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剛剛閉幕,長沙市交通運輸系統迅速開展工作,全面貫徹落實黨代會精神,著力打造現代綜合交通體系,以期實現長沙交通戰略地位的全面提升。未來五年,長沙交通運輸事業如何發展?又將實現哪些戰略目標……昨日,市交通運輸局局長劉明理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
關鍵詞1樞紐城市
強化長沙交通核心輻射能力
記者:剛剛閉幕的長沙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為今后五年長沙市的發展明確了總體綱領。落實黨代會精神,長沙發展交通運輸事業有何新思維?
劉明理: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未來五年長沙地區生產總值將跨越10000億元,經濟發展,交通先行,這對長沙市交通運輸事業的發展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黨代會上提出了長沙向樞紐城市跨越、加快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體系的目標,我們要全力以赴完成這一重大轉型。以往長沙是一個交通節點型城市,雖然周邊人力、物資等生產要素向長沙集中,但由于交通運輸基礎設施規模總量不足、運輸組織化程度不高,運輸結構不盡合理,長沙難以起到物資中轉、集散、輻射的樞紐城市作用,影響了長沙區域競爭力的發揮。因此,我們提出了交通運輸發展的新思維:即堅持“視野國際化、發展科學化、管理精細化、服務優質化”,著力實現“轉方式、調結構、建體系、促服務”四大任務,完善交通紐帶,強化交通核心輻射能力,實現長沙交通戰略地位的提升。
關鍵詞2智能交通
未來五年投670億元建設交通基礎設施
記者:在過去的五年內,長沙交通運輸事業實現了又好又快發展,為全市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在未來5年內,長沙又將如何在大投入、大建設中實現大發展?
劉明理:未來五年,長沙市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總投資規模將達到670億元。其中,投資278
.1億元,建設
高速公路480公里;投資145
.4億元,新建和改建干線公路1000公里;投資85億元,建設農村公路6000公里(含縣、區主要經濟干線);投資8
.6億元,建設改造橋梁15座/6730延米;投資97
.9億元,新改建客運站36個、農村招呼站1000個、公交停車場9個、
公路貨運站(
物流中心)11個;投資59
.4億元,建成湘江長沙綜合樞紐,新建港區3個。到2015年,基本形成以“15縱5橫”為骨架,以“1港1樞紐”為抓手(長沙港、湘江長沙綜合樞紐),以“4鐵1網”為補充(武廣高鐵、滬昆高鐵、城際
鐵路和城市地鐵;湘江內河航道網),以“1城2極”為依托(長沙市中心城區;東部以黃花航空港和武廣高鐵站為核心極的對外輻射樞紐,西部先導區以大河西綜合樞紐站為核心極的對外輻射樞紐)的客運快速化、貨運物流化的智能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關鍵詞3路網效益
構建“3+5”城市群90分鐘都市圈
記者:交通運輸事業點多面廣,是一個系統工程。立體綜合交通、無縫對接、零換乘等詞匯已是時下交通發展的熱詞,請問下階段發展交通運輸事業,長沙將從哪幾個方面入手?
劉明理:未來五年,我們將堅持統籌區域發展,完善長沙公路路網結構,實現路網整體效益最大化。全市所有鄉鎮半小時內上高速公路,構建以長沙為中心的長株潭30分鐘都市圈和“3+5”城市群90分鐘都市圈,形成高速集疏運公路網絡。加大國省干線建設力度,力爭實現貫通“對外路”、發展“產業路”、打造“旅游路”、打通“斷頭路”的目標。
我們將推進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完善,提升出行服務能力。積極推進綜合運輸體系建設,加強與航空、鐵路、城市地鐵等各種運輸方式的規劃銜接,將綜合運輸理念和要求貫穿到運輸節點規劃、設計、建設和運營管理的各個環節,把長沙機場地區綜合樞紐、高鐵地區綜合樞紐率先打造成全國首批各類交通運輸方式“零距離換乘”的國際綜合交通樞紐。
與此同時,長沙將大力推進“兩型”交通,發展水上運輸,構建以湘江為
水運主通道的航道網絡,改善通航條件;落實公交優先戰略,大力發展城市公共交通,提升公交出行分擔率;大力推進交通信息化建設,運用科技手段提升管理和服務水平。通過發展交通運輸,切實為長沙經濟發展和民生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