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鐵路資訊

打通歐亞鐵路大通道:逼出來的“渝新歐”

2011-11-15 11:2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利用南線歐亞大陸橋,穿越六國,實現東亞與西歐間的貨物運輸,一直是上至中國政府機構,下至運輸物流企業的夢想。但長期以來,這條通道一直飽受協調不力、效率低下的困擾,業界一度將這條路視為一條戰略通道,而非運輸通道。   2011年,即這條路建成后的第20個年頭,重慶市發力,終于打通了這條長期“通而不暢”的歐亞鐵路運輸通道。
  “渝新歐”國際鐵路聯運的實現,讓重慶成為南線歐亞大陸橋的新起點,成為中國西部開發開放的一個“契入點”,同時也為重慶成為中歐間的貿易、物流中心,提供了支點。
  10月11日,重慶西永綜合保稅區團結村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多臺龍門吊正在緊張地調裝貨物。一位場站的管理人員告訴前來采訪的《財經國家周刊》記者,已經有多列發往歐洲的集裝箱列車在這里吊裝、編組并發車。
  資料顯示,從今年3月19日,重慶開行到德國杜伊斯堡的班列以來,到10月上旬,已累計發出裝滿筆記本電腦的列車14列,將581個40英尺集裝箱從重慶安全送到德國。其中9月份共開行7個班列,占總次數的一半,開行頻率已接近每周2班。
  宏碁總部物流負責人羅惠珍向記者透露,10月下旬,還會有一列載滿宏碁電子產品的班列,通過“渝新歐”國際鐵路聯運大通道,發往歐洲。
  所謂“渝新歐”,是指利用南線歐亞大陸橋這條國際鐵路通道。從重慶出發,經西安、蘭州、烏魯木齊,向西過北疆鐵路,到達邊境口岸阿拉山口,進入哈薩克斯坦,再經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至德國的杜伊斯堡,全長11179公里。這一條由沿途六個國家鐵路、海關部門共同協調建立的鐵路運輸通道,讓重慶成為歐亞大陸橋的新起點。
  在重慶市物流協調辦公室副主任周樹林的辦公桌上,記者看到了幾份“關于商請確認‘渝新歐’平臺公司出資事項的函”,這些函件將發往多家“渝新歐”通道沿線國家的企業,包括哈薩克斯坦運輸服務公司、俄羅斯鐵路公司等。
  周樹林解釋說,“今年9月27、28日,‘渝新歐’沿線國家,在重慶召開‘五國六方聯席會議’,與會機構達成了多項共識,其中包括成立一家平臺公司,來協調、組織‘渝新歐’通道的運輸管理。通過成立股份公司的方式,將沿線國家的利益捆綁在一起。物流辦近期的工作重點之一就是,協商各股東在平臺公司所占股份比例,促成該公司盡快成立。”
  這些函件顯示,“渝新歐”平臺公司注冊資本金為1億元人民幣。函件希望各公司盡快確認出資和入股比例,以便盡快籌備召開第一次公司股東會議。
  “通而不暢” 
  歐亞大陸橋分為北線和南線兩條:北線大陸橋(也稱西伯利亞大陸橋、第一歐亞大陸橋)橫穿俄羅斯,從西西伯利亞進入中國東北,全長1.3萬公里;南線大陸橋(也稱新歐亞大陸橋、第二歐亞大陸橋)則通常是從中國連云港算起,向西穿過中國腹地,由新疆阿拉山口出中國國境,經過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等國,到達西歐。
  南線歐亞大陸橋自1991年修通,并辦理進出口運輸業務以來,早就有先知先覺的企業或城市,試圖通過這條大陸橋,將貨物運輸到歐洲去,并實現常態化運營,但幾乎沒有成功者。直到重慶推出了“渝新歐”鐵路通道。
  中外運長航集團運輸管理部總經理肖星曾告訴記者,中外運20年來,一直想打通這條道路,曾經也有一兩列貨物,被送到歐洲,但并非常態運營。現在中外運長航承攬的通過這條線路運輸的貨物,基本上都是送往中亞、西亞的。
  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研究員孫煒證實,近年來亞歐間的集裝箱年運量超過1200萬TEU(集裝箱單位),大部分由海運承擔。從阿拉山口出境的貨物,雖然2010年已達23萬TEU,但大部分是運往中亞、西亞的貨物,去歐洲的比例很低。
  孫煒介紹,北方某大港也曾在幾年前,委托綜合運輸研究所,做過經南線歐亞大陸橋將貨物運輸到歐洲的調研報告,試圖開行貨運列車,并得到了當地政府的支持,但無果而終。
  孫煒在撰寫的報告中總結,南線亞歐大陸橋雖然運輸距離較短,但是通而不暢,主要原因是沿線國家對鐵路的管理體制,仍以壟斷為主,缺乏競爭,導致陸橋運輸的運費比海運要高很多。
  口岸能力不足、運輸組織及相關服務欠缺也是制約南線大陸橋運輸的軟肋。中國的鐵路軌距是1.435米,為準軌,與西歐一樣;而前蘇聯及東歐國家的鐵軌軌距是1.52米,為寬軌。在中哈邊界口岸,列車需要吊運換裝。
  由于近年來希望走南線大陸橋的貨物激增,口岸原預測運量與實際運量偏差較大,導致基礎設施建設不能一次到位,每次擴改完成之日,就是能力趨于飽和之時,不得不再次進行擴建。
  另外,南線亞歐大陸橋通道涉及多個國家,每個國家的語言文字不同、托運方法和程序不同、收費標準不同、海關檢查要求也不同,這些給跨境運輸帶來了諸多障礙。
  “為了維護橫跨西伯利亞的北線歐亞大陸橋的利益,俄羅斯鐵路部門還曾采取‘口岸差別運價’的方式,來爭奪市場。”孫煒介紹說,“例如,從俄羅斯港口海參崴上路的貨物運價0.03美元/箱 公里、從中國滿洲里、二連浩特經蒙古國進入的0.20美元/箱 公里、經哈薩克斯坦進入的收費則高達0.30美元/箱 公里。”
  商務部歐亞大陸橋協調機制辦公室主任趙永利則告訴記者,按照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兩國進出口協議,中國的進口貨物要在阿拉山口進行換裝,而出口貨物則須到哈薩克斯坦的多斯特克口岸進行換裝。
  由于沿線運輸能力及多斯特克口岸吊裝轉運能力不足,今年連云港、阿拉山口壓貨現象十分嚴重。今年8月初,連云港曾壓貨達到9000多標準集裝箱(TEU),創歷年之最。平時等待上路運輸卻被壓著的貨物也保持在兩三千TEU。
  肖星也告訴記者,今年部分等待走南線大陸橋,準備從阿拉山口出境的貨物,壓貨時間超過2個月。“等待如此長時間,貨物運價已經出現波動,弄得貨主和貨運代理商都叫苦不迭。”
  “2001到2008年,我們辦公室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支持下,每年都組織沿線國家的相關部門,召開一次關于南線歐亞大陸橋運輸的國際研討會。”趙永利說,“雖然開了多次會,合作協議也簽了一些,可是沒有形成相對統一的規則,來支撐這條線路的運營。主要原因是沿線國家的利益難協調,當時沒有一家機構有‘實力’,或者說號召力,強大到足以把大家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
  不過,趙永利也表示,盡管存在很多問題,但每年通過這條道路運輸的貨物運輸量都在增加,沿線各國也都在專心發展經濟,已經具備了多邊對話合作的基礎。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