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企業涉足物流已成目前趨勢
2011-10-14 16:4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該來的總是要來的。從年初開始的電子商務企業(以下簡稱電商)與快遞企業的交鋒,到現在總算有了結果。繼9月初圓通宣布全國范圍提價沒多久,近日順豐也在網站上掛出了漲價通知,宣布從10月8日開始調整國內部分線路的快件價格。快遞漲價了,電商進軍物流了,快遞企業也涉足電子商務了,這樣的結果對雙方來說似乎誰都沒贏,但或許這樣的結果雙方都能接受,這一對電子商務鏈條上的生死冤家,今年以來的吵吵鬧鬧,打打罵罵,難道就會以這樣的結果“收攤”嗎?他們是真打還是假摔呢?
電商要自建物流體系
電子商務發展經歷物流瓶頸是從年初春節前開始的,電子商務物流的交付時效得不到保證,大批的貨物積壓,電子商務的承諾得不到保障,物流商和電子商務之間形成了明顯的矛盾。
在電子商務平臺,如淘寶,解決了支付寶問題后,發現被物流堵住了,所有抱怨、投訴都來自物流,包括時間、安全等。另外商家和消費者一直在因為商品到手時的損壞是商家發貨時已經出現的,還是在物流途中造成的,產生投訴與糾紛。但盡管如此,圓通、順豐等快遞公司還吹風,說要漲價。于是財大氣粗的阿里巴巴、當當網等電商相繼表示要建立自己的物流平臺。
據權威人士介紹,目前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各類型電子商務企業競爭漸趨激烈,電子商務企業都希望在網購配送速度、配送服務水平、入宅增值服務等方面得到提升。當當網也剛剛在其庫房所在地的7座城市推出了“當日訂,當日達”服務。而像凡客誠品、京東商城等其他B2C電子商務企業,也都有自建物流的提速計劃。
“由于國內物流發展仍然有待提升,物流企業往往難以滿足相應需要,這使得我們不得不選擇自建物流的方式。”深圳大型水果團購網站“果樂送”負責人林義平感嘆道。
物流商要自建電子商城
電子商務的爆炸式增長催生了電子商務物流的火爆和尷尬現狀,面對一些電商的埋怨與責難,前不久,申通、圓通、中通、韻達等民營快遞老總集齊亮相媒體,透露了一個共同的信息:自建電子商城。這是繼阿里巴巴、京東、凡客等電商企業表示要自建物流后,快遞物流商“殺”出的第一個回馬槍。
說干就干。日前記者獲悉,國內圓通、申通、宅急送、韻達以及順豐等多家民營快遞公司都開始向電子商務領域進發,其中北京宅急送快運股份有限公司已經上線了商品代銷平臺“E購宅急送”,順豐速運有限公司則推出了購物網站“順豐E商圈”,申通快遞創辦了“久久票務網”,圓通的網上商城“全聯網”也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劃中。
國內領先的民營快遞公司,正在臥薪嘗膽不約而同地從物流配送環節延伸進入電子商務領域,形成了一股新的“跨界潮”。
打斗背后的隱憂
面對這種雙方互不買賬、互相入侵的現象,綜合開發研究院物流與供應鏈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文博士認為,干好自己的事才是明智的選擇。他分析說,對電子商務物流市場的爭奪,背后存在著巨大的隱憂。首先,電子商務物流并不是一個暴利行業。電子商務物流從總量上看,物流需求量很大,是一個大蛋糕。但是,電子商務的物流市場十分分散,每個單一的電子商務業務,都類似于“雞肋”,承接的企業由于尚不存在規模效益,所以,利潤低下是必然的,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物流行業的整合,需要電子商務與物流行業之間的協調,這需要一個過程;其次,如果電子商務企業都發展物流,每個快遞企業都建立自己的電子商城和配送中心,就會造成重復建設,達不到規模經濟,也不會取得好的收益。
王國文告訴記者,“越來越多的電子商務企業做物流,雖然目前看是一種趨勢,但過一段時間,這種情況就會出現變化”。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400萬元可以建一個網站,4000萬元才能建一個倉庫。大的電子商務企業如果有實力,可以建立物流網絡。但他們要明白,建倉庫容易,1-2年可以完成。但建立一套物流服務網絡體系,至少需要5年以上的時間。同時,也存在物流管理經驗和人才培養的問題。所以,他認為電子商務企業投資物流,是“遠水解決不了近渴”。等過一段時間,就會發現,不是哪個電子商務都可以建物流體系的。
真打假摔需要時間判定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物流研究所所長劉念教授認為,電子商務的發展離不開快遞物流的支撐,目前電商和快遞,只是一種基于利益分享的合作關系,這種關系,很難形成對供應鏈的控制力。電子商務企業在同質化程度越來越高的情況下,已經把對物流系統的控制作為重要的競爭手段,電商和快遞,誰能成為電子商務供應鏈上商流、信息流、物流的主導者,完全取決于市場。
劉念認為,電商與物流企業今年以來確實吵得很兇,甚至各搞一套“打起架”來,但無論是真打還是假摔都對政府主管部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她認為,政府部門對于電子商務企業的網點布設要嚴格監管,防止物流土地改變用途。同時,應鼓勵有實力的電子商務企業和物流企業,以資本為紐帶整合資源,創新運營模式。劉念預計,雙方“掐架”的亂象很快就會得到梳理,5-10年后會出現新的競爭格局。
相關鏈接
網購雙方“憂心忡忡”
對快遞價格最敏感的當數網購的買賣雙方。開網店的劉小姐對此深有感觸,如果快遞漲價,一些顧客會覺得買一件幾十元的衣服就要花十元出頭的運費“不劃算”,拍下一件衣服后會選擇先“囤貨”,等日后選中兩三件衣服再一同“發貨”。這就導致大量衣服被拍下后不能及時寄出,影響資金運轉。
快遞費的提高,也打擊了不少“網購族”的熱情。市民陳小姐網購商品時,為防止被“無良”快遞員“順手牽羊”,快遞總是選擇順豐,“盡管價格略高,但相對放心。”順豐提價,讓她頗感壓力,“在網上淘商品,有時候也就比店里便宜幾十元,如果還要多花掉十來元甚至二十來元在快遞上,網購得來的實惠,又‘貼’進去了。” (易東)
業界動向
郵政速遞暫不跟風漲價
圓通上調了價格,現在順豐又提價,快遞企業會不會跟風漲價?對此,郵政速遞有關人士向記者表示,“暫時沒有這方面考慮”。
快遞行業的競爭非常激烈,按理說不會普漲!市交委空港處有關人士這樣認為。“快遞企業貿然提價將承擔損失客源的風險。”(本文來源:深圳特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