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湖北省武漢市2010年上半年商務形式分析

2011-1-10 14:1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今年以來,武漢市商務系統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深入貫徹落實全國及省市商務工作會議精神,轉變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方式,認真做好擴內需、促外需、調結構、轉方式等重點工作,全市商務經濟運行情況總體呈現較快發展態勢,各主要商務經濟指標均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投資、出口、消費對全市經濟協調較快發展的拉動作用顯著增強。 
  一、上半年武漢商務經濟運行的基本情況及特點。 
  上半年,全市實現社會品消費零售總額1195.9億元,同比增長19.2%;引進市外資金實際到位220.30億元,同比增長17.36%;實際使用外資17.5億美元,同比增長12%;實現對外經濟合作營業額5.83億美元,同比增長205.07%;口岸集裝箱吞吐量達22.6萬標箱,同比增長31%;預計外貿出口41.6億美元,同比增長65.1%。 
  上半年武漢商務經濟運行的主要特點: 
  (一)社會消費品市場持續活躍繁榮。今年以來,我市商貿流通企業搶抓政策機遇,創新營銷方式,積極開展節日促銷、展會促銷、服務促銷,市場銷售保持持續的繁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近年來最高的快速增長;限額以上企業增速快于限額以下企業,在批發、零售、住宿和餐飲業中,限額以上企業實現零售額566.5億元,同比增長25.0%,高于限下企業增幅(14.4%)10.6個百分點,限上企業零售額占全市社零額的比重達47.4%,較上年同期(42.3%)提高5.1個百分點;武商、中百等20戶重點零售企業1-6月累計實現零售額279.8億元,同比增長19.5%。 
  全市限額以上批零企業銷售的25個大類商品中,石油及制品類、汽車類、金銀珠寶類、家用電器及音像器材類、書報雜志類、文化辦公用品類、通訊器材類、五金電料類、家具類、建筑及裝潢材料類等10大類商品零售額增幅均超過20%。其中,銷量最大的三類商品分別是:汽車類109.7億元,增長35.0%;石油及制品類零售額71.6億元,增長44.2%;金銀珠寶類13.8億元,增長31.7%。分業態看,在限額以上企業中,專賣店零售額106.9億元,增長38%,專業店零售額170.8億元,增長30%;百貨商店101.1億元,增長23.9%;超級市場132.0億元,增長15.7%;重點商業集團深入連鎖網點開發,上半年新開網點34家,全市連鎖經營企業實現銷售額454.8億元,占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38%。 
  商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強勁,上半年預計完成112億元,同比增長27.5%。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四季美農貿城、武商摩爾城等市級商業重點項目,漢正街,二七商圈等特色市場與街區建設與改造穩步推進。以商務部確定武漢等為流通領域現代物流示范城市為契機,以機電物流為主的華頂工業物流園、武商廟山物流配送中心、中百漢鵬物流配送中心、工貿家電配送中心等重點商貿物流項目進展順利。 
  (二)對外貿易實現恢復性高速增長。在國際經濟逐漸復蘇的大環境下,1-5月,全市對外貿易呈恢復性快速增長,實現進出口總值69.06億美元,同比增長67.3%。其中出口35.14億美元,同比增長71.8%,進口33.92億美元,同比增長62.9%。預計上半年出口41.6億美元,同比增長65.1%,比危機前的2008年同期增長30%以上,創歷年新高。 
  重點出口企業和主導出口商品是出口恢復性增長的重要支撐。1-5月,長航外經、富士康、冠捷、武鋼4家企業出口過億美元,名幸電子、國裕物資、恒欣機械、中石化長江燃料4家企業出口超過5000萬美元,全市出口過1000萬美元的企業達29家。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兩大主導出口商品實現快速增長,1-5月分別出口25.93億美元和12.5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93.2%和125.5%。加工貿易出口比重上升,超過一般貿易出口,前5個月,總計實現加工貿易出口19.6億美元,占全市出口總值的55.8%。 
  我市與亞、歐、北美等主要貿易伙伴的貿易均大幅回升,1-5月分別出口13.98億美元、10.95億美元和4.57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84.5%、94.7%和87.5%。完善政策支持和加大服務力度,服務外包基地建設取得順利推進,上半年全市實現服務外包出口總值9498萬美元,同比增長10%。 
  (三)利用外資穩定增長。上半年全市新批合同外資19.19億美元,同比增長4.4%,合同外資連續6個月同比平穩增長,但增速放緩。制造業投資規模和質量明顯上升,上半年全市新批制造業項目15個,合同外資2.86億美元,同比增長80.54%,占全市新批合同外資總額的79%;全市新批總投資千萬美元以上17個,比去年同期12個多5個,其中有12個都是制造業項目。大公司、大項目投資、進資有所增多,上半年全市總投資過千萬美元大項目17個(新批9個,增資8個),較去年同期多5個,9家世界知名企業在漢投資,其中世界500強公司投資項目4個,包括荷蘭阿克蘇諾貝爾公司、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香港屈臣氏集團等。 
