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臺州交通進入“堵時代”

2011-1-10 13:4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當擁有一輛車在中國成為普通人可以實現的夢想時,當中國的大部分城市都在疾速前行時,擁擠,也開始蔓延。 
    伴隨汽車社會的到來,越來越多的二、三線城市正悄然加入交通擁堵的隊伍,臺州亦如此。 
    在邁進汽車社會的同時,我們也邁入了堵車時代。 
    堵,成了臺州城市生活中一個矛盾凸顯的難題。 
    體驗:椒江哪兒最堵?不少市民直指椒江大橋 
    1公里,耗時45分鐘 
    2010年12月28日,下午5點10分,記者從章安往市區走,過椒江大橋收費站后,車流速度開始減慢。往前看,長龍已看不到盡頭。 
    車子開出幾十米,車停在收費站與椒江大橋的中間,不再行走。 
    5點30分,記者探頭往外看,身邊的汽車都雜亂無章地停著。一輛大面包車在前,不斷鳴喇叭。身邊一輛黑色本田見空隙欲往前超車,卻無奈卡在中間,不能動彈。原本雙向4車道,其中3條車道停的都是開往市區方向的車輛。摩托車、電瓶車在汽車之間不斷插空。 
    “十分鐘能走嗎?”記者問司機,司機無語。 
    果然,5點40分,汽車原地未動。 
    5點50分,前面的車流開始緩緩前進,但剛上大橋,又停住了。“估計到家要6點半了。”司機預測,可能是前面出了事故,導致道路被堵。 
    6點05分,天已經完全黑了,大橋上的路燈投射出昏黃的燈光,身邊的車輛仍歪歪扭扭停著,越來越多的車想往前擠,有的直接橫在了路上。除了偶爾往前挪幾米,車被淹沒在“堵”的大流中。 
    6點15分,車開始緩緩移動,雖然慢,但沒有再停下來。前進中,記者看到,在椒江大橋往北方向,出了兩起小車禍,車禍相隔幾百米,直接將大半邊的路堵死,很多往北車輛占了其他道行駛。交警正分布在車禍現場以及幾個堵車最嚴重的地段,忙碌地疏通車輛。 
    在行駛到大橋中央后,道路已經非常順暢,記者回頭看,大橋以北一段路依然堵得嚴嚴實實,而過了那一段,路面暢通無阻。 
    現場: 
    三區各有各的堵點,堵成什么樣? 
    堵點:椒江市府大道 
    椒江的市府大道是出了名的堵點。下午五六點,站在高處看,從耀達百貨至法院路段幾乎都是大排長龍,喇叭聲此起彼伏。 
    除了車流量大,橫向干擾也讓行車效率大大降低。而如果遇上耀達店慶,連前丁街、赤山路都停滿了車輛。 
    市民張小姐說,一到高峰,在市府大道攔出租車就難如登天。運氣好的趕上旅客在此下車,運氣不好,等半個多小時都攔不到一輛。 
    記者向司機詢問,一周姓師傅說:“開這條路不劃算,油比開其他路要費。高峰期我一般不會開這條路過。” 
    堵點:路橋日用品商城 
    記者來到中國日用品商城。這個路段是路橋重要的商業區域之一,與居民區緊密交錯。每天從各地趕到中國日用品商城進貨的商人熙熙攘攘,還有好多去農工商超市與泰隆商業銀行的顧客。 
    記者看到,前方新安西街上車滿為患,水果攤、小吃攤等臨時攤位擺在非機動車道上,站牌周圍停滿了黃包車、摩托車和殘的。而經過這個十字路口的公交車也很頻繁。此外,私家車亂停亂轉彎的現象也比較嚴重。 
    堵點:黃巖青年路 
    黃巖的青年路,是不少司機會說到的堵點。 
