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載蔬菜市場離現實有多遠?
2011-10-20 3:07: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鄭復華
據媒體報道,商務部部長陳德銘日前表示,商務部計劃在全國推廣周末車載蔬菜市場模式。陳德銘稱:“過去我國有過這種農貿市場,但后來城市搞環境衛生和交通建設,把這些都攆出去了。”并希望工商、城管等部門能夠支持配合,讓“周末賣菜車”能夠有正規的場所。
菜價高企,在生活“鴨梨”越長越大的語境下,呼之欲出的車載蔬菜市場模式,已經不能算作紓解生活壓力的高招,因為這更像是通貨膨脹之后,花樣百出的無奈。盡管我們不能排除這其中消除價格虛高的良苦用心,但是橫亙在這美好初衷背后的體制羈絆,依然不容忽視。
要知道關于車載蔬菜市場的例子,一不用去追憶那過去的故事;二不用借鑒世界上大部分發達國家和工業化城市的做法,一度竄紅網絡和媒體的新疆“賣菜哥”,早在去年就已經宣示了這種銷售方式的可行性,因為每次在他們賣菜車預約銷售的地方,人們早已經自覺地排隊等候了。
我們看到,有的社區積極支持這做惠民行為,甚至主動提供場地,但也有一些履行城市管理或社區管理職責的人員,出面干預或阻止賣菜行為的進行。當然,我們不能橫加指責其中誰對誰錯,但是這樣冠以管理之名,有阻蔬菜平價銷售的做法,總是一塊車載蔬菜銷售的“絆腳石”。
當然,這也許正是商務部希望工商、城管等部門能夠支持配合的原因所在。可是,在九龍治水的大環境下,商務部門從保供的角度出發,推廣車載蔬菜市場模式,固然深得民心,但是隨之而來的市場秩序、環境衛生、城市形象等等問題,恐怕并不是配合二字便能夠輕松化解。
所以,面對有些理想化的車載蔬菜市場模式,商務部門急于平抑蔬菜價格的心情能夠理解,但是由此引發的其他方面問題,顯然將車載蔬菜市場模式的代價推的過高,甚至讓人產生得不償失的擔憂。畢竟,“菜籃子”貴的原因有很多,中間環節是推手,經營成本過高也是誘因。但是,如果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是像這樣“摁下葫蘆浮起瓢”的抓急,實在讓人找不到信服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