  實際進資保持持續增長,大項目進資仍是利用外資的主力軍。上半年135個進資項目中,千萬美元以上的項目29個,同比增長11.5%,進資額達10.3億美元,占全市實際利用外資總額的86.0%。上半年外商投資企業增資3.72億美元,同比增長268.7%。 
  主體招商活動取得成效,臺灣周和湖北-日本經貿合作共簽約合同外資13.6億美,新港在香港招商簽約達300多億元。 
  (四)區域經濟協作勢頭良好。上半年,全市引進市外合同投資1074.81億元,同比增長27.26%,實際到位市外資金220.30億元,同比增長17.36%。引進符合總部特征的企業11家。 
  從項目規模來看,億元以上項目115項,比去年同期增加13項,市外到資199.32億元,同比增長18.99%;5億元以上項目52項,比去年同期增加7項,市外到資135.56億元,同比增長17.74%;10億元以上項目33項,比去年同期增加7項,市外到資93.66億元,同比增長7.5%。 
  (五)對外經濟合作增長迅猛。上半年全市對外經濟合作完成營業額和新簽合同額分別達5.83億美元和6.99億美元,兩項指標均創歷史新高。在對外承包工程中,新簽大型項目取得了突破。其中,項目合同額超1億美元以上的項目有3個、超20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有6個。從地域分布來看,東南亞和非洲正成為我市對外工程承包業務主要市場。主要承接的大型外經項目有:越南中標的2X220KW火電工程項目、科威特中標的哈馬拉幕墻安裝項目、利比亞5000套住宅工程、安哥拉超市建設工程等。上半年全市實現外派勞務人員2015人(次),同比增長88.5%;對外直接投資的地區、行業和方式不斷拓展,上半年新批對外直接投資企業20家,對外直接投資額達5440萬美元,同比增長916.8%。 
  (六)口岸樞紐功能進一步提升。上半年全市口岸集裝箱吞吐量達22.6萬標箱,同比增長31%;航空口岸出入境人數達14.83萬人次,同比增長79%;東西湖保稅物流中心功能進一步增強,上半年辦理進出口業務5657票,貨運量5.16萬噸,貨值9億美元、征收關稅2.62億人民幣。“漢臺快航”啟運將臺灣到武漢的集裝箱運輸時間由10—15天,縮短為6—8天,有利于兩地外貿企業進出口貨物減少運輸環節,縮短時間,節約成本,更有利于臺灣產品在最短時間內到達武漢,大大促進了漢臺經貿往來。陽邏港口岸聯檢大樓已投入使用,陽邏港二期工程4個泊位建設基本完工,其港口吞吐能力可以提高到80萬標箱,預計7月份投入試運行;恢復開通了武漢至澳門、武漢經上海至福岡等兩條國際地區航線;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綜合保稅區申報工作正積極推進。 
  二、下半年面臨的形勢和主要工作思路 
  繼去年成功沖出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的低谷后,我市商務經濟運行持續回升向好,上半年一連串亮眼的數據印證了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轉危為機”戰略的成效,也進一步增強了繼續保持我市商務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信心。但是,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仍然極為復雜,不確定因素仍然很多,對此,必須保持清醒頭腦,高度重視和應對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從國際經濟形勢看,世界經濟雖逐步走穩回升,但經濟復蘇的過程仍將艱難曲折,國際市場依然面臨著歐洲國家主權債務危機、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新興市場開拓難度加大等諸多風險和挑戰,外貿出口增長的持續性有待觀察;從國內經濟形勢看,國內經濟雖企穩回升勢頭日趨明顯,但經濟回升的基礎還不穩定、不鞏固、不平衡,信貸收縮、物價上漲、勞務短缺、勞務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等問題,以及國家從宏觀經濟協調發展出臺的調結構、轉方式、促民生的政策取向對做好商務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和帶來了新的挑戰;從武漢商務經濟發展形勢來看,上半年,依靠投資、出口、消費“三駕馬車”的協調拉動,對全市經濟的快速增長發揮了顯著的作用,但我們還是應該看到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外貿出口過度依賴傳統的重點企業、重點商品、重點國際市場的狀況沒有得到充分的改善,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和壯大具有國際競爭的新型產業和企業的任務依然艱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創今年新高,既有擴內需各項政策的累加效應,也有CPI上漲的因素存在,繼續完善擴大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長效機制、進一步加速城市商業網絡和農村消費品市場建設、進一步加強食品消費安全等工作依然不能放松;如何搶抓和切實把握國家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等國家戰略機遇,加快商務發展方式轉變,創新招商引資體制機制,提高利用內外資規模和質量,提升區域經濟合作的層次和水平等需要積極的探索;如何發揮在漢央企“走出去”的龍頭帶動作用,從政策支持、信息服務、法律保障等方面建立支持本地中小企業“走出去”的體制機制有待加強。 