    記者看到,青年路兩邊布滿了商店、餐飲店,人氣旺,而青年西路附近還有兩所小學。本來道路就不寬敞,附近的小學一到上下學時間,接送孩子的家長擁擠在青年西路。好多家長接送孩子不愿將車停遠點,這一帶又都是小弄小巷,遇上堵車也沒辦法繞道。 
    “從早上7點就開始堵,1個小時才能將車開出去。”住在青年路附近的李小姐說。 
    交警記憶: 
    最堵的那一次,幾千輛車動彈不得,堵了5小時,我們的哨子吹了5小時。 
    從下午4點堵到晚上9點 交警腿都麻了,喉嚨都啞了 
    在椒江大隊前所中隊中隊長王增嶸和同事們的記憶里,2008年清明前一天,椒江大橋長達5小時的堵車讓他們印象深刻。 
    在椒北,清明是一個大日子。當地的居民講,過年可以不回來,但清明為祖宗上墳祭祀,子孫一定得趕回來。 
    “那一天,大家都趕著回家,去杜橋的,去章安的,回前所的,南來北往的車流就堵在了椒江大橋北岸。”王增嶸說,從下午4點一直堵到晚上9點。 
    據了解,椒江大橋日交通流量2.5萬多輛,75省道日交通流量1.1萬多輛,83省道日交通流量9000多輛。三股車流交匯,使得北岸平日就比較擁堵。再趕上驟然增多的返鄉車輛,路窄車多,車輛在這里堵出了一個長達兩公里的十字架。 
    “從交匯點看過去,83省道一直堵到了柏加王村,75省道一直堵到了華景村。省道堵了,大橋過來的車輛也過不去,一直從北岸堵到南岸。”對于當時的場景,交警馮勇也是記憶猶新,“上千輛車被堵在了這里。” 
    馮勇說,當時值班交警全部出動。從下午4點指揮到晚上6點左右,被堵的道路開始疏通,車輛開始前進。然而,疏通不久,又一輪流量高峰出現,車道再一次被堵,大家顧不得吃飯,又開始路面指揮,晚上9點后,車輛才開始正常通行。 
    “站了好幾個小時,大家腿都站麻了。因為天黑,司機看不到交警指揮,我們就必須走過去跟他們講,所有人喉嚨都啞了。”馮勇說。 
    治堵,有何高招? 
    采訪中,不少交警表示,路網布局不合理,車禍、超車、小攤小販占道經營,大型商場及市場帶來的巨大人流量都是堵車的原因。而在路橋交警大隊副大隊長盧洋友看來,汽車社會的提前到來,也是導致堵車的一個重要因素。 
    那么,治堵,有何高招? 
    “沒有徹底的解決方案,我們做的只是提前疏導,緩解交通擁堵。”交警們說。 
    “合理規劃路網布局,拓寬道路,建立交橋。”椒江大隊前所中隊中隊長王增嶸說。 
    “綠色公共交通應該成為交通的主力軍,發揮城市交通的核心作用。一座城市,若沒有自行車交通、沒有人力交通、沒有地鐵交通,只有少量電瓶車和出租車是明顯不足的。”有業內人士如是說。 
    “多坐公交車,少開車。”市民李先生說,雖然目前臺州的公交還不發達,不過相信未來一定能實現公交一體化的目標。到時候,點對點的公交線路、密集的公交班次,一樣可以使市民出行便利,更減少停車的麻煩。 
    “提倡市內用自行車、電動自行車。使用公共自行車出行將是綠色交通的一種趨勢。”市民張小姐說。記者了解到,目前,椒江已建成200個公共自行車點,公共自行車1萬輛,未來還有向街道、小區延伸的可能。 
    “很多家庭有車其實可以拼車,這周坐你家車子,下周坐他家車子,全社會行動起來,盡量減少車輛出行,避免交通堵塞,還可以環保。”網友WR說。 
    “少開車多走路,堵車時開車不如走路快。”網友魯西西說。 (本文來源:臺州商報)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