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重慶 大暢通
2011-11-14 22:5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壁立千仞的三峽庫區,蒼莽險絕的武陵山、大巴山……在8.2 萬平方公里的巴渝大地,經濟發達的主城都市區、渝西經濟走廊、三峽庫區和渝東南少數民族山區之間,無不被崇山峻嶺、大江大河所阻隔。
作為我國中西部地區的經濟重鎮,共和國最年輕的直轄市,重慶公路交通歷史欠賬較多,出口公路大通道少而不暢,縣際干線公路里程少、等級低、路況差。“公路好像鴨腸帶,坐車不如走路快”,這句順口溜是當時真實的寫照。
面對山脈連綿、河流縱橫,公路建管養條件十分艱難的現實,“十一五”期,重慶公路人奮起直追。
“史上最大進步”的五年
近年來,在交通運輸部的支持和重慶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重慶公路發展實現了重大跨越,成為了有史以來發展速度最快、質量最好、變化最大、亮點最多的五年。
目前,重慶率先在西部建成了境內國家高速公路網。五年間,重慶新增通車里程1117 公里,形成“二環八射”近2000 公里骨架網,基本實現“4 小時重慶”、“8 小時周邊”。
在高速公路骨架成型的同時,重慶干線路網結構也得到顯著優化。五年間,重慶新增二級及以上公路4100公里,二級及以上公路總里程近1 萬公里,國省道中二級及以上公路比例達到72.7%,實現所有區縣之間、省際之間高等級公路相連。
延伸到田間地頭,連接到百姓人家。在重慶公路人的努力下,“雙百”目標如期實現。五年間,重慶新改建農村公路5 萬公里,總里程超過10 萬公里,實現鄉鎮100%通暢、行政村100%通達。
截至2010 年年底,重慶全市公路總里程11.7 萬公里,路網密度142 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國第五、西部第一,形成了干支聯動、覆蓋城鄉的網絡體系。重慶公路的巨大變化,有力支撐了全市經濟迅猛發展,經濟增速已連續4 年位居全國前列,地區經濟總量實現了五年翻一番。
“堅持”里的大文章
發展速度最快、質量最好、變化最大、亮點最多……這一系列“最”得益于重慶公路發展牢牢把握住了“四個堅持”。
一是堅持科學發展。結合重慶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重慶交通運輸系統準確把握“五個重慶”及其對公路交通的需求,加快公路建設步伐、加大國省道大中修改造,切實提高公路通行服務能力。
二是堅持統籌城鄉。重慶始終把農村公路建設作為推進城鄉一體化的突破口,全面推進國家公路網、干線公路網和農村公路網建設,縮小城鄉差距,推進城鄉統籌,促進“兩翼”農戶萬元增收。
三是堅持民生導向。重慶始終把服務民生貫穿公路工作全過程,加大公共財政投入,改善群眾出行條件,落實便民服務措施。
四是堅持改革創新。重慶積極適應交通發展的新要求,深化公路養護體制改革,破解了公路行業大面積、長周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為公路事業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
六大提升脫胎換骨
就在重慶公路建設跨越式發展的同時,“十一五”時期,在“四個堅持”理念指導下,公路管理養護的腳步同樣在匆匆向前。
“十一五”時期,重慶牢固樹立“建設是發展,養護管理也是發展,而且是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加大公路養護與管理力度,竭力提升養護服務水平,實現了“六大顯著提升”,即養護管理水平、依法行政能力、通行服務水平、改革創新能力、科技服務水平、行業文明程度顯著提升。
重慶通過全面推行養護資金預算管理,實行“以路定補”,養護資金分配更趨合理。
據了解,在汽車養路費總收入中,重慶用于公路養護的資金達到88% 。燃油稅費改革后,2009 年、2010 年財政轉移支付資金中,86.7%的汽車養路費替代返還部分用于公路養護,高于交通運輸部規定比例80%的要求,公路管理養護工作有了較為充足的財力支持。
