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盟博覽會成廣西最閃亮的名片
2011-10-24 12:46: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10月21日,第八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南寧國際會展中心盛大開幕。自從中國-東盟博覽會花開南寧,美麗的壯鄉廣西為更多的世人所熟知。“中國-東盟博覽會成了廣西最閃亮的名片。”認識廣西,從博覽會開始。國內外許多人士如此贊嘆。
從邊陲變為前沿樞紐
廣西地處我國華南經濟圈、西南經濟圈與東盟經濟圈的結合部,與東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區相連,沿江、沿海、沿邊,是我國惟一與東盟國家既有陸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區,區位優勢可謂得天獨厚。
由于自然、歷史等原因,長期以來廣西仍然屬于后發展地區,廣西的落后面貌,緊緊牽動著中央領導的心。
自20世紀80年代起,中央作出一系列決策,以促進廣西開放開發。隨后又作出“從2004年起,每年在南寧舉辦中國-東盟博覽會”的戰略決策,促進中國與東盟的合作。2007年3月9日,胡錦濤總書記來到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廣西代表團,寄語廣西:要抓住區域合作新機遇,積極參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等多區域合作,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和互利合作。
機遇在前,使命在肩。早已形成共識的廣西,以更開放、更現代化、更國際化的姿態,滿懷自信走向世界舞臺。
廣西歷史上從未有過如此吸引全球目光的時期:7年來,共有38位中國和東盟國家領導人、1300多位部長級貴賓出席博覽會,每年的10月,國內外數萬商賈云集南寧。
在博覽會的推動下,廣西更多地參與國際國內區域合作,成為多區域合作的一個重要交匯點。首屆博覽會后,廣西加入了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通過博覽會,泛北部灣經濟合作等新的次區域經濟合作得到有關國家領導人和國際組織的認同,正在從共識走向實踐。在博覽會的帶動下,自2008年以來,中國政府先后批準實施了《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批準設立了欽州保稅港區、憑祥綜合保稅區、南寧保稅物流中心,賦予北海出口加工保稅物流功能,把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2009年12月7日,國務院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
昔日的邊陲之地,如今一躍成為開放開發的前沿樞紐。“一個處于經濟后發展的民族省區,自覺把自己的命運與國家乃至國際區域的共同利益融為一體,這需要并展現著何等的胸襟與氣度!”人民日報曾如此熱情洋溢地評論開發開放的廣西。
打造一個更為開放的廣西
世界通過博覽會了解廣西,廣西也以更開放的姿態和觀念與國際接軌。
自從博覽會落戶南寧以來,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領導每年都組織龐大的廣西經貿代表團出訪東盟各國。東盟各國也每年組團來廣西參加博覽會,雙方建立了互訪機制,各領域交流不斷深化。越南、柬埔寨、泰國、老撾、緬甸5個國家相繼在南寧設立了領事機構,菲律賓在南寧設立了商務代表機構。廣西與東盟及其他國家、地區的交往也越來越密切,目前廣西各城市與五大洲23個國家締結的友好城市已達51對。越來越多的中國與東盟的合作機制在廣西落戶,越來越多的區外資源在廣西聚集,一系列中國與東盟合作的重要活動也定期在首府南寧舉辦,形成了中國-東盟合作的“南寧渠道”。
在培育博覽會這棵“新苗”的同時,廣西的開放合作能力也在提升。博覽會期間,既有政治外交活動,也有經貿交流活動;既有國家級的活動,也有地方的活動。各項活動組織復雜,場次多,銜接難度大。然而,經過精心策劃和嚴密組織,連續7屆博覽會均成功舉辦,受到各國政要和客商認可。2006年10月,時任菲律賓總統阿羅約,為了對廣西的展會組織工作表示贊賞,甚至親筆給廣西的陪同人員簽發感謝信。
博覽會所形成的政治、外交、經濟、文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廣西的對外開放水平和層次顯著提升。博覽會舉辦前的2003年,廣西進出口總值為31.9億美元,其中與東盟的貿易額僅為8.26億美元。到2009年,廣西與東盟的貿易額達到49.5億美元,年均增長35%,增幅一直位居全國前列。2004~2009年,廣西實際利用外資50.37億美元,年均增長15.9%。在“走出去”方面,2004年至2008年,廣西在東盟的協議投資額增長了26倍。
親歷了七屆中國-東盟博覽會的博覽會秘書處秘書長鄭軍健說:“開放包容,互利共贏,是我們的一貫主張。連續7屆博覽會成功舉辦的事實說明,中國-東盟博覽會日益引起世界矚目。它不僅僅屬于中國和東盟,也屬于全世界。”
帶動城市變化和產業發展
南寧至友誼關高速公路,是廣西聯結越南、走向東盟的重要通道。廣西以超前眼光籌資修成。從2006年起,越南領導人率團出席博覽會,都是乘坐汽車而來。當越南總理阮晉勇乘車沿著這條風光如畫的高速公路來到南寧時,他高興地表示,越南修高速公路,首先要到廣西來學習取經。
正是在中國-東盟博覽會的“品牌效應”、“帶動效應”、“輻射效應”下,廣西和南寧的城市建設以及交通、會展、賓館接待、旅游、翻譯服務、金融服務等相關產業蓬勃發展。
長期被視為中國交通脈絡“神經末梢”的廣西,由于海陸空交通建設并舉,逐步成為連接中國-東盟的國際“交通樞紐”。過去,南寧只有河內1條國際航線,現在有定期和不定期航線160多條;與東盟各國都開通了直通航班。2009年,南寧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450萬人次,比博覽會舉辦前的2003年的122萬人次翻了兩番多。鐵路基本形成南北中3條通道,與全國鐵路連接,已成為泛亞鐵路的一部分……
通過博覽會,大企業紛至沓來,大項目相繼在廣西落戶。目前,南寧市入駐的具有總部特征的區外、境外知名企業約70家,廣泛分布于制造業、物流業、商貿業、信息業、金融保險業、運輸業、服務業、重化工業、食品工業等10多個行業,對廣西經濟增長起到了促進作用。
賓館接待日趨國際化。首屆博覽會舉辦時,南寧只有3家五星級賓館,能夠調配的房間只有1.5萬間,由于房源緊張,很多客商甚至到附近的欽州、北海住宿。經過7年的發展,現在南寧已有五星級賓館7家,四星級賓館有10家。可調配的房間翻了幾倍。各大酒店均增設“外幣兌換點”。
廣西已與東盟各國互為重要的旅游客源地。2008年廣西與東盟旅游業服務貿易額比2007年增長111.5%,目前廣西接待的外國旅游者中40%以上是東盟游客。
國內外金融機構紛紛搶灘南寧。目前,駐邕銀行機構達24家。
博覽會對廣西會展業發展的引領作用越來越明顯,廣西會展業不斷躍上新臺階。過去,廣西最大的展覽是與民歌節同期舉辦的廣西投資貿易洽談會。如今已形成博覽會為龍頭的一系列展會,如玉博會、桂林旅交會、南寧國際學生用品交易會等,推動了各地市的對外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 (博覽會秘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