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裝箱吞吐增速回落明顯 外需低迷將成為現實
2011-10-13 14:5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10月10日,寧波-舟山港公布了9月份國際集裝箱吞吐的數字,比8月份134萬標箱、7月份的138萬標箱的水平,均有所下降。交通部將在近期公布9月份全國規模以上港口的集裝箱吞吐數字。全國上述數字增速下降,外需低迷將成為現實。10月9日,交通運輸部部長李盛霖主持召開部務會議時指出,今年前三季度,公路、水路、民航客貨運輸總體保持較快增長,港口煤炭運輸“淡季不淡”;但金屬礦石運輸波動較大、外貿集裝箱運輸增速明顯回落。海關總署近期將公布前三季度的進出口數字。根據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數字,9月份中國的出口訂單指數有所上升,回到50%的臨界點之上。不過鑒于外需仍整體疲軟,全年中國的出口形勢仍不是很樂觀。 中國社科院發布的報告認為,2011年全年出口增速為21%左右,低于進口26%的增速,為中國貿易順差連續第二年下降。預計外需對經濟的貢獻仍將是負值。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在10月10日的一次研討會上指出,在外需對經濟的貢獻下降后,對于轉變外需的機制,加快對外戰略,實施發展方式的轉變提供了機遇。
集裝箱吞吐增速回落明顯
記者獲悉,從今年以來,中國的國際集裝箱進出口的同比增速明顯下降。數據顯示,全國規模以上港口1月份國際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17.6%。一季度單月也維持在13-15%增速的同比水平。不過近期多個月份則出現了個位數增長。其中8月份同比漲幅為9.7%,5月份也出現過增速只有個位數增長的情況。國際集裝箱吞吐增速下降,引起交通部的注意。交通部在10月9日召開相關會議,交通部部長李盛霖指出,要及時研究解決交通運輸經濟運行中的新情況、新問題,主要是交通建設資金緊張問題,航運市場低迷、運力供給過剩問題等。港口集裝箱吞吐增速同比下降,在外需的訂單下降指數有所顯示。比如8月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出現反彈,制造業活動企穩。但新出口訂單指數回落幅度最大,達2.1個百分點至48.3%,且是該指數自2009年5月份以來首次回落到50%以內。
中國港口協會副秘書長、港口研究中心主任杜麒棟認為,目前大多數的商品都是通過集裝箱出口,除了像鋼鐵這類特殊貨物,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集裝箱吞吐量的增減就代表了出口量的變化!澳壳,由于人民幣匯率不穩定,以及通貨膨脹等原因,導致國內一些生產廠家不敢接訂單,這對于集裝箱吞吐量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杜麒棟表示,這也是造成前三季度外貿集裝箱運輸增速明顯回落的主要原因。不過,他認為集裝箱的吞吐還要再看幾個月,目前的數字是幾個月前的訂單。
全年外需仍是負增長
盡管9月份的新出口訂單指數有所上升,不過整體外需的形勢仍不樂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專家張立群分析認為, 9月份PMI指數繼續小幅回升,預示經濟增速下行態勢趨穩的可能性進一步加大。從三大需求的增長速度看,總體還是趨降態勢,特別是出口增速回落可能性較大。根據了解,目前歐美日的經濟形勢仍不理想,近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都調低了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速。高盛在9月23日將2011年美國經濟增速由此前的增長2.3%下調至增長1.6%,2012年經濟增速預期由增長3%下調至2%。英國、日本經濟增速預期也同樣被下調。
上述下調,可能會對中國的出口進一步產生影響。央行調統司副司長王毅指出,美日歐經濟增速每下調一個百分點,則中國出口會下降5個百分點,進口增速會下降3.5個百分點,貿易順差下降10%。目前美日歐的三大經濟體今年經濟增速不會整體一起下降1%,這使得中國的貿易順差不會很快下降10%,這減少了貨幣政策因為貿易增加導致的調控壓力。不過,由于中國目前進口商品的價格增速遠遠高于出口價格增速,中國實際增加的進口商品數額并未快速增加,這使得中國的貿易順差難以快速增加,因此全年對于經濟的貢獻為負值。
中國社科院的秋季預測報告認為,2011年中國進出口增速分別將減弱,分別為26.2%、21.8%。2012年進出口增速進一步分別下降至20.4%、18.1%。貿易順差將從2010年的1831億美元,下降到2011年的1610億美元,下降到2012年的1490億美元。中國社科院數量所副所長李雪松認為,一旦一些發達國家公共債務突破GDP的 80-100%,可能對經濟產生不利影響,進而影響中國的經濟。目前商務部正在研究全年的貿易形勢。一位商務部研究室專家指出,目前全年出口保持穩定的難度加大,主要是企業經營的成本上升,這包括勞動力、原材料等成本!耙恍┏隹谄髽I反映,5月份外需訂單有所減少,部分轉到東南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