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技術監測環境 “信用評級”考量誠信經營
2011-10-18 1:4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鼓樓街農貿市場,青菜每斤1.5元,白蘿卜每斤1.3元,西紅柿每斤2.6元,土豆每斤1.5元……”昨天,記者在市工商局鼓樓區分局“智慧農貿市場”系統總監控室看到,該系統新增的價格監測功能讓當日菜價一目了然。
“智慧農貿市場”建設只是工商部門強化農貿市場監管的重要舉措之一。此外,市工商局還通過推動立法、信用等級評比等一系列頗具亮點的舉措,使一度被作為“臟亂差”代名詞的農貿市場,逐步走上規范有序的監管軌道。
借力科技 首批25家農貿市場裝上“智慧大腦”
鼓樓區工商分局局長黃明春介紹,“智慧農貿市場”系統一期工程于9月1日正式建成投用。它利用當今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實現了對該區25家農貿市場的遠程監控、移動執法、氣味檢測、農藥殘留檢測等功能。
輕點鼠標,在總監控室即可隨時看到各家農貿市場的每一個角落,發現問題可責令市場經營者立即整改。除了大屏幕,執法人員手中還配備有移動執法終端,同樣可以隨時聯網監控。
氣味檢測是“智慧農貿市場”另一亮點。以前,農貿市場賣家禽的地方,往往臭氣熏人。現在,每家農貿市場賣家禽的區域上方都裝有專門的傳感器,當氮、二氧化硫等刺激性氣體濃度超出預先設定的數值時,監測系統就會自動用紅字提醒超標,直至整改到位。
鼓樓區工商分局副局長王東介紹,“智慧農貿市場”的二期和三期工程還將建設電子溯源系統,為市民提供刷卡消費、網上訂菜等便捷周到的服務。其中,電子溯源系統計劃與全市商貿系統的電子溯源系統相對接。預計所有系統將在2013年年底前完成。
完善立法 首次明確農貿市場“具有公益性質”
隨著社會經濟突飛猛進的發展,政企分開、管辦脫鉤和新的法律法規的出臺,市場管理體制、管理機制、管理職責、法律依據等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市工商局的積極推動和配合下,我市去年制定了《南京市商品交易市場管理條例》,并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條例》規定,農貿市場具有公益性質。這也是南京首次明確農貿市場“具有公益性質”。
市工商局市場處處長喬曉明介紹,農貿市場的公益性質,主要體現在政府對它的關心扶持上,要讓它經營更規范、環境更美好。目前,各區已在采取一定的措施,如鼓樓區財政撥款500萬元,對該區農貿市場進行提檔升級;浦口區財政撥款20萬元,投入該區農貿市場建設等。
此外,《條例》還規定,農貿市場經營者應當劃出適當的經營區域,用于農民和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銷售自產的農產品;農貿市場應建立和完善農副產品入場和溯源制度,履行農副產品安全責任。市場經營者要負責市場安全、環境衛生、市場管理制度建設、場內布局管理、計量器具的配置與管理等。
考核信用看星級標牌就知經營者誠信水平
“狠抓信用分類監管,是提升農貿市場文明誠信度的又一重要抓手。”喬曉明介紹,市工商局正建立和完善全市商品交易市場及經營戶基本信息數據庫和信用分類監管數據庫,通過數據的查詢、統計、分析、公示,使商品交易市場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效能得到提升。
目前,全市已有200多家農貿市場開展了多種形式的誠信經營戶評比活動,對19018戶場內經營者進行了信用評比。通過實施分類監管和信用建設,市場文明程度進一步提高,市場經營秩序進一步規范,市場環境進一步改善。
下一步,市工商局計劃在全市推廣誠信經營星級標牌制度。通過對其有無投訴、政策落實如何、是否配合檢查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核,分別評定星級標準,標準從低到高共分五個星級,其中一至三星級由縣(區)工商部門評定,四至五星級由市工商部門評定。今后,這一制度將逐步推廣,市民只要看到攤位上方的星級標牌,就知道其經營者的誠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