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藍色經濟引擎 發展海洋經濟
2011-1-10 20:5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我國海洋經濟區域發展不平衡,結構不合理
海洋是人類經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2009年全球海洋經濟總量突破4.5萬億美元,占全球經濟總量的7.61%。
目前海洋經濟已經成為全球經濟新的增長點。預計未來全球海洋產業年均增長率為3%以上。海洋石油和天然氣、海洋水產、海底電纜、海洋安全業、海洋生物技術、水下交通工具、海洋信息技術、海洋娛樂休閑業、海洋服務和海洋新能源等將成為未來海洋經濟最具活力的增長領域。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海洋經濟發展較快,總量持續上升。但總的看來,我國海洋經濟區域發展不平衡,產業結構不合理,傳統產業呈粗放型發展,高能耗產業所占比重較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海洋經濟發展的區域性差異十分明顯。海洋經濟最發達的廣東、山東和上海,2008年三地區總計占到全國海洋產值的53%以上。第二,海洋開發仍以利用自然資源為主,海洋產業發展的結構不合理。2009年海洋交通運輸業、濱海旅游業、海洋漁業等傳統海洋產業占全部海洋產業增加值的77%。海洋生物醫藥、海洋電力、海洋化工業、海水綜合利用等具有發展潛力的海洋新興產業產值只占5 %左右。第三,不同區域海洋產業結構不均衡,區域海洋經濟的空間分布呈現較顯著的兩極分化態勢。
發展海洋經濟,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將目光轉向海洋,大力開發利用海洋資源,把海洋作為陸地資源開發的后備戰略基地,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然選擇。
大力發展海洋經濟是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著力點。產業結構調整是經濟結構調整的核心,電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新技術產業,幾乎都與海洋產業相關。海洋產業尤其是海洋高科技產業在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中的作用日益凸顯。
大力發展海洋經濟是推動科技創新的關鍵切入點。海洋工程技術、海洋醫藥與生物技術、海洋化工技術、海水產品精深加工等領域都是國際技術創新的前沿,海洋產業的每一次發展總是伴隨著現代科技進步和創新。當前,在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的帶動下,船舶科技發展不斷取得突破。
大力發展海洋經濟是改善民生、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立足點。隨著人類對海洋資源的不斷開發和利用,海洋環境保護與人類生產實踐活動協調發展日顯重要。培育以海洋新興產業為代表的新能源和生態環保產業,能推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和低碳技術發展,助力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上世紀末以來,我國先后通過并實施《中國海洋21世紀議程》和《國家海洋事業發展規劃綱要》,提出了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目標。如今,海洋經濟正在蓬勃興起。據統計,從2001年到2009年,我國海洋資源型主要產業增加值從1247.9億元增加到4018億元,增長了3.2倍,年均增長率達到15.9%。預計到“十二五”末海洋生產總值將達74000億元,海洋經濟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將會達到13%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