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調控下物聯網中小企業資金困局破解
2011-10-19 19:2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近日,連續看到有關資金困局,對各個產業帶來的負面影響。這與2011年國家實行緊縮性的財政政策不無關系,但是,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是沒有錯的,特別是當前中國面臨來自世界經濟的不確定因素,以及國內的通貨膨脹、利益集團對經濟的影響等。那么,為什么會出現目前的困局呢?我們不能不回望中國經濟結構和發展的歷程。本篇文章就不做過多分析,單就針對在當前經濟環境下,物聯網中小企業面臨的資金困局,做一簡單闡述。
物聯網,作為新興產業,在國家和眾多社會力量的推動下,已經慢慢成長起來,產業鏈也在不斷地形成并逐漸完善。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已被國務院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2011年4月,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了《物聯網發展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國家拿出專項資金對物聯網企業加以扶持,近日,財政部企業司表示,財政政策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地對我國物聯網發展給予支持的同時,希望多渠道、多層次地鼓勵產業投資基金、創業風險投資基金、私募基金等各類社會資本向物聯網集聚。對于一些大型產業化項目,鼓勵物聯網企業引入戰略投資者,走現代產融結合的道路。
中央財政不斷發出的積極信號,無疑對物聯網企業來說,是一種積極的助推力量。但從物聯網產業來看,這些明顯還遠遠不夠,一方面,中央財政的支持力度有限,特別是專項資金,可以說只是對一些上市企業和有實力企業的補貼,中小企業無疑是望洋興嘆,沒有任何實質的幫助。另一方面,由于物聯網企業屬于新興產業,除了早期依靠國有項目成長起來加入到物聯網產業的大中型公司,真正以物聯網為起點起步的相關企業,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實力比較弱,或者根本經不起風吹草動,加之整個物聯網產業目前盈利模式還不明朗,產業應用還存在很多限制,依靠社會資本進入,明顯力不從心。從國家財政層面和社會資本層面來看,物聯網中小企業的發展,顯得比較孤單,特別是在當前整個中國經濟轉型的大環境下,要想依靠自身力量發展起來,絕非易事。
那么,物聯網中小企業就只能坐以待斃,陷入困局無法突圍嗎?從目前情況來看,還是有辦法找到發展之策的。作為新興產業,中小企業縱然不能得到實質性各方面幫助,但還是有很多與其它產業相比,具有明顯優勢的地方,除了大環境積極扶持物聯網發展的利好條件外,物聯網企業本身競爭壓力也比較小,而且,未來的市場預期估值也促使整個社會不得不關注這一行業的發展。北京易云智力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從今年5月份就啟動新項目的融資計劃,在與社會資本的接觸過程中發現,很多VC和天使投資還是很關注物聯網企業,但對于是否進入這個產業,均持觀望態度。紅杉資本合伙人周逵先生曾與筆者交流,指出物聯網行業值得關注,但目前來說這個產業還是太泛,還不是很了解行業的風險和發展,所以對于他們來說投資還是需要謹慎。他同時指出,目前資本市場并不缺少資本,而是缺少好的項目。清大華創投資也到北京易云智力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進行了考察,對項目的盈利模式、未來發展等進行了評估,但還是出于對物聯網產業的風險性表示了擔憂,最終未能達成合作協議。從各方面來看,說明物聯網中小企業在實力方面,明顯不能得到社會資本的青睞,同時,物聯網產業的商業模式還不足以吸引社會資本。
針對物聯網中小企業現狀,筆者走訪了數家物聯網中小企業,從走訪中發現,所有企業都對物聯網產業的未來充滿信心,積極探索物聯網的盈利模式,并且通過各種渠道融資。作為中小企業,如何在當前不利環境大于利好的情況下,突出重圍,實現生存和發展,成為擺在所有物聯網中小企業面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如何打破資金困局,筆者就此做一簡單的闡述,和大家交流分享。
首先,物聯網中小企業給自己一個很好的定位,然后不斷自強,才能受到資本的青睞。如果說物聯網產業猶如一個“面”,那么我們中小企業必須在這個“面”里找到屬于自己的“點”,連接到某一根“線”上,然后不斷讓“點”變大,這就是定位問題。物聯網產業發展,可以用互聯網發展做參考,根據發展潛力,為自己定位,找到最優的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并且能夠融入到物聯網產業中,這樣才有利于企業持續發展,也才能實現與資本的融合。
其次,要對資本市場及時了解分析,找到適合的投資合作伙伴。因為投資機構都有自己的投資戰略,運作模式也不盡相同,所以,必須根據自己公司情況,找到可以攜手共進的合作伙伴。融資并不能僅僅為了資金而融資,而是融到合作伙伴。有的投資機構只是為了短期回報,那樣讓這樣的資本進入,就是一種錯誤。所以,既要自強,還要用心去尋覓。
另外,如果說想融資,商業計劃書相當重要。筆者有親身體會,永遠要牢記,引入資本是讓資本幫助你發展公司,而不是讓資本幫助你生存。投資公司他們要的是回報,是發展能夠獲得效益,分享效益,而不是和你一起創業,同甘共苦。商業計劃書必須站在發展的角度去書寫,要為項目制定一個發展預期,足以吸引投資者,而不是為了生存,讓投資者幫你承擔工人工資、房租等,那樣好項目都被投資者否定了,融資著重點就錯了。如不注意這些,商業計劃書就成了交給“老師”的作業,永遠就沒音信了。
以上是自己的幾點看法,隨著物聯網產業的不斷發展,相信會有更多的資本進入物聯網產業,需要物聯網產業同仁們共同攜手努力。也希望更多的投資機構、個人關注物聯網產業,在國家政策的利好引導下,全社會共同積極推動物聯網產業發展。用“容”的理念,攜手前進!中小企業也要奮發圖強,畢竟這個產業未來的潛力在中小企業,任何一此變革,一種新興產業興起,最后成為巨人的都是中小企業,從零開始的那些企業,希望大家有信心,hold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