同時,重慶進一步理順養護管理體制,并持續加大路網改造力度,大力加強日常養護,引導公路養護實現“六化”:路基標準化、路面高級化、路肩邊坡植被化、邊溝暢通化、標志標線規范化、施工文明化。
重慶是橋梁之都, 隧道之都,橋隧管理養護是保證公路暢通和安全的重中之重。為此,重慶公路部門加強橋隧等重要構造物養護力度,全面落實橋梁養護工程師制度,及時開展橋隧經常檢查、定期檢查和特殊檢查,特大橋梁、隧道監控實現全覆蓋。
而向區縣配置綜合養護車、裝載機、挖掘機等養護機械和應急搶險設備,使得重慶公路養護跨入“機械化”的行列,逐步改變養護效率低、養護設備陳舊的狀況。
路面冷熱再生和微表處、瀝青還原、柔性護欄、橋梁預加固、遠程橋梁安全集群監測……
一批養護科研技術成果取得、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和養護科學決策平臺的建立,則使得重慶公路管理養護的科技含量顯著提升,“智能高速”從夢想變成現實。
交通綜合執法管理模式,作為重慶公路交通領域的一大特色和優勢,極大提升了行政審批和執法工作效率,大幅降低了行政管理成本,顯著增強了應急救援能力,徹底改變了“管路不管交通安全,管交通安全不管路”的體制格局,綜合執法體制試點工作得到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
在法規、政策完善執行層面,以出臺《重慶市收費公路管理若干規定》、《重慶市農村公路建設管理辦法》標志,重慶為公路規范化管路提供了法規依據,重慶還通過建立完善的執法監督體系,加強路政隊伍教育培訓,執法素質和效率得到全面提升。
交通運輸行業作為服務行業,就是要更好地服務人民群眾安全便捷出行。為此,重慶在西部率先取消全部二級收費公路,“綠色通道”等惠民便民措施進一步落實,并加大對路網安全設施的投入,積極消除危險路段、改造危橋,使得重慶公路的通行服務水平又上了一個臺階。
重慶公路部門的“96096”客戶服務中心,并與重慶電視臺、重慶交廣臺、華龍網、移動通訊部門協作共建,統一全市咨詢、救援、投訴服務需求,及時向社會發布施工、氣候、事故、斷道等路況信息,方便了老百姓出行。
在加強公路管理養護工作,為社會提供優質通行服務的同時,重慶交通系統還把行業文明建設貫穿于公路養護、管理和服務的全過程,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 全面提振了公路人的精氣神,精神文明建設取得豐碩成果。
……
種種努力和進步的背后,是重慶公路人對交通運輸部“三個服務”的深刻理解,如今,一個脫胎換骨的公路交通圖景展現在了人們眼前,一個暢通重慶的期盼正在實現。
■ 重慶公路看點
安全!智慧之路
重慶的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的每一個路段、每一處細節,都生動地展露出“智慧之路”建造理念。而對于每一位用路人來說,這意味著安全和可靠。
驅車暢行在重慶高速公路上,始終有一雙警惕的“眼睛”
在守護駕駛員安全——重慶高速公路“聯網監控、區域管理”運營管理系統的投入運營,使重慶駛向“智能高速”時代。
重慶高速公路通過在聯網監控、聯網收費、推進節能減排、機電科研等工作方面思路創新,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高速公路運營管理的現代化水平。集“ 預測、預警、預告”于一體的遠程智能動態監控系統,則開啟了全市高速公路“聯網監控,區域管理”的新模式。
“公路隧道火災防治技術”應用于重慶公路后, 當事故發生時,特別是在發生火災情況下,智能聯動控制系統能迅速、有序、高效地組織各種應急反應行動,有效防止事故規模的擴大和次生災害的發生,最大限度減少災害造成的損失,保障司乘人員及救災人員生命財產安全。
漂亮!生態之路
毛葉丁香開白色的花,九重葛開紅色、紫色的花,小葉榕是常綠樹木,紅葉李是紫紅色,不同植物搭配得高低錯落,相映成趣……
如今,這樣錯落有致的景觀在重慶高速公路乃至干線公路上比比皆是。為了讓駕乘人員視線不單調,重慶高速公路森林通道工程充分考慮了植物的多樣性,每個路段根據當地氣候、土壤特點,一般都栽種了約12 種植物,做到常綠植物與落葉植物結合、生態林與觀賞林結合,喬木與灌木結合,讓高速公路不僅是綠色屏障,還是千里景觀長廊。
