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聚酯工廠限產保價
2011-11-15 11:3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進入9月中旬以來,國內聚酯產品的價格不斷下跌,下游買氣不振,聚酯工廠產銷回落,庫存不斷增加。除此之外,聚酯產品也轉盈為虧,滌綸短纖、聚酯切片已然虧損,即使前期盈利較高的滌綸長絲,也面臨盈虧邊緣。在庫存壓力以及虧損的情況下,多數聚酯工廠選擇降低開工負荷或者檢修來限產保價。據ICIS China數據顯示,中國聚酯工廠整體開工負荷從9月中旬的83%左右已降至如今74%附近。其中滌短和瓶片工廠降負尤為明顯。以三房巷為例,其整體開工負荷在陸續關停生產線后已降至63%。此外,不少聚酯工廠亦選擇停車檢修來降低本身的庫存壓力。 那到底是何原因導致聚酯產品價格不斷下跌,織造廠家需求減弱,聚酯廠家不得不選擇限產報價這一措施呢?
首先,是由于下游紡織產品銷售不佳,需求減弱。由于歐美債務愈發嚴重,歐美地區紡織品的訂單開始下滑。今年一些出口企業訂單減少量都在20%至30%之間。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至今年7月紡織品出口金額達到最高峰后,8月起紡織品出口金額一直呈環比下降趨勢。此外,大家預期的金九銀十今年未見任何蹤跡,下游的布料銷售難見好轉,庫存開始積壓,廠家對于后期的信心明顯下降。
其次,利潤的降低甚至虧損也是導致織造廠家需求減弱的原因之一。同樣是受歐美債務危機影響,國外一些客戶在經濟緊張的情況下紛紛壓價,使得原本利潤空間就比較小的紡織工廠步履維艱。廣交會上一些廠商也表示,今年歐美訂單寥寥無幾,即使有訂單,歐美客戶也不斷壓價,使得廠家盈利甚少甚至不敢接單。特別是一些附加值低的工廠,根本是無錢可賺。當然,人民幣升值以及勞動力成本的增加,也進一步壓縮了廠家的利潤情況。
再次,近期聚酯產品價格不斷下跌,而織造廠家由于銷售不佳庫存積壓,致使庫存在原料跌價過程中不斷貶值,不少紡織廠家在此情況選擇降低開工率或停機,以銷售庫存布料為主。據ICIS China統計,現江浙下游織造開機率在較低水平,其中盛澤地區噴水織機開機率在6-7成,太倉、長興等加彈機開機在5-6成,長興、海寧等經編開機率在6成附近,蕭紹圓機開機不足5成,部分地區開機甚至只有3成左右。而去年同期,下游織造開機率基本在7-8成附近,較高達到9成。由于下游開機率下降,剛性需求自然減弱,因此對原料的需求減少,造成聚酯廠家庫存增加。在庫存無法消化的情況下,廠家只得選擇限產保價這一措施。
相對于去年棉花的暴力時代,今年棉花表現可謂差強人意。自今年3月棉花價格達到近幾年來的歷史高位后,價格就開始一路下跌。雖期間有小幅反彈,但整體跌勢不減。至10月后,棉花價格一直位于20000元/噸以下。由于棉花價格表現不振,化纖的替代性也被進一步削弱,部分棉紡廠家轉產,從滌棉產品轉為生產純棉產品或其他化纖類產品。對化纖產品的需求自然也被減弱。
由于現在聚酯廠家多已面臨虧損,因此部分廠家降價促銷的心態開始有所轉變,試圖企穩市場。但是由于紡織品出口情況短期難有明顯好轉,而下游信心一時亦難以恢復,需求依舊將會延續弱勢格局。因此限產保價似乎也成了聚酯工廠唯一能做的選擇。而今年過年比較早,一些盈利以及銷售較差的廠家可能或選擇提早關停過年。因此預計至年底之前,聚酯產品市場整體行情將以弱勢為主。當然,第四季度國家信貸政策將會有所放松,或許會促使一些資金稍有寬裕的廠家在聚酯產品跌至成本線以下后入市補倉。而年前備貨的小行情,也會使得聚酯產品的價格有所企穩或小幅反彈。但總體弱勢行情難改,下游需求難有較大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