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行業資訊

通遼打造區域物流中心促進經濟跨越發展

2011-10-20 2:55: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 本報記者魏奇 柯慶森
    隨著我國物流業的蓬勃發展,物流業作為經濟運行的支撐條件之一,不僅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提供保障,更成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引擎。而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速,國家振興東北戰略的實施,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也讓物流成為供應鏈的重要一環。
    通遼地處吉林、遼寧、內蒙古三省區交會處,是國家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規劃區域之一,是大型陸路交通樞紐,是東北區域性交通與區位中心,具備溝通南北、連接東西的東北大區承上啟下陸路交通體系作用,已被中央列入東北4省區物流中心之一(中央確定通遼、沈陽、長春、哈爾濱并列成為東北4大物流中心)。
    通遼市作為內蒙古東部區域性中心城市,具備發展物流業的區位交通條件和資源優勢。進入21世紀以來,通遼市抓住國家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和內蒙古自治區振興東部盟市發展的機遇,全面規劃并重點發展物流產業,實現了由起步向快速發展階段的實質性轉變。通遼物流業的加快發展,有力地推動了通遼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區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的整體提升。如今,物流業已經成為通遼市的新興復合型支柱產業。
資源和交通區位優越
    通遼市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科爾沁草原腹地,原為哲里木盟,始建于清崇德元年(1636年),1999年撤盟設市。轄五旗一市一縣一區和一個經濟技術開發區,總面積6萬平方公里,總人口316萬人,其中蒙古族人口147萬人,分別占全區、全國蒙古族人口的1/3和1/4,是我國蒙古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區。
    通遼市農牧業和礦產資源豐富,素有“內蒙古糧倉”和“中國黃牛之鄉”的美譽,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畜牧業生產基地,糧食常年產量穩定在100億公斤左右,牲畜年存欄在1400萬頭(只)左右。境內已探明煤炭、石油、硅砂等礦產41種,礦床和礦點190多處,總潛在價值1.3萬億元。煤炭探明儲量130多億噸,霍林河煤礦是中國五大露天煤礦和國家重點規劃建設的13個億噸級大型煤炭基地之一。石油遠景儲量8億噸左右,鐵、鋅、鎢、銅等金屬礦藏10多處。天然硅砂儲量550億噸,居全國之首。
    通遼市交通區位條件也十分優越。地處吉林、遼寧、內蒙古三省區交會處,距長春280公里,距沈陽260公里,距離大連、營口、錦州等港口較近,是東北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境內有6條鐵路交會,4條國道貫穿境內,民航機場可起降737等大中型客機,全市公路總里程達到1.6萬公里,通赤高速公路等一批重點工程建成通車,通遼至沈陽、通遼至長春的高速公路也已貫通。
狠抓物流產業
    通遼市物流產業的發展,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起步。多年來,通遼市委、市政府把加快物流產業發展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像抓工業一樣抓物流產業,像抓工業項目一樣抓物流項目,大力發展以資源流通加工為核心的物流產業,加快產業延伸、產業聚集和產業升級步伐,建設大物流、培育大產業、實現大流通,促進物流產業實現新的突破。
    首先,現代物流主體框架已經形成。通遼市抓住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推進的有利時機,聘請了北京科技大學物流專家組,對全市物流產業發展進行規劃論證,編制了《通遼市物流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確定了以主城區物流系統為物流發展核心,以城關鎮和重點鎮時效經濟圈為物流輻射內外雙環,以縱連南北、橫貫東西的過境國道及與其并行的鐵路和鐵路通讓線為物流發展大通道的“一核雙環四線”物流發展框架,構建了“一個信息平臺、兩個內陸港、五大物流園區、十大重點物流中心”的物流產業發展體系。
