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亞區域合作應實施“五大互動”和“三大突破”
2010-9-8 10:1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新華社信息長春9月6日電(記者劉毅非 張蕊 褚曉亮)在此間舉行的第六屆東北亞博覽會上,部分專家表示,為使東北亞區域合作早日走向多邊,東北亞各國需要實現“與周邊成熟經濟體的互動”“東北亞國家間的戰略互動”“東北振興與俄日韓地方的互動”“大東北圈的區域內互動”“邊境口岸與腹地中心城市的互動”五大互動,并在此基礎上從旅游、物流、資源領域實現“三大突破”。
--“五大互動”加快東北亞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東北亞所副所長笪志剛表示,為促進東北亞區域進一步形成一體化意識,東北亞區域合作應做大做強“五大互動”。
一是與周邊成熟經濟體的互動。
東北亞區域應借鑒周邊成熟經濟體構建區域合作機制的成功經驗,通過進一步開放,擴大與周邊經濟體的聯系,實現區域集團之間的互動。
笪志剛把這種互動分為三個層面:從遠的層面看,東北亞區域合作要借鑒歐盟和北美自貿區的成功經驗,汲取其制度高度統一的精華,實現全球范圍內的區域集團互動交流。從中的層面看,東北亞區域合作要與亞太經合組織上下聯動,汲取其多邊磋商的長效機制,實現亞洲范圍內的區域集團互動交流。從近的層面看,東北亞區域合作要與東盟10+3互動,汲取其既開放又獨立的成熟做法,在東亞范圍內實現區域集團的利益整合。
二是東北亞國家間的戰略互動。
隨著東北亞區域合作的活力再現,各國中央和地方政府認識到發展該地區的迫切性和必要性,紛紛出臺了各種層面和水平的國家戰略。例如,遼寧五點一線沿海開發戰略、沈陽大經濟圈戰略、吉林省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規劃、黑龍江省黑瞎子島保護與開發及綏芬河綜合保稅區戰略,在東北亞區域范圍內則有俄羅斯的遠東開發戰略、中俄區域合作規劃綱要、日本和韓國構筑低碳社會和綠色增長戰略、朝鮮羅津開發區等。這些戰略的陸續出臺構成了東北亞區域合作不斷向前推進的積極因素,有力地支撐了區域合作向全方位、寬領域、高層面發展。
笪志剛認為,面向新時期的東北亞區域合作,上述國家戰略的獨立發展和雙邊互動需要向相互支撐和多邊互動演變,只有這樣,東北亞區域合作才能增強國與國之間的關聯度,形成內需和外需的相互補充,實現國家間戰略向東北亞區域協調大戰略的轉變。
三是東北振興與俄日韓地方的互動。
有關專家認為,東北振興取得成功需要內生振興和外生振興兩個動力,雙輪驅動將促進深化東北振興過程中的內需和外需同步發展。外生動力離不開與俄日韓地方政府之間在經貿升級、人文往來、旅游開發等方面的多方互動。
東北地區具有對俄日韓多方互動的地緣、親緣和情緣優勢,擁有擴大經貿合作和增強人文往來的現實條件和潛力。俄日韓多年為東北地區貿易伙伴的前三甲,也是東北地區的主要投資合作伙伴。這些都為東北振興與俄日韓地方政府合作對接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四是大東北圈的區域內互動。
東北振興催生了大東北區域概念,也使大東北圈的區域合作被提上議事日程,大東北圈通過內生互動驅動發展成為可能。
近年來,《東北地區行政首長協商機制草案》的通過和東北四省區合作框架協議的簽署,標志著東北地區經濟走向一體化的制度框架已開始發酵,作為大東北圈的區域合作內生動力開始發揮作用。
有關專家認為,從日韓等國的區域板塊發展經驗來看,內壓促猛醒,外壓促改革,內生促裂變,外生促開放,內生動力是東北區域繁榮和可持續發展及融入東北亞區域合作的不竭動力和源泉。
五是邊境口岸與腹地中心城市的互動。
