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快遞資訊

快遞業霸王條款橫行無忌 不缺規則只欠監管

2010-9-8 9:5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近些年來,隨著電子商務在國內市場蓬勃發展,網上購物也成為眾多消費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與實體商鋪比相對,低廉的價格、網上商品的品種的豐富性、足不出戶的便捷性,這些優點都讓網上購物倍受青睞。但與此同時,作為商家與消費者之間聯系媒介的快遞業卻亂象叢生,霸王條款四處橫行,讓消費者有苦難言。 
  對此,相關部門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據新華網報道,在日前召開的2010年城市消費維權杭州論壇上,包括哈爾濱、北京、上海、香港、澳門、成都等21個城市在內的消協組織及中國消費者報社,對快遞行業長期以來實行的“先簽字,后驗貨”行規發起了挑戰。 
  快遞業無良行規多,霸王條款橫行無忌 
  網購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快遞業的發展。與傳統購物程序相比,網購業多了一道物流程序,而大多數賣家都沒有能力建立相應的物流平臺,因而在交易過程中就不可避免地要求助于快遞業。如此一來,網購市場風生水起,快遞業自然雨露均沾。但是問題在于,快遞業發展速度空前,但相關的行業制度卻未能同步建立。于是,制度真空與規則缺位的快遞業頻現無良行規與霸王條款。 
  眾多霸王條款中,最受詬病與質疑的恐怕就是先簽字后驗貨的規矩了。按理說,消費者購買東西,當然要先對所購商品進行檢查,然后方可簽字確認。但是事實卻恰恰相反,工商部門在調查中發現,先簽字后驗貨已經成為快遞行業的內部“行規”,快遞公司制作的快遞詳情單上很少看到有提醒收件人“當面點清數量和顏色,檢查物品是否破損,如有問題請勿簽收”等字樣,如果貨物出現問題,消費者的利益很難得到保障。面對如此霸王條款,很多消費者只能被迫簽字,快遞員收到簽單馬上走人,至于貨物是否有問題,消費者只能聽天由命了。有消費者戲稱,這哪里是什么快遞公司,簡直就是快跑公司。 
  保丟失不保損失也是眾多行業潛規則之一。有不少消費者稱,在快遞過程中,經常出現貨物受損的情況,但是很多快遞公司卻百般推脫,拒不賠付。有快遞員甚至聲稱,快遞業歷來把“保丟不保損”當成慣例。 
  除此以外,送貨慢、交貨遲、甚至送錯貨、丟失貨物等現象也屢有發生,快遞業的無良行規積病已久,霸王條款橫行無忌,已經成為一個越來越嚴重的問題。 
  快遞潛規則屢惹爭議,消費者權益頻受損害 
  快遞業所謂的潛規則,無非是快遞公司為了推卸責任或保護一己之私的無賴托詞而已。潛規則盛行,最受傷的是消費者。逐日攀升的消費糾紛案與消費者投訴量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涉及到快遞糾紛。快遞潛規則已經成了消費者的心病。 
  據媒體報道,大連的盧女士在淘寶網上購買了一件工藝品,幾天后,快遞公司送貨至盧女士家中。盧女士希望能打開包裝驗下貨后再簽字。可快遞人員堅決不同意。無奈,盧女士只好先簽字。可字剛一簽完,快遞人員就不見了蹤影。盧女士打開包裹一看她手中的工藝品其中的一角已經被嚴重折斷。無獨有偶,上海的張女士把一部新手機快遞給武漢的父親。張女士的父親接到快遞,簽字之后打開包裝才發現,手機竟然變成了一塊肥皂。 
  事實上,像盧女士與張女士所遭遇的“花錢買廢品”與“貍貓換太子”的情形并不鮮見,在快遞公司日漸頻繁的不負責行為中,消費者的權益也在一天天受到踐踏。與此同時,快遞公司乃至整個快遞行業在消費者的心目中的形象也江河日下。如果這種行為不得到改善,最后受傷的,恐怕將不只是消費者,快遞公司也將不得不面對日漸下滑的客戶量而欲哭無淚——甚至連網購的賣家也將成遭殃的池魚。 
  潛規則不欠規則欠監管,圍剿侵權行規需重拳 
  有人認為,快遞行業的諸多霸王條款之所以能夠橫行無忌,原因在于相關法律與制度的缺乏,在政策真空的前提下,潛規則自然肆無忌憚。然而事實上,快遞行業潛規則橫行并非因為規則的缺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明確規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快遞服務郵政行業標準》中也是白紙黑字言之鑿鑿:快遞服務人員將快件交給收件人時,應有義務告知收件人當面驗收快件;驗收無異議后,驗收人應確認簽收。然而,實際情況卻是,消費者的知情權被剝奪,確認權被無視,快遞公司的霸王條款橫行,法律條款形同虛設,消費者的權益則如砧板上的魚肉,徒然令人宰割。再看看某些地方的相關管理部門的態度——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放任自流、佯作不知、放任自流,正是如此的玩忽職守與肆意“不作為”才縱容了種種侵權行為,才造成了霸王條款橫行無忌、潛規則泛濫成災的局面。一句話,潛規則不欠規則欠監管。 
  一直以來,消協每年都會公布報告指責快遞公司的侵權行為,但是由于缺乏強有力的監管部門的介入,這一現象沒有得到明顯改觀。所幸的是,近來,面對一片亂象的快遞行業以及怨言一片的消費者,相關方面已經開始重視對快遞行業的整治。譬如,在日前召開的2010年城市消費維權杭州論壇上,哈爾濱、北京、上海、香港、澳門、成都21城市消協挑戰快遞行規;8月25日至9月中旬,吉林省消協、省郵政管理局和省快遞行業協會對長春市主要快遞企業進行監督檢查,并聯合監管部門對用戶舉報投訴的侵權案件進行集中調解和查處……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積病良久非短期能痊愈,快遞行業的問題由來已久,唯有長期戰斗、重拳出擊,方可從根本上鏟除侵權行規,為消費者營造一個良好的消費環境。 
  此外,消費者在網購過程中,也應該盡量選擇那些規模較大、聲譽較好的快遞公司,以便將利益被侵害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一旦利益受損,消費者也應及時向相關部門投訴,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