    “一核雙環四線”,是以通遼主城區物流系統為物流發展核心;以甘旗卡鎮、開魯鎮、魯北鎮、寶龍山鎮為物流輻射內環,以霍林郭勒市、保康鎮、金寶屯鎮、庫倫鎮、大沁他拉鎮為物流輻射外環;以國道303線、304線、111線及與其并行鐵路和鐵路通讓線為物流發展大通道。“一個信息平臺”,是盡快建立以電子政務系統、城市智能交通系統等基礎條件為依托的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為物流企業的發展及全市各類企業的網上交易提供服務。“兩個內陸港”,是以大連港為主、以營口港為輔,建設兩個輻射帶動通遼物流產業發展的陸地港口,促進進出口貿易,加強區域經濟合作。“五大物流園區”,是綜合考慮產業規模、物流量、物流市場需求和城市總體規劃、交通規劃及環保要求,加快建設科爾沁區工業物流園區、開發區工業物流園區、霍林河物流園區、奈曼旗物流園區和科左后旗非資源產業物流園區“五大物流園區”,提高運營效率,降低企業成本,促進第二、第三產業分工和第三方物流的建立。“十大重點物流中心”,是突出建設通遼經濟技術開發區煤炭物流和木材物流中心、團結路商貿物流中心、通遼批發城小商品物流中心、日升日美物流配送中心、內蒙古科爾沁民族醫藥物流中心、金港生產資料物流中心、白音太來果蔬物流配送中心、余糧堡牲畜交易物流中心建設和交通物流中心,提高主城區物流體系對全市物流業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
拉動區域經濟發展
    經過3年多的艱苦努力,通遼市現代物流業取得快速發展,已形成內外雙環的主體框架。目前,通遼物流園區、開發區木材市場、開發區煤炭物流園區、霍林郭勒市煤炭物流園區、扎魯特旗正達糧油交易物流園區等一批重點項目已形成一定規模,開魯縣慧豐物流園區、科左后旗貫通物流園區、霍林郭勒市東陽物流園區等一批重點項目已投入使用。物流園區和重點項目的建設運營,對全市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日漸凸顯。
    此外,大宗物流也形成一定規模。隨著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和支柱產業的形成,全市產生了巨大的物流需求,大宗物流形成了一定規模。
    首先是建材物流。建材業是通遼市六大支柱產業之一,建材物流有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開發區建材市場正進一步提檔升級,使之成為“北連俄蒙,南接閩粵”的蒙東地區最大木材交易中心。
    其次是煤炭物流。經過建設,通遼市已基本形成蒙東地區能源基地連接東北乃至華北地區的煤炭通道,成為蒙東地區煤炭集散中心。由霍林郭勒市與沈陽鐵路局合建的煤炭物流園區開通了“萬噸大列”運煤的先河,開發區煤炭物流園區依托國鐵與地鐵交會和主城郊區的區位與交通優勢,實施西煤東運、北煤南發戰略。
    2010年,開發區專門成立物流項目專項招商組,以煤炭市場為平臺,以引大做實為目標,做好大型煤炭物流企業的引入工作。
    開發區煤炭市場成為集煤炭經營、運輸倉儲、粗加工、物流服務于一體的煤炭經營綜合體系。已修建鐵路專用線5條,其中國家鐵路線2條。市場現有經營戶30多戶,去年前三個季度,開發區煤炭市場煤炭交易量達470萬噸,實現交易額37.5億元,同比增長9.7%。
    開發區積極做好沈煤集團、明華工貿、通源煤炭等大宗已落戶煤炭物流企業的服務工作,力爭全年煤炭市場的銷售量達到1300萬噸,銷售額達到百億元,同比增長62%。重點實施好煤炭物流萬噸集裝站。大力發展煤炭物流已大大拉動了通遼的區域經濟。
    通遼市境內煤炭資源豐富,其儲量133億噸,開發潛力巨大。中國五大露天煤礦之一的霍林河煤礦已形成年產2500萬噸煤能力,2020年將達到1億噸。利用通霍鐵路和304線煤炭運輸大通道,發揮集通鐵路的作用,西煤東輸、北煤南運的戰略運營模式已基本形成。
    經過幾年的建設發展,通遼市的煤炭物流正在向著內蒙古東部地區及東北地區最大的煤炭集散中心、煤炭儲備交易中心的目標穩步推進。
    再次是糧食物流。隨著通遼物流業的整體發展,糧食物流量大幅度增長,糧食物流已由過去分散自營為主向以重點企業為主的經營態勢轉變。例如,清谷新禾有限責任公司近年主營雜糧、油料、果仁三大類農產品約2.3萬噸,通過分檢、加工、包裝實現流通增加值約1900萬元,出口創匯突破1000萬美元。開魯縣有銀食品有限責任公司采取“訂單聯農戶-建基地”、“合同連用戶-占市場”模式,年經營紅干椒8000噸,年出口創匯560萬美元。一批農村經濟人隊伍入市進企,連接農戶,成為促進農業物流發展的重要力量。
    2010年,在通遼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通遼市供銷合作社承建的“通遼-北京綠色農產品物流通道”項目啟動。由通遼市供銷合作社投資120萬元,控股40%的通遼市農合商貿有限公司同時注冊成立。該公司在物流通道項目中,一是作為參與設施農業物流建設的一個切入點,將通遼市的綠色有機農產品打入北京等大中城市,使高效農產品實現價值;二是作為農超對接的平臺,增加農牧民收入。全市糧食物流基本形成了以糧食經銷企業與加工企業相結合的運營格局。
    通遼地處東北經濟區,交通、區位、資源優勢明顯,尤其是發展煤炭、木材和農牧產品大宗物流空間和潛力都很大,豐富的自身資流為通遼市物流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區位和資源優勢使通遼市物流財產基礎雄厚,巨大潛力使通遼市物流業的發展后勁十足。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