在東北亞區域合作過程中,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就是如何形成邊境口岸或通道與腹地中心城市互動,形成口岸為節點,中心城市為面,邊境與腹地為線的點線面結合,相互支撐的互動格局。
琿春市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興龍認為,從全國現狀來看,邊境口岸普遍面臨所在城市規模小、物流和基礎設施條件差等問題。這些問題的破解需要充分發揮腹地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探索形成新的邊境口岸與腹地中心城市的互動機制。
--“三大突破”先行探索東北亞區域合作向縱深發展
目前,雖然東北亞區域活力、地位、潛力都出現了一些新變化和新轉機,但東北亞區域合作還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短期內拓展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合作空間不大。在這一背景下,東北亞區域合作應加大探索力度,在以下三大重點領域先行予以突破。
一是實現旅游領域跨境大移動的突破。
由于東北亞各國獨特的旅游資源,其旅游市場潛力巨大,是東北亞區域各國最重視和最容易展開的合作領域。有關統計數據顯示,從2000年到2010年,東北亞地區國際旅游年均增長率達到7.7%,有超過1億人在區域內跨境旅游。
笪志剛表示,東北亞區域旅游合作多邊機制具有良好基礎,2009年大圖們江旅游委員會出臺了2010—2012年旅游實施計劃,在簡化跨境旅游手續、提高旅游設施利用及服務質量、加強跨國導游培訓和開發多樣化旅游產品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隨著東北亞區域多國間跨境旅游帶動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大移動大交流時代即將來臨,旅游產業將成為深化東北亞區域合作的新突破口。
二是物流領域水陸空交叉的突破。
在東北亞各領域合作中,國際物流合作是繼旅游合作后最有希望成為構筑多邊合作體系的領域。東北亞區域內圍繞物流合作已經出現了諸多積極跡象,中俄日韓朝蒙對推進國際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達成共識,企業和民間也積極響應,初步形成了水陸空交叉推進的可喜格局。
目前,東北亞區域內已經定期或不定期開通了連接中日韓俄的環日本海航線,連接中俄日的江海聯運,連接中日韓俄的陸海聯運等多條水上黃金通道,貫通東北亞六國的五條黃金物流水道形成了東北亞區域現代版水上“絲綢之路”。在陸路交通物流通道建設上,貫穿中國東北地區東部邊境地帶的“東邊道鐵路”將迎來全線竣工,該鐵路將連接周邊18條鐵路,直接輻射東北的四面八方,將對東北三省東部少數民族和邊境地區經濟發展,促進中俄、中朝邊境地帶合作為主的東北亞“金三角”地區經濟起到巨大推動作用。
韓國學者正在呼吁盡快建立跨朝鮮半島鐵路并將其與中國東北鐵路、西伯利亞鐵路等歐亞大陸橋連接起來,形成貫穿東北亞全境的鐵路“絲綢之路”。
在空中物流方面,東北亞區域中心城市與口岸之間,海運港口與產地城市之間,已經初步形成了合作與競爭并存的空中航運物流網絡。
有關專家預測,在不久的將來,隨著東北亞區域物流建設全面先行先試,物流領域的水陸空交叉格局將支撐區域內多邊合作取得進一步的突破。
三是資源領域產銷平衡的突破。
東北師范大學城市和環境科學學院教授于國政表示,東北亞區域的資源優勢非常突出,石油、天然氣、煤炭、木材、礦產等資源在世界上都具有突出地位,而各國之間開發水平不同,為東北亞區域資源領域開展廣泛合作提供了較好的基礎條件。
