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流通資訊

成都打造IT產品“新絲綢之路”

2011-11-15 7:2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鄭國明是成都雙流機場空港第二貨運站負責人,他正準備通過物流辦,與仁寶等IT企業溝通航運出口事宜。 
  因為仁寶項目的廠房和員工宿舍已經竣工,緯創項目的一期和二期也即將竣工,很快將迎來投產。到了明年,成都便攜式電腦出貨量預計達1億臺,全球每五臺中就有一臺成都造。 
  出口物流的搭建變得越來越迫切。 
  不僅是鄭國明所在的航空運輸,成都市物流辦也在緊張著準備成都至德國“亞歐”國際鐵路貨運班列開通一事。這條鐵路預計在明年3月前開通,它關系著筆記本電腦“成都造”能否比沿海更有競爭優勢。 
  對于成都而言,搭建IT產品出口的通道,其意義不僅在于吸引IT加工制造業的轉移,更重要的是成為出口物流交通樞紐、歐亞貨物的集散地、橋頭堡,從距離沿海2000多公里的內陸城市一躍成為開放前沿。 
  爆漲的出口量 
  鄭國明是雙流機場空港第二貨運站負責人。記者見到他時,他剛從忙碌的工作崗位上回到辦公室。 
  自從今年3月初國際貨站全面投運以來,鄭和他的同事工作任務開始驟增。前10個月,機場貨站貨運吞吐量為15.2萬噸,占雙流機場總貨運吞吐量的40%左右,預計全年將超19萬噸。 
  “國際出口貨運中90%以上都是IT產品。”鄭國明對記者說。 
  成都海關統計,2011年1-8月四川省便攜式電腦出口達36.2億美元,去年同期僅有2.6萬美元,拉動全省整體外貿出口增長30.4個百分點。而全國便攜式電腦出口的同比增長速度僅為14.3%。 
  “仁寶等項目投產后,明年IT產品的出口量增長更快。”鄭國明對記者說,近段時間他正忙著增添人手和設備。成都市方面預測,今年全年便攜式電腦出貨量將達2000萬-3000萬臺,明年出貨量有望突破1億臺。 
  隨著出口即將迎來爆發式增長,對成都而言,解決出項物流瓶頸變得更為迫切。 
  在IT制造產業往西部轉移過程中,共涉及三個物流環節,分別是進項物流、出項物流和保稅物流。產業鏈整體轉移是為解決進項物流,保稅物流則爭取設立內陸保稅區。記者了解到,成都雙流綜合保稅區仍在部委層面審批。 
  按以往的物流格局,成都的出項物流主要通過空運出口或者將IT產品運到上海、深圳后,再通過海運出口到歐美。 
  不過,這兩種方式當時都還存在各自的缺點。記者獲悉,在成都和富士康、仁寶等項目談判時,對方就考察過雙流機場第一貨運站,但其面積僅有3萬多平米,根本無法滿足IT產品出口需求。 
  此外,成都物流辦人士透露,以出口歐洲為例,如果采用海運路線,即經深圳中轉后海運到歐洲,門到門模式一般需要45天左右。在成本方面,40尺的集裝箱海運價是4000-5000美元。 
  “雖然價格比較便宜,但是物流時間過長,肯定不是IT企業的首選。”成都一位筆記本電腦配套商負責人說,IT企業西遷就是為了降低成本,如果在出項物流成本方面沒有競爭優勢,也會增加IT企業的顧慮。 
  新絲綢之路 
  成都正著手解決這一問題,2010年9月8日,雙流機場第二貨運站正式施工。鄭國明至今清晰記得這一天,因為隨后12月30日,貨運站就已經全面建成,創下國內同類貨運站建設的新速度。 
  第二貨站全盤考慮富士康、仁寶、緯創等項目的總需求,占地面積260畝,可滿足70萬噸航空貨物處理能力,遠期空側利用后可達90萬噸航空貨物處理能力。 
  “現在貨運站國際出港量是100多噸/天,已經完全滿足富士康出口需要,現在正忙著準備其他項目投產時的出口。”鄭對記者說。 
  他透露,在成本方面,貨運站只收0.5元/公斤,并且是單向收費, 對比廣州、上海、重慶、昆明等地收費,屬于中等水平。目前,在貨運方面,共有15航空公司在雙流國際機場開通國際航班,國際直航航線達16條。 
