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至玉樹公路 “四項創新”破解高原凍土施工難題
2011-11-10 1:0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近日,中鐵五局五公司共玉項目部成立科技攻關領導小組,對影響洞口和洞身施工的凍土等難題進行技術性攻關和科技創新,確保了隧道施工安全穩步向前推進。
五公司共玉項目部承建施工的青海省共和至玉樹公路鄂拉山隧道進口是全線的重難點控制性工程,地處第四系中更新冰水堆積物中,凍土層間水水量大,排水困難,表層為黑色厚層粉質黏土層,下部為含粘土的碎石土,泥包碎石散狀結構呈凍塊狀,其穩定性極差,成洞極為困難。對此,項目部工程技術部采取四項技術攻關,破解施工難題。
一是通過鋪設遮陽網和堆碼砂袋,破解洞口邊坡熱融滑塌的問題。洞口地段地表為水草地,上履粉質黏土層,下伏多年凍土,散狀結構的泥包碎石呈凍塊狀,開挖后凍土受太陽光直射后融化,水浸泡坡腳導致邊坡滑塌情況嚴重。項目部同建指積極組織專家,咨詢單位、設計單位代表進行了現場核對和踏勘,采取了邊仰坡開挖后及時履蓋砂袋、鋪設遮陽網,左洞口搭設遮陽棚和鋪設雙層遮陽網進行防護。通過采取這些措施很好地控制了作業區域內的溫度,為支護施工贏得了時間。
二是通過采取自進式錨桿施鉆,破解砂漿錨桿導致卡鉆無法成孔的問題。明洞地段邊仰坡原設計采用砂漿錨桿錨噴支護,實際施工過程中,錨桿成孔困難,無法鉆至設計長度,施工速度慢。經專家組及監理、設計代表對鄂拉山左幅隧道進口現場核對后,同意采用自進式錨桿代替砂漿錨桿進行加強支護(錨桿長度不變,間距調整為1.5m*1.5m)。調整成自進式錨桿施工后,支護施工速度得到了加快,平均一根3.5m長的錨桿只需10分鐘左右即可施鉆完成,從而避免了凍土邊坡開挖后因支護跟不上,長時間暴露于太陽光下發生熱融。
三是通過采取地質鉆機套管跟進施鉆工藝,破解多年凍土內大管棚施鉆卡鉆、地表漏風、鉆孔內不出碴、管棚機無法成孔的技術難題。因洞口處于多年凍土淺埋地段,由于多年凍土、富冰含水量大,管棚機鉆孔時鉆桿與土體高速摩擦,熱溫差改變發生熱傳導,導致孔內周圈凍土融化,鉆孔時孔內容易發生坍塌。經專家組、咨詢單位、設計代表對現場踏勘核對后,確定管棚采用套管跟進(鉆機)法施工,歷時36天,順利完成大管棚超前支護施工順利實現進洞。
四是通過采取低溫早強砼噴護和模筑,破解初期支護和一襯設計技術保障難題。經過大量的試驗工作確定了配合比,能夠將砼水化熱溫度控制在10度左右,并得到了監理辦試驗室、項目辦中心試驗室驗證批復,為洞身支護施工提供了技術保證。 (何增旺 譚文峰 李元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