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收費重在透明化
2011-10-27 17:1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安徽省交通運輸廳正式對外公告了40個主線收費站的信息公開表和站點分布圖,成為全國最早公開收費公路摸底結果的省份。隨后,貴州、遼寧、山東、上海、北京等省級政府公布調查摸底結果,各省(直轄市)收費公路日均進賬至少一千多萬元,每公里每年收費數百萬元不等。(10月14日《新京報》) 眾所周知,在我國公路收費的主要用途是為了償還高額的貸款,按照各省公布的摸底結果情況,這么可觀的收費效益,償還貸款應該綽綽有余了吧,然而,令人吃驚的是,盡管去年這12個省區市收費公路收費額達到了1025.7億元,但在扣除還貸額、養護支出、運營管理支出、稅費支出、折舊或攤銷及其他支出后,還是“入不敷出”,且缺口較大。2010年度山東省更是虧損87億元。虧損力度和虧損數額令人瞠目結舌。
由于客觀因素的存在,我國的過路過橋費幾乎達到了流通企業成本的1/3,這種運輸成本理所當然的被轉嫁給了廣大消費者,直接推升了物價的上漲,成為了阻礙居民生活幸福指數的“絆腳石”。每年的人大會議,取消公路收費似乎成了老生常談的話題,可見人們對收費公路的深惡痛絕程度之深。
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高速公路給我們生產生活帶來的顯而易見的變化,不僅交通四通八達,還直接或間接帶動了區域經濟的發展和群眾的增產增收。作為利大于弊的公路發展,短期內是不可能全部交由國家財政埋單的。但是,這并不能成為公路收費長期理直氣壯存在的理由,逐步還清貸款,逐步取消公路收費,才是合乎民意的發展方向。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既然短期內無法徹底根除公路收費現象的存在,那就應由交通主管部門主動定期曬曬收費賬本,向公眾告知公路收費的花銷和支出,堅決避免“積極收費、消極還貸”的不良傾向。而先決條件是,首先要把公路收費的賬目收支情況透明化,積極地接受群眾監督,才是當前對公民知情權的最大的尊重和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