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信息化資訊

物聯網“接”上農田與餐桌 豬吃了什么等都被記錄在案

2011-10-30 16:0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給豬和蔬菜配上電子標簽、電腦控制食用菌生長的溫濕度和二氧化碳濃度……“高高在上”的物聯網技術在上海市郊悄然“接上地氣”,一批農業示范應用項目已初見成效。昨天,工信部與上海宣布共建“農業物聯網創新推廣中心”,此舉將進一步加快以物聯網為基礎的智慧農業的發展,讓新技術造福農田與餐桌。

  物聯網的最終目標是“讓萬物互聯”,主要由傳感器網絡、傳輸網絡、智能處理中心等組成。這些部分好比是感官、神經系統和大腦。當物聯網連接上萬物,各部分就能更好地協同工作,從而讓經濟社會的運行管理更加聰明、有序。

  說來復雜,但物聯網在上海市郊的確已經落地。在崇明長江農場5000畝試驗區,收割機配上了全球衛星定位系統,還能及時報告水稻產量和稻谷含水量。在部分魚塘,水位、溫度、PH值等重要參數可以遠程實時控制,餌料投放也能自動化。

  讓計算機系統“感知”農業生產狀況,目標是實現“精準農業”,減少化肥農藥和能源的消耗,提高單位面積產量。但物聯網對農業的意義絕不僅限于田間水塘。工信部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司司長陳偉告訴記者,從土地到餐桌,農業的產業鏈非常長,這將給物聯網技術的切入帶來非常多的機會。

  最有價值、也最受關注的莫過于食品安全。在物聯網系統中,每個“物”都要被賦予一個“網絡身份”。有“身份”,就可以監管,發生問題,也能追根溯源落實責任。事實上,上海農業最初開展物聯網相關研發和應用,出發點正是提升食品安全。2006年起,本市嘗試在畜牧業中引入智能標簽。目前,大型豬場里的生豬大都配上了電子標簽,豬吃了什么、打過什么針、得過什么病都被記錄在案,監管一直延伸到屠宰、批發零售環節。按照類似思路,上海將電子標簽引入菜園,在去年的世博會上,各種蔬菜能在幾秒鐘內被檢索到產地、配送路徑、農藥檢測指標等信息。

  基于本市在農業物聯網上的基礎和潛力,“農業物聯網創新推廣中心”才得以落戶上海,并獲得國家專項資助。據承擔該中心建設的上海農業信息公司介紹,他們將與科研機構聯手,大力開展物聯網技術創新和推廣,探索行業標準。

  物聯網與農業的嫁接,下一步將越來越注重“精度”和“細節”。據“農業物聯網推廣中心”專家介紹,在田間,他們將布置更先進的傳感網絡,以監控微氣象環境和土壤成分;在運輸環節,不僅冷藏車的溫度能被監控,甚至還可以通過油門、剎車等動作,防止司機疲勞駕駛;在零售環節,消費者可以通過手機等智能終端,隨時查看農副產品的“身世檔案”,并通過購買行為,促使農民改變生產方式。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