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供應鏈管理企業“鏈”動全球
2011-10-23 12:5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依托供應鏈管理物流的服務,一家品牌企業可以“懶”到把所有生產和銷售環節外包,而一家供應鏈管理企業承攬下這些工作,可以撬動數百億元的年業務量……記者在昨日召開的2011深圳物博會上了解到,在高端物流領域,深圳供應鏈管理企業已經領跑全國,推動深圳成為亞太地區重要的供應鏈管理中心。
“鏈”接全球500強
在物博會上,“供應鏈”成為大型物流企業展位頻頻閃耀的詞匯。朗華、怡亞通、越海、飛馬等深圳本土知名物流企業更是圍繞“供應鏈”大做文章,吸引大量專業觀眾前來洽商。
“深圳物流業可謂從車輪上起步,通過提供運輸和倉儲實現了行業最初積累。”有物流業界人士介紹。然而,在這種模式下,物流企業擔當的是“苦力”的角色,在激烈競爭的“紅海”中掙扎。
供應鏈管理物流的新模式逐漸在深圳浮出水面,在2008金融危機之后,這一新興的物流業態反而變得吃香了。
“一般在容易賺錢的時候,企業生產、渠道、銷售都想自己做;經濟嚴峻時,它才會發現經營管理中存在諸多需要精簡外包的環節,才發現到原來自己的核心是研發、是營銷,而采購、物流、倉儲、進出口這些非核心業務原來都可以請供應鏈管理企業做,把總成本降下來。供應鏈管理企業就此迎來機遇!”物流上市企業怡亞通董事長周國輝說。
原來品牌企業變“懶”些,賺錢可能反而變得更容易。怡亞通正是圍繞企業的采購與分銷,提供國際采購、進出口通關、物流加工、倉儲、保稅物流、代付貨款等諸多服務,把自己的生意牢牢嵌入了思科、GE、IBM、飛利浦等世界500強的肌體中。
年業務量數百億的“巨無霸”
時至今日,供應鏈管理物流還在向產業鏈上游延伸。“我們已推出虛擬生產服務。”深圳市朗華供應鏈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少雄在昨日物博會上介紹,在這種模式下,客戶把產品設計、原料采購、生產等環節進一步委托給供應鏈管理企業。
“一家國際手機品牌,將訂單下給我們,由我們提供外觀、功能等設計方案,選定后,由我們去采購各種生產原料,再找到一家OEM工廠生產,甚至這家工廠的生產設備和質量管理也是我們提供的,這些環節可能涉及到全球所有資源要素市場。”李少雄說,在產業微笑曲線的兩端,利潤最高的是設計和銷售,供應鏈管理企業都參與分享,由此獲得強大的市場生命力。
供應鏈管理企業對產業上下游的深度整合,創造了自身日益龐大的業務量。“我們2002年成立時,業務量就達到35億元人民幣。到去年底,這一金額達325億元,今年更有望超過450億元。”怡亞通相關負責人表示。
“截至"十一五"期末,深圳已擁有各類物流企業1.4萬余家,其中供應鏈管理企業達到300多家,傳統物流服務加速向綜合第三方物流和供應鏈管理服務轉變,涌現出華南城、順豐、怡亞通、騰邦、飛馬、越海等一批以深圳為總部的現代化、規模化、品牌化物流領軍企業。”市交委物流處處長吳曉明介紹。
深圳物流轉向高端
創新舉措使原本土得“掉渣”、累得“吐血”的物流業變得不同凡響,深圳供應鏈管理令全國業界刮目相看。
“深圳供應鏈管理企業體量龐大,對產業上下游承接和拉動效應明顯。”深圳市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協會秘書長鄭艷玲說,目前GE、IBM、AMD、思科、惠普、松下、索尼、英邁、清華同方等世界500強和國內知名企業均與深圳供應鏈管理企業有深度合作,而這些供應鏈管理企業又為物流行業里的運輸、倉儲帶來集約效應。
鄭艷玲舉了一個例子:生產企業有100個拖車的產品要運輸,這樣規模的拖車企業很少,生產企業要與小拖車公司分散簽約又十分麻煩。外包給供應鏈管理企業,后者能專業地把握談判價格、選擇拖車企業,化整為零解決生產企業的難題。
“深圳獨具物流區位優勢,在多年政府積極產業政策的扶持下,供應鏈管理和綜合第三方物流已勾畫出高端物流產業雛形。”市交委吳曉明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深圳物流“十二五”規劃已新訂出爐,根據規劃,“十二五”期間,深圳擬認定重點物流企業100家,至2015年實現增加值600億元,占全市物流業增加值40%以上。在百家重點物流企業中,擬認定高端物流企業10家,至2015年實現增加值200億元。在深圳崛起中國本土的UPS、聯邦快遞,將不會是遙遠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