此外,在重慶各條高速公路上,不同路段的通道森林工程特點也不一。比如北碚區號稱主城的后花園, 有風景秀美的縉云山, 為了與當地自然環境相融合,連接北碚的渝合高速公路就被打造成一條“鮮花森林大道”,人們進入渝合高速,就仿佛進入了“后花園”。
方便!利民之路在收費管理和服務區建設上下了大工夫,重慶公路人努力為社會群眾便捷出行提供優質服務。
2006 年5 月起,重慶對本市車輛發放了重慶交通信息卡,實現了包括高速公路繳費在內的多功能整合,發放卡片數量已超100萬張,交通信息卡與高速公路收費管理的有效結合,為收費站入口設置自助刷卡車道,乃至實施ETC 打下了絕佳的基礎。
為提升高速公路的使用效率,更大程度發揮高速公路的社會效益,重慶還將外環以內的高速公路納入政府購買服務范疇,即主城區車輛通行繞城以內的高速公路不再繳納通行費。通過這一收費方式的改變,高速公路效率真正走上了“快車道”,通行量增長了10 多倍。
在收費站設立方面,諸多便民服務設施為車主業戶提供了便利,而增設的公路指向標志,擴大了的標志信息量,使公路服務具人性化。
■ “十二五”進行時新
期待更美好
重慶市市長黃奇帆曾表示,重慶交通運輸行業“十二五”要做好三件事,即“補缺口、成樞紐、建通道”。未來五年,重慶公路交通仍是大有作為的時期。
經過“ 十一五” 奮起直追,重慶公路行業取得跨越式發展,但公路交通的發展與人民群眾的期待還有很大的差距。一是路網供給能力不適應快速增長的運輸需求。二是投融資體制不適應城鄉公路統籌發展,公路建養資金缺口大,籌集資金的任務艱巨。
三是城鄉公路交通統籌任務重,農村公路建設養護管理任務繁重。四是公路養護粗放式發展不適應科學養護需要,養護機械設備少、科技水平不高,創新型人才缺乏,持續發展的后勁不足。
今后五年,重慶公路行業將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公路發展方式為主線, 加快公路建設、完善路網結構、強化行業管理、深化體制改革、提升服務水平,構筑“更暢通、更安全、更高效、更綠色、更規范”的現代公路網和管理體系。
更暢通——高速公路再建成1000 公里,基本形成“三環十射三聯線”骨架公路網。普通國省道改造升級1000 公里,路面改造5000 公里,二級及以上比重達到70%。農村公路行政村通暢工程3萬公里, 行政村通暢率不低于85%,二級及以上公路覆蓋鄉鎮超過70%。實現90%行政村到鎮在半小時以內, 95% 鎮到(區)
縣城在1 小時以內,全面實現“4小時重慶、8 小時周邊”。
更安全——實施新增國省道和農村公路“安保工程”5000 公里, 危橋改造500 座、危隧40座、渡改橋100 座。國省道安保設施完好、現有危橋(危隧) 全面整治,路面使用狀況優良率達到75%,農村公路安保設施逐步完善。地方公路三級應急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干線公路應急響應時間不超過1 小時。
更高效——完成公共服務信息平臺、路網管理中心與應急處置平臺建設,強化路網監測與信息服務功能,國省道重點路段、特大橋梁、特長隧道的視頻監控全覆蓋;市、區縣路網管理與應急處置平臺聯網率達到100%。
更綠色—— 深化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行業建設,逐步轉變傳統的公路養護發展方式,提高公路建設、養護和管理的科技含量;逐步研發推廣節能、再生等新技術、新工藝,提高公路養護中廢舊路面材料循環利用率。通道森林工程建設1.7 萬公里,使國、省、縣、鄉道公路綠化率達到90%以上。
更規范——逐步建立起主體責任明確、資金保障有力、監督管理規范、職工隊伍穩定、適應管養需求的公路養護體制,實現公路養護管理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從業人員和企業誠信體系覆蓋率達到80%,完全建立準入退出機制;路政許可正確率達到100% , 路政案件結案率達到98%,貨車超限率小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