  盡管如此,之前鄭國明到四川省里參加一個IT產業配套物流會議,他發現除了富士康和英特爾等少數大企業外,其他很多IT企業依然更青睞鐵路運輸。后來,他決定將貨運站的一些部門職能進行調整,專門負責吸引IT企業走航空運輸。 
  “還需要各級政府部門聯合推動,才能更大發揮雙流機場在IT出口方面的作用。”他對記者說。 
  此外,開通成都至德國的“亞歐”國際鐵路貨運班列,是降低出項物流成本的另一招數。 
  該鐵路的運營線路是從新疆阿拉山口,途經哈薩克斯坦、俄羅斯、波蘭等國,最后達到德國。預計門到門模式時間是20天左右,站到站只需要16天。目前,開通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班列開通初期按照每周一列運行。 
  上述物流辦人士透露,正在跟一些國際知名鐵路物流運營公司洽談該路線運營一事,等仁寶項目投產后便立馬運營,這一時間預計是明年3月前。 
  該人士分析,如果從東部沿海走海運到歐洲,也需要35天左右,所以從內陸走鐵路到歐洲還是有時間上優勢。 
  在成本方面,以40尺的集裝箱為例,鐵路在9000-10000美元/箱,如果將節省的時間成本折算,運輸成本還可以節省2100-2300美元/箱。“所以鐵路和海運的價格是在縮小的。”上述人士稱。 
  “IT企業對這條鐵路非常關注,如果成本降至7000美元是最有吸引力的。初期地方政府會給一定補貼,同時還將從兩個方面努力降低成本。”該人士說。 
  首先如果仁寶、緯創等項目都實現量產,可以和沿途國家談判,將運費降下來;其次則是組織回程貨源,降低集裝箱使用費。 
  該人士表示,開通定期班列,也有利于吸引潛在貨源,除了IT產品外,還將包括雙流新能源產業的光伏產品。 
  物流巨頭紛至沓來 
  上述物流辦人士表示,眾多IT制造業巨頭及配套企業進駐成都后,包括出口在內的物流需求肯定會有迅猛的增長,不少物流巨頭也在瞄準這一塊市場蛋糕。 
  業內人士透露,平均每臺筆記本僅鐵路運費在20-30元左右,航空運輸則貴3-5倍,倘若出貨量突破1億臺,將給物流產業帶來相當多的商機。 
  廖軍已經開始感受到這一點,她是成都神州數碼公司的物流經理,這是一家在成都國際航空樞紐物流園區從事IT物流的企業。前不久,她和同事剛剛接待了日本佳能客戶的考察,另一家日本消費電子企業很快也準備到成都考察倉儲物流。 
  對于近兩年的業務形勢,廖軍感觸頗深。“以前IT倉儲物流的業務挺少,都得費心思主動上門聯絡企業,而這兩年的轉變很大,反而是企業主動要求過來考察物流倉儲條件。”她說 
  這一幕在鄰近的重慶市也在上演。 
  今年5月,就有馬士基、TNT、臺灣長榮、韓進海運等國際物流巨頭到重慶搶IT產業鏈上的蛋糕。 
  上述成都國際航空樞紐管委會人士表示,截至2011年8月,成都國際航空樞紐綜合功能區物流園區共引進中外運、嘉里大通、新地興華等項目38個,計劃總投資50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7個。 
  長榮航空副董事長鄭光遠此前就表示,隨著富士康等項目西進,也將看重成都在物流市場的潛力。“正準備12月份通航的還有聯邦快遞等4家公司,正在做航線審計。”上述人士說, 
  不過,物流公司也得面臨成本上漲難題。 
  廖軍透露,一是IT物流行業人力成本近兩年上漲50%-80%;;二是倉儲成本上漲,在2009年,成都三環以內倉庫租金是16元/平米/月左右,僅比2007年時略高,而現在已經漲至27-28元。 
  “不少IT企業對這一成本水平也感到驚訝,因為已經與沿海相差不大,例如廣州是35元/月/平米左右。”她介紹說。(本文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