  綜合分析國際國內經濟發展環境和武漢商務經濟的發展走勢,我們覺得今年武漢各主要商務經濟指標將呈現前高后低的走勢。下半年,我們將堅持緊盯目標進度不放松,加強月分析、季調度,確保完成今年和“十一五”各項商務工作目標,為“十二五”武漢商務發展奠定良好的發展基礎。 
  下半年的重點工作思路: 
  (一)繼續堅持促進消費升級,進一步繁榮城鄉消費市場。一是充分發揮下半年假日經濟、會展經濟潛能,,組織和舉辦好武漢購物節、武漢美食節、中國食品博覽會、漢口北武漢商品交易會等大型商貿會展活動,以節造市,活躍市場;二是扎實推進重點商貿設施工程建設,重點推進武商摩爾擴建工程、四季美農貿城、宜家銷品茂等12個投資額在10億元以上在建商貿項目;積極支持和推進漢口北商貿物流樞紐區等項目建設,提高信息、結算、檢驗、配送、展會等全方位服務能力;以項目為抓手推動商貿物流示范城市建設,建立健全與我市產業集群相配套的、為產業集群發展服務的工業品市場體系和物流配送體系;三是深入實施民生工程,提高消費質量。深度推進“放心早餐工程”、“放心豆制品工程”、“放心肉工程、“老字號振興工程”,“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超對接工程”等,著力改善消費環境,促進放心消費、安全消費;繼續以“家電以舊換新”、“家電下鄉”、“汽車以舊換新”為載體,發揮擴內需政策的引導作用,促進城鄉消費品市場的升級。四是加強市場監測和應急儲備,確保市場價格平穩和市場的充足供應。 
  (二)堅持招商活動與項目推動兩手抓,進一步提高利用外資水平。重點圍繞我市支柱產業、新興產業和遠城區新型工業化需求,突出“園區或功能區招商”、“產業招商”、“駐點招商”、“以商引商”和“對臺招商”。精心組織好“中博會”、“長三角招商”、“世博武漢周”、“機博會”以及武漢化工新區、武漢新港、武漢服務外包等重大招商活動;搭建平臺,整合資源,優化要素,提高引資質量,強化重大招商項目推進責任制,進一步加大合同外資工作力度,注重優化引資結構,做好大項目的跟蹤、協調服務工作,爭取項目盡快落戶并開工建設。 
  (三)加快外貿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努力保持外貿出口穩定增長。一是進一步落實好各項政策,確保出口恢復性增長,同時要根據新情況,繼續研究和運用國際通行的財稅政策支持出口,加大對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幫助協調解決企業生產經營和對外貿易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困難和問題。二是繼續推進國家汽車零部件出口基地、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建設,加強新興出口產業的培育;三是深化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善用廣交會、高交會、東盟自貿區、機博會等會展平臺發展對外貿易;四是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外貿運行預警監測機制,引導和鼓勵企業積極應對貿易摩擦和貿易壁壘,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四)加快“走出去”步伐,進一步拓展國際發展空間。出臺相關促進政策,用好優惠出口買方信貸和對外承包工程保函風險專項資金,支持企業開展對外工程承包。建立信息服務平臺,加強對境外工程承包項目的信息服務和政策、法律咨詢服務,推進工程承包市場多元化。充分發揮大企業的骨干作用,引導我市汽車、紡織服裝、商貿等具備較強國際市場開拓能力的大型企業,直接投資海外市場,拓展發展空間。規范勞務市場,擴大對外勞務合作。 
  (五)加強口岸大通關建設,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支持東西湖保稅物流中心做強做大;加快武漢綜合保稅區的籌備與申報工作,力爭年內獲批;積極推進天河機場國際廳通關環境改善,力爭年內開通武漢至日本、新加坡的國際直達航線,開通武漢-香港-迪拜國際貨運包機航線;進一步加快公路口岸建設,力爭年內封關運行;搞好鐵路口岸的搬遷和管理工作。 
  (六)加強區域經濟協作,提升合作層次和水平。加強武漢經協區的建設,拓寬合作領域,完善合作機制;加強武漢與長江沿岸中心城市的聯合協作,進一步完善滬漢合作;加強武漢與其他省會城市聯系;大力推進武漢城市圈建設;繼續做好對口支援三峽工程庫區和對口幫扶來鳳、鄖西、五峰縣的工作。 
  (七)高質量完成商務發展“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在全面總結商務“十一五”取得成就的基礎上,深入調查研究,把握形勢變化和時代特征,圍繞全市“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立足前瞻性、指導性,按照“加快發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的要求,科學制定全市“十二五”商務發展規劃,引導商務事業未來五年的發展方向。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