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鐵腕式治超 預防性養護
2011-10-30 15:4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10月19日,交通部通報了 “十一五”全國干線公路養護管理檢查成績,山西省綜合排名第6,中西部地區排名第1,獲歷次全國公路大檢查中的最好成績。
山西省能有這樣的成績,關鍵在于鐵腕式治超、預防性養護。
鐵腕式治超節約大量養護投入
山西省是全國重要的煤焦生產和運輸大省,每年經由公路運輸的貨物總量達8億噸之巨,因而也曾經是全國超限超載運輸最嚴重的地區。干線公路不堪眾多“百噸王”的反復碾壓,損毀嚴重,2007年4月到8月間,省道、國道相繼有3座橋被壓垮。超限超載嚴重致使全省公路養護費用激增。2007年12月19日,山西省全面啟動了新一輪“無縫隙、拉網式”治超總行動。通過三年多的不懈努力,治超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超限超載率由13%下降到0.2%以下,公路養護投入大大減少,路橋設施得到有效保護。三年多來,全省沒有因超限超載新增一座危橋,全省危橋數量由827座減少到73座,因超載形成的公路壞損基本絕跡。據測算,累計減少公路經濟損失119億元。
預防性養護減少大量養護成本
一條質量合格的道路在使用壽命75%的時間內性能下降40%,這一階段稱之為預防性養護階段;如不能及時養護,在隨后12%的使用壽命時間內,性能再次下降40%,養護成本卻要增加3-10倍。
近年來山西省公路建設得到快速發展,與此同時,養護管理任務加重與資金短缺的矛盾日益加劇。
為此,山西省積極摸索和推廣預防性養護。
在國道209線臨猗段開展了為期3年的路面預防性養護試點,采取開槽密封膠灌縫、微表處理等預防性養護技術,及時處置路面裂縫4809延米、龜裂及塊狀裂縫7469平方米、車轍1090平方米。經過跟蹤觀測,路面損壞明顯減少,衰變速度明顯減緩。
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2008年山西省分別在高速公路和干線公路全面推廣預防性養護,并將預防性養護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打破了以被動矯正為主的傳統養護方式。以全壽命周期成本理念進行預防性科學養護的經驗,在全國公路養護管理工作會上進行了典型推廣。
高素質隊伍奠定了養護基石修補坑槽,填料多少是關鍵,填多了會高于原路面,填少了則會形成低洼,需要有精準的眼力和精確的把握能力。臨猗公路段北景道班班長孫耀軍煉就了一雙 “火眼精睛”,只要看一眼坑槽,就知道需要多少瀝青混合料。
山西省干線公路養護工作能在全國取得這樣好的成績,得益于一批高素質的隊伍晝夜辛勤的勞動。
東觀道班擔負著國道108線10公里、國道208線22公里、省道東夏線4公里,共計36公里一級公路的養護任務。順應現代交通發展的需求,東觀道班著力推進傳統養護向預防性養護轉型,成立QC技術攻關小組,大搞技術革新,其小型自制“加熱振蕩熨平器”,填補了大型碾壓設備對死角夯實不足的問題。
在全國公路養護管理工作會上,山西省有3個道班入選 “100個全國模范道班”,3人入選“100個全國模范養路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