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筑歐亞大陸橋”活動在西安啟動
2011-10-20 3:11: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上海合作組織秘書長穆拉特別克·伊馬納利耶夫為“長安號”揭幕
景俊海下達發車令并授旗授杖 歐亞各國使節出席
本報訊 (記者楊恒 劉海波)作為歐亞經濟論壇的重要組成內容之一的“新筑歐亞大陸橋”活動啟動儀式,9月24日在西安國際港務區舉行。此次活動旨在促進歐亞大陸橋沿線各地的經濟深度合作,進一步繁榮大陸橋商貿物流活動,加快西部大開發戰略深入實施,推進“關中-天水經濟區”產業發展全面提速,從而將陜西、西安打造成發展外向型經濟的戰略高地和向西開放的中心樞紐。
本次活動將沿著公路路線、鐵路路線兩個路線同時進行。通過新歐亞大陸橋,到終點鹿特丹,歷時兩月,行程數萬公里。活動在西安國際港務區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舉行“歐亞經濟論壇——新筑歐亞大陸橋啟動儀式”之后,在天水市舉行“西安國際內陸港與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推介會”,在蘭州市舉行“西安國際內陸港與西部區域經濟合作座談會”,在嘉峪關市舉行“穿越物流文化的千年之門”活動,在烏魯木齊舉行“西安國際內陸港與沿邊口岸交流合作論壇暨西安國際內陸港系列品牌推介會”,在阿拉山口舉行“西安國際港務區與阿拉山口口岸戰略合作協議簽署儀式”,在霍爾果斯口岸舉行“西安國際港務區與霍爾果斯口岸戰略合作協議簽署儀式”,在伊斯坦布爾舉行“中國國際內陸港與歐亞陸橋經濟——西安國際港務區投資價值推介會”,在荷蘭鹿特丹舉行“中國國際內陸港——歐亞大陸橋上的一顆新明珠暨西安國際港務區投資價值推介會”。本次活動后期還將舉行“2011·新筑歐亞大陸橋活動成果分享研討會”。
出席啟動儀式的相關領導和嘉賓有:陜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景俊海,上海合作組織秘書處秘書長穆拉特別克·伊馬納利耶夫及夫人,外交部歐亞司大使季雁池,上海合作組織秘書處副秘書長安瓦爾·納塞羅夫,陜西省發改委主任祝作利,陜西省發改委紀檢組長唐從軍、西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西安國際港務區黨工委書記韓松,陜西日報社社長杜耀峰,陜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長徐君峰,西安海關副關長肖力,西安鐵路局副局長李玉旦,陜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副局長王成德,西安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李德省,西安市灞橋區委書記聶仲秋,西安國際港務區管委會主任強曉安,陜西醫藥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昝安勝,中鐵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孟凡林,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魏際剛,華商報社總經理王朝陽。
參加啟動儀式的上海合作組織國家大使及夫人有:塔吉克斯坦大使拉希德·阿利莫夫及夫人,亞美尼亞大使阿爾緬·薩爾基相及夫人,烏克蘭大使科斯堅科·尤里及夫人,蒙古大使策登扎布·蘇赫巴特爾及夫人,摩爾多瓦大使阿納托利·烏列基安,土庫曼斯坦大使古爾班納扎爾·納扎羅夫及夫人,白俄羅斯大使布里亞·維克多及夫人,哈薩克斯坦公使銜參贊賽特巴塔洛夫·巴格達特及夫人,巴基斯坦駐成都總領事賽義德·哈桑哈比卜,阿塞拜疆參贊哈薩諾夫·巴埃爾慕。
