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商業地產或欲步入黃金時代
2011-10-20 16:4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國家加大了宏觀調控,房地產金融政策的進一步趨緊,以短期贏利為目標的住宅開發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相比而言,以長期持續收益為目標的商業地產,開始受到機構投資者青睞,商業地產進入了快速發展道路。國際物業公司DTZ戴德梁行最新研究表明,中國商業地產將進入黃金 十年,其中城鎮化與服務業將是兩大助推劑。
根據戴德梁行高級助理董事王玉珂的界定,商業地產專指用于商業服務業經營性物業,包括批發、零售、餐飲、娛樂、休閑、教育、展示、生活配套服務等多種業態。商業地產發展依賴于商家的經營,而商家經營潛力通常取決于消費市場規模。戴德梁行認為,足夠多的城市人口規模、較高的居民消費水平、經濟的持續增長以及政府對產業發展的支持等是商業地產發展的重要動力。
投資、出口與內需是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三大動力。相比內需,中國經濟更明顯依賴出口與投資。一方面中國外貿依存度過高,比例高達60%,另一方面,經濟長期依賴大量投資,導致資源消費過度,經濟整體發展不平衡。
近來,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及最新的國家主權債務危機影響,中國外圍經濟環境不斷惡化,出口受到制約;另外,為了應對居高不下的CPI,國家也不得不采取宏觀調控、壓縮投資。因此以出口為導向、高投資、低消費的中國經濟模式將不得不面臨結構性調整。提高內需變得尤為緊迫,以確保中國經濟長期穩定發展。
內需作為經濟增長的最終動力,它已成為中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長期目標。在經歷了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后,“擴大內需”已成為中國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而通過推進城鎮化來擴大內需也成為了中國的戰略選擇。
推進城鎮化是中國實現宏觀經濟結構從外向型需求向內向型需求轉型、經濟增長動力從投資主導型向消費主導轉型的關鍵因素。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預測,未來10年中國城鎮化率的年均增加率約在0.8%-1%,中國到2020年城鎮化率將預計在55%-56%,城鎮人口將達7.5-8億人,中國將由以農業人口占多數的社會轉變為城鎮人口占多數的城市型社會。當然,與發達國家近75%-85%城鎮化率相比,中國的城鎮化水平仍有較長的路要走,因此城鎮化對中國解決就業、擴大內需仍有長期性。
中國城市人口每提高1%,可拉動GDP增長1.5%。在未來10年,中國城鎮化率年均提高約0.9%,每年新增城市人口1300-1800萬,這將直接拉動中國消費市場。
過去20年來,中國外貿平均增長率在24.15%,遠高于中國零售額平均增長16.18%的水平,國內消費的潛力始終沒有得到完全釋放。隨著城鎮化率的不斷提高所帶動城市人口的增長以及國家擴大內需所帶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新區的發展,商業的需求規模將大幅增加,這將直接刺激商業地產的發展。
中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強化了對內需的支持,與此同時國內外產業轉移趨勢有利于中國服務業發展。隨著內需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比重加大,服務型經濟必將成為未來主流。從1994年開始,第三產業就業比率超過第二產業成為吸納勞動就業的最重要產業。由于在城鎮化建設中第三產業更有利于解決勞動就業問題,第三產業成為中國經濟的支柱更具戰略意義。
服務業提供大眾消費需求的零售、餐飲、休閑娛樂以及生活配套服務,它在解決地方經濟、解決就業以及長期稅收方面有獨具優勢。作為服務業的發展平臺、以經營為目標的商業地產在促進城市可持續經濟方面比住宅有明顯優勢,因而商業地產發展更容易得到國家政策的支持。因此城鎮化率的提高,將大大促進服務業發展,也將極大促進商業地產的繁榮。
王玉珂表示,2012年中國房地產特別是住宅將繼續面臨緊縮的金融政策,而商業地產因為承擔擴大內需、解決就業機會、持續稅收方面的特殊作用,將在中國城鎮化進程因素驅動下繼續得到政府支持。相比一、二線城市,龐大的中小城鎮在未來10年將進入大規模的建設高峰期,這將新增近1.3-1.8個多億的消費人口,城鎮化所帶來的巨大內需也將直接推動商業地產發展進入黃金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