有關專家認為,能源供給的巨大空間是決定未來東北亞地區能源穩定的基礎,也是平抑中日韓主要消費國價格穩定機制的關鍵。圍繞東北亞區域石油、天然氣、鐵礦石等資源的開發與消費,在資源豐富的俄蒙朝與消費大國的中日韓之間還沒有建立平等、互惠和信賴的供求關系,區域內有關資源的競爭大于合作,產供銷失衡現象嚴重。笪志剛表示,如何協調區域內各國在能源等方面合作的利益機制,通過擴大生產、穩定供應、合理消費、相互投資等多元化手段,深化多邊合作體系,避免過大的競爭影響整體的區域合作,確立資源供給和消費國之間的協調機制對于維護和提高未來東北亞區域整體競爭力,確立優勢互補地位,實現區域多贏意義重大,這也是構筑區域內中日韓三足鼎立經貿格局所需要認真解決的重要課題。
笪志剛表示,東北亞區域旅游合作多邊機制具有良好基礎,2009年大圖們江旅游委員會出臺了2010—2012年旅游實施計劃,在簡化跨境旅游手續、提高旅游設施利用及服務質量、加強跨國導游培訓和開發多樣化旅游產品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隨著東北亞區域多國間跨境旅游帶動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大移動大交流時代即將來臨,旅游產業將成為深化東北亞區域合作的新突破口。
二是物流領域水陸空交叉的突破。
在東北亞各領域合作中,國際物流合作是繼旅游合作后最有希望成為構筑多邊合作體系的領域。東北亞區域內圍繞物流合作已經出現了諸多積極跡象,中俄日韓朝蒙對推進國際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達成共識,企業和民間也積極響應,初步形成了水陸空交叉推進的可喜格局。
目前,東北亞區域內已經定期或不定期開通了連接中日韓俄的環日本海航線,連接中俄日的江海聯運,連接中日韓俄的陸海聯運等多條水上黃金通道,貫通東北亞六國的五條黃金物流水道形成了東北亞區域現代版水上“絲綢之路”。在陸路交通物流通道建設上,貫穿中國東北地區東部邊境地帶的“東邊道鐵路”將迎來全線竣工,該鐵路將連接周邊18條鐵路,直接輻射東北的四面八方,將對東北三省東部少數民族和邊境地區經濟發展,促進中俄、中朝邊境地帶合作為主的東北亞“金三角”地區經濟起到巨大推動作用。
韓國學者正在呼吁盡快建立跨朝鮮半島鐵路并將其與中國東北鐵路、西伯利亞鐵路等歐亞大陸橋連接起來,形成貫穿東北亞全境的鐵路“絲綢之路”。
在空中物流方面,東北亞區域中心城市與口岸之間,海運港口與產地城市之間,已經初步形成了合作與競爭并存的空中航運物流網絡。
有關專家預測,在不久的將來,隨著東北亞區域物流建設全面先行先試,物流領域的水陸空交叉格局將支撐區域內多邊合作取得進一步的突破。
三是資源領域產銷平衡的突破。
東北師范大學城市和環境科學學院教授于國政表示,東北亞區域的資源優勢非常突出,石油、天然氣、煤炭、木材、礦產等資源在世界上都具有突出地位,而各國之間開發水平不同,為東北亞區域資源領域開展廣泛合作提供了較好的基礎條件。
有關專家認為,能源供給的巨大空間是決定未來東北亞地區能源穩定的基礎,也是平抑中日韓主要消費國價格穩定機制的關鍵。圍繞東北亞區域石油、天然氣、鐵礦石等資源的開發與消費,在資源豐富的俄蒙朝與消費大國的中日韓之間還沒有建立平等、互惠和信賴的供求關系,區域內有關資源的競爭大于合作,產供銷失衡現象嚴重。笪志剛表示,如何協調區域內各國在能源等方面合作的利益機制,通過擴大生產、穩定供應、合理消費、相互投資等多元化手段,深化多邊合作體系,避免過大的競爭影響整體的區域合作,確立資源供給和消費國之間的協調機制對于維護和提高未來東北亞區域整體競爭力,確立優勢互補地位,實現區域多贏意義重大,這也是構筑區域內中日韓三足鼎立經貿格局所需要認真解決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