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福州港正式運作吹響海西大港口建設集結號
2011-10-20 2:21: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本報記者 陳坤鑫 李星霖 通訊員 周煒才
繼2009年湄洲灣內港口整合、2010年廈門漳州港整合后,2011年8月24日福建省政府批準實施福州寧德港整合,2011年9月2日福建省福州港口管理局成立,隸屬于福建省交通運輸廳,依法行使港口行政管理職能,負責福州、寧德、平潭綜合實驗區轄區內港口、航道的規劃、建設、養護、管理,以及沿海水路運政管理等工作,實施“港政、航政、沿海水路運政”的統一管理,為港口經營和航運企業提供更加周全便捷的服務。福州港口管理局掛牌成立,打破了原有的行政區域,跨福州市、寧德市、平潭綜合實驗區三地,這是福建省繼廈門港口管理局和省湄洲灣港口管理局之后,又一跨行政區域的港口管理機構,標志著福建省港口管理體制改革翻開了新的篇章。
新福州港挺進國際航運樞紐港
從福建省交通運輸廳獲悉,為落實省委八屆十一次全會精神,加快建設海西大港口,推動港口群與產業群、城市群聯動發展,日前福建省政府正式批復了《福州寧德港口管理體制一體化實施方案》,將福州港、寧德港整合成新的福州港,同時要求組建福建省福州港口管理局,作為整合后福州港的港口行政管理部門,實現橫跨三地的“港政、航政、沿海水路運政”統一管理。根據批復,福州寧德港的整合工作要在今年第三季度完成,從2012年1月1日起,福州港的港口生產、投資等統計,按整合后的口徑統計上報。
據介紹,福建省是港口資源大省,大陸海岸線長達3752公里,可建20萬噸以上的超大型深水碼頭岸線為全國之最。但是,由于過去福建省沿海港口規劃、建設、生產、管理,主要以行政區劃為界等原因,造成“一灣兩港”、“一灣三港”以及項目“遍地開花”、內部競爭消耗等問題,嚴重制約了福建省港口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為了實現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福建省委、省政府果斷作出戰略決策,在全國第一個實施跨行政區域港口整合,將沿海眾多港口整合為海峽西岸三大港口群。本次福州寧德港整合,是繼廈門港、湄洲灣之后,省又一跨行政區域港口整合之壯舉。
發展目標更高
根據福建省政府批復,整合后的福州港,將依托區域內比較完善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和全國交通樞紐優勢地位,發展為以集裝箱和大宗散雜貨運輸相協調的國際航運樞紐港。福州寧德港整合有利于福建省及周邊地區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的戰略資源。整合后的福州港將成為海峽西岸經濟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保障和對臺“三通”、對外交流的主要窗口;是福州市、寧德市、平潭綜合實驗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重要依托;服務中西部地區和福州、寧德、平潭等中心城市發展,帶動閩江口和三都澳高端臨港產業高度集聚,構建形成產業群、城市群、港口群良性互動的發展格局,成為海峽西岸經濟區對外開放綜合通道的重要門戶。
布局功能更優
根據原《福州港總體規劃》,福州港下轄4個港區,分別是閩江口港區、江陰港區、松下港區、羅源灣港區。本次福建省政府批復的實施方案明確,新的福州港整合了福州市、寧德市、平潭綜合實驗區轄區內的所有港區,共下轄9個港區,分別是閩江口港區、江陰港區、松下港區、羅源灣港區、三都澳港區、賽江港區、三沙港區、沙埕港區、平潭港區。
整合后的福州港,按照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錯位發展、功能互補的原則,進一步優化9個港區功能布局,將新福州港打造成為以集裝箱和大宗散雜貨運輸相協調的國際航運樞紐港。閩江口內港區以服務沿江產業和旅客運輸為主,以為城市配套為輔,逐步實施部分作業區城市化改造。江陰港區以集裝箱運輸為主,以散貨和化工品運輸為輔。松下港區以服務糧食中轉、加工、儲運等臨港產業發展為主。羅源灣港區以煤炭、礦石等大宗散貨運輸為主,以集裝箱運輸為輔。三都澳港區以服務臨港產業開發和地方經濟發展為主,主要承擔煤炭、礦石、原油等散雜貨運輸,對臺運輸,兼顧集裝箱和支線運輸。賽江港區主要為地方經濟發展和船舶工業提供服務。三沙港區主要為周邊地區經濟發展服務。沙埕港區主要為福鼎市等周邊地區經濟發展和臨港產業發展服務。平潭港區以綜合對臺運輸為主。
省市聯動更密
按照福建省政府批復的實施方案,整合后的福州港將充分尊重地方政府在港口規劃、建設、發展等方面意見,加大對港口公共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主動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滿足福州、寧德、平潭綜合實驗區對港口發展的愿望和需求,形成省市發展合力。港口管理涉及的投資、經貿、國土、建設、海洋、環保、林野、水利、稅務、工商、物價等行政管理事項,按照屬地管理原則仍由地方政府相關職能部門進行管理,相關職能部門在審批、審核前應當征求福州港口管理局的意見。實施方案還要求,由福建省交通運輸廳牽頭,召集福州、寧德市政府和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及相關部門,建立福州港口聯席會議,共同研究和協調福州港規劃、建設、發展、運行中的重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