未接入全國聯網聯控系統的運輸車輛,道路運輸管理部門將暫停營運車輛資格審驗。 
  昨天發布的《規劃綱要》進一步指出,要建立道路運輸應急保障車隊。以省為基本單元,與交通戰備運輸保障相結合,構建國家應急運輸保障車隊,應急運輸車隊數量各省(區、市)不少于300輛。以地市為基本單元,分別組建地方道路客、貨應急運輸保障隊伍,地方應急運輸車隊數量客車不少于50輛、貨車不少于100輛。并要求應急運輸車輛衛星定位監控設備安裝率也要達到100%。 
  上海市企業信息化促進中心江勇博士提出,衛星導航系統和車載信息服務廣泛應用于道路運輸業,本身就是一大進步。但要真正保障道路運輸中的安全問題,從信息技術的角度來講,不僅涉及車輛的定位與跟蹤,路線的回放和監控管理等,還應包括對于車與車、車與環境之間、車與道路基礎設施之間的通訊。 
  借此產業發展契機,軟件和信息服務類企業大有作為。 
  《規劃綱要》還要求加快基礎應用信息系統開發建設。根據此前發布的《公路水路交通運輸信息化“十二五”發展規劃》,“十二五”期間,將開展道路運輸市場信用信息服務系統重大工程和區域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城市出租汽車服務管理信息系統、道路貨物甩掛運輸信息平臺示范工程建設。 
  江勇表示,交通主管部門已經注意到信息技術、信息服務對于保障道路運輸安全的重要作用。企業應關注政府的產業導向、標準規劃,更好地抓住對接產業示范工程的機會。 
  在推動運輸企業經營管理信息化建設方面,《規劃綱要》指出要引導貨運企業建立車輛指揮調度、貨物跟蹤查詢、訂單處理及甩掛作業信息管理系統,推廣無線射頻識別(RFID)、智能標簽、智能化分揀、條形碼技術等,提高運輸生產的智能化程度。積極推動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到維修、租賃等汽車后市場服務體系。 
  其中,RFID被認為是實現智能交通、車-路信息管理的重要技術手段之一,中交協信息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史其信在此前召開的“2011中國無線世界暨物聯網大會”上透露,RFID在移動車輛的自動識別和管理上有廣闊的應用市場,汽車移動物聯網科技工程已被列為國家重大專項,并成為財政部與工信部在“物聯網專項”中的重點推進項目。 
  華創證券分析師指出,《規劃綱要》提出的有關衛星定位系統安裝率的具體要求,將首先帶動衛星導航系統以及安防監控等硬件設備提供商的發展。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道路運輸是物聯網技術應用于民生的重要部分,特別是作為“車聯網”落地的突破口,其建設經驗對于相關技術應用到商用車等領域,并帶動整個智能交通產業鏈的發展具有示范作用。以此為契機,包括系統軟件提供商、地理信息服務商在內的整個產業鏈都將受到拉動。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