啟動儀式開始后,西安市副市長韓松致辭。接著,西安國際港務區管委會主任強曉安介紹主題活動行程。陜西省發改委主任祝作利、陜西省工商局副局長徐君峰,向參加此次活動的企業代表頒發了陜西名企名品推廣大使證書。西安市海關副關長肖力、陜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副局長王成德,向新加坡通訊集團、陜西醫藥集團代表發放了原產地證書和貨物通關文件。上海合作組織秘書處秘書長穆拉特別克·伊馬納利耶夫為“長安號”鐵路列車揭牌。陜西省副省長景俊海下達鐵路發車令——“長安號發車”。隨后,景俊海向本次活動代表團副團長強曉安授代表團團旗,向活動代表團團長韓松授使節杖。景俊海下達公路代表團發車令,公路車隊出發。
新歐亞大陸橋東起太平洋西岸連云港等中國東部沿海港口,西至大西洋東岸荷蘭鹿特丹、比利時的安特衛普等港口,橫貫亞歐兩大洲中部地帶,總長約10900公里。它的東端直接與東亞及東南亞諸國相連,并進而與美洲西海岸相通;它的中國段西端,從新疆阿拉山口站換裝出境進入中亞,與哈薩克斯坦德魯日巴站接軌。連接著中國、東亞、中亞、西亞、中東、俄羅斯、東歐、中歐、南歐、西歐等40余國,占世界國家數22%;面積3970萬平方公里,占世界陸域面積26.6%,居住人口22億,占世界人口36%。新歐亞大陸橋在中國境內全長4131公里,貫穿中國東、中、西部的江蘇、山東、安徽、河南、山西、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10個省(區),還影響到湖北、四川、內蒙古等地區。這個地區人口約4億,占全國的30%;國土面積360萬平方公里,占比37%。
為全面貫徹落實陜西省委省政府開放型經濟發展會議精神,加快國家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新戰略的有效實施,推進“關中——天水經濟區”產業發展全面提速,新筑歐亞大陸橋活動以2011歐亞經濟論壇的舉辦為契機,深入探索新歐亞大陸橋大通關模式,實地踏勘歐亞大陸橋沿線地區國際貿易、國際物流發展的瓶頸和障礙,為進一步擴大歐亞地區的市場開放,提高政策的透明度,改善通關條件,創造更加穩定透明和可預見的市場環境,促進國際區域合作奠定良好實際素材基礎。通過與沿橋各國、地區經濟文化交流與合作,充分發揮陜西、西安的區位優勢和西安國際港務區的交通樞紐節點作用,提高西安國際港務區、西安綜合保稅區面向歐亞大陸橋經濟帶的服務能力,促進重新構筑歐亞大陸橋沿線經濟發展的新秩序,推動我國與歐亞國家的合作發展,實現新跨越。
陜西、西安經濟特別是外向型經濟,因港口服務功能的缺失而成為短板和瓶頸。因此陜西省建設內陸港,使得港口服務功能內移到西安,拉動內陸城市的外向型經濟發展。打造西安國際港務區正是為促進市場與貿易的繁榮,進一步形成產業的聚集,最終推動城市和城市經濟的全面發展。借助西安綜合保稅區、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和西安公路港三大功能平臺所組成的國際內陸港,通過和天津港、上海港、青島港、連云港港和霍爾果斯口岸等沿海、沿邊口岸實現緊密合作,從而降低企業成本,實現通關便利化,化以往內陸的劣勢為自身優勢,為陜西省打造內陸型開發開放戰略高地奠定了基礎平臺。
現階段,西安國際港務區正在以內陸港為核心平臺,通過港口服務功能內延到內陸地區發展臨港經濟,著力打造國際貿易、國內貿易、臨港經濟等6大百億產業組團。目前,國際港務區最大的招商引資項目——西安華南城,其一期交易展示中心已全面封頂。現代服務業企業總部聚集區和西北出版物物流基地項目一期已建成運營,其他重點項目的建設也如火如荼。
西安國際港務區內陸港的運營為歐亞大陸橋沿線城市,尤其是為我國西北內陸地區城市提供了服務平臺。其創造出的“中國國際內陸港”模型,將成為沿橋內陸城市可復制性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