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流通企業兼并波濤洶涌 物流信息化考驗CIO智慧
2010-9-8 9:4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信息化將成為醫藥流通企業的最后救命稻草,考驗CIO智慧的時刻真正到來了,在企業并購的豪門夜宴中被吃掉還是劫后余生,利用信息化構筑不可逾越的城墻將成為醫藥流通企業的必然選擇,長期致力于物流信息化建設的博科資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沈國康介紹。
8月28日,商務部市場秩序司司長向欣表示,醫藥流通領域下一步的工作重點之一,將用市場機制和經濟手段,加快行業結構調整,提高行業集中度。
向欣說,鼓勵和支持全國性和區域性的優勢藥品流通企業通過收購、兼并、聯合、參股、控股等方式,拓展流通網絡覆蓋面,實現規模化、集約化和國際化經營;支持專業性或其他有特色的中小藥品批發企業充分發揮其優勢,做精、做細、做強,從而逐步形成全國性集團企業為龍頭,區域性企業為主體,地市級企業為基礎的遍及城鄉的藥品流通網絡。
全洲醫藥物流港的信息化建設正在成為集團的核心競爭力,周求華董事長介紹。
在決勝終端、渠道為王的醫藥流通行業,信息化不再是是非題,不是選擇題,而是必選題,是難度很大的必選題。
兼并重組千億大鱷,流通費用不堪重負
自2009年新醫改政策和基本藥物招標等文件相繼出臺,及今年1月商務部高調宣布接管醫藥物流以來,醫藥商業變革急風驟雨。減少醫藥商業流通環節,及提高行業集中度成為了政府意志。1.6萬家醫藥商業企業面臨著“大洗牌”。
對于藥品流通行業的兼并重組,相關部門目標比較明確:到2015年,培育1~2家年銷售額過千億的跨地區全國性的大型醫藥商業集團、20家年銷售額過百億的區域性大型醫藥企業、藥品批發“百強”企業,這些企業的年銷售總額要占全行業年銷售總額80%以上。
培育20家銷售額過百億的流通企業,這個目標實現并不太難——據中投顧問的統計,2009年,醫藥流通銷售規模超過百億元的有國藥集團、上海醫藥、九州通等8家企業,另外還有10家企業年銷售額在50億元以上。
目前,我國醫藥流通企業有1萬多家,規模普遍較小,行業集中度十分低下。據中投顧問統計,2009年銷售額超過2000萬元的企業不到十分之一,年銷售額超5000萬元的流通企業不到5%,中國醫藥流通企業前三強占醫藥市場銷售總額的比例只有20%。
“新形勢對藥品流通行業改革發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向欣說,從藥品流通行業的現狀看,行業仍然存在藥品批發企業數量過多,行業集中度很低,藥品連鎖經營發展較慢,藥品零售終端市場被人為分割,現代醫藥物流不發達,藥品流通秩序不規范等一些突出問題。
市場集中度帶來的問題是流通費用過高。據中國醫藥企業協會會長于明德介紹,現在全國醫藥商業企業費用率大概在7%以上,中國企業不堪重負,而發達國家只有中國的1/5左右。這意味著如果能降到國外的水平,整個行業利潤將放大5倍,增加240個億。
兼并浪潮滾滾而來
2009年3月29日,浙江社區醫藥服務共同體與浙江英特藥業達成戰略合作協議。該協議的目標是,“從高端醫院到第三終端、零售各個環節,共同體網絡要遍布浙江省各個城鄉醫療機構。”
2009年11月10日,由上海匯藥通投資咨詢公司發起,聯合中國藥科大學國際醫藥商學院,成立“浙江社區醫藥服務共同體”(下稱“浙江共同體”)。浙江省內醫藥經營企業本著自愿原則加入,在共同體章程約定范圍內開展相關事務性活動。
2010年,央企國藥集團重構整合步伐加速。1月16日,國藥集團旗下國藥控股宣布,該公司與甘肅醫藥企業實施聯合重組,國藥控股計劃投資1.5億元,在蘭州建立覆蓋甘寧青藏四省區的現代化醫藥物流中心。
2010年1月25日,國藥控股旗下一致藥業以7147.79萬元收購南寧醫藥有限責任公司藥品經營業務,在廣西絕對優勢得以確立。
2010年3月2日下午,國藥集團與甘肅省簽署合作協議;此后又和江西和沈陽相談合作事宜。
2010年3月11日,國藥集團和成都市政府簽訂了產業化項目、中醫藥現代化、醫藥流通體系、會展品牌四項戰略合作協議,并且通過并購、合資、合作等方式達成合作目標。
上海國資委旗下上海醫藥動作也不小。今年1月,由上海醫藥、中西藥業和上實醫藥換股吸收合并后形成的“新上藥”,一邊進行重組,一邊開始跨地區并購,擬收購并控股地處山東濟南、江蘇常州和廣東廣州等地的四家地方性醫藥分銷龍頭企業。
醫藥流通企業CIO的智慧選擇
商品流通渠道可分為兩個環節,一是批發環節,二是零售環節。藥品市場的流通渠道,也是由生產商通過批發商銷售給零售商,同樣包括批發和零售兩個環節。經過多年發展,中國藥品批發企業數量不斷減少,醫藥流通企業規模不斷壯大,市場集中度不斷提高,因此也對信息化建設不斷提出新的需求。
2009年3月13日正式發布的《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就明確提出:實行醫藥集中采購和統一配送,推動醫藥物流發展。按照最新的政策,在負責招標的部分,流通企業被排除在外,而招標完成后,從生產企業到醫療機構,中間只能經過一家配送企業。
新醫改對于中大型醫藥流通企業確實是利好消息,因為國家傾向支持該類企業做大做強,對于國家監管更有利,也增加了人民用藥的安全性。此外,對于這些醫藥流通企業來說,規模越大,違規操作的可能性越低,承受不起相關代價,長期致力于物流信息化研究的博科資訊公司總裁顧問王頤中認為。
這也導致醫藥流通領域客戶出現兩極分化現象,規模越大的企業越需要信息化手段的支持,而中型企業如果拿到行業準入許可的話需要依靠信息化工具對大型企業進行彎道超車,沒有拿到行業準入許可的企業更需要借助信息化方式增加收益,盡快取得準入資格。因此小型企業在這一輪政策調整中可能要遭受滅頂之災。
醫藥批發企業的信息化程度領先于醫藥零售企業。有的藥店現在還在用手工管理模式,而所有的醫藥批發公司沒有一個是在用手工模式管理的。醫藥批發是低毛利的生意,需要走量來贏利,所以產品循環很多,手工模式肯定都忙不過來,數不過來貨品。此外行業規則也明確要求醫藥批發企業要進行信息化建設,做到藥品來源可查、流通環節可查等等,否則根本拿不到準入資格。
醫藥流通行業的信息化建設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需要解決方案供應商能夠動態調整產品,滿足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這對方案商的能力提出了要求,不同用戶的個性化需求確實增加了部分軟件公司的工作量,但是,博科管理自主平臺MAP在解決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問題上綽綽有余。
傳統的軟件技術下,企業的信息化建設還分為內部信息化建設和外部信息化建設兩個階段,內部信息化建設可包括ERP建設、辦公自動化建設、物流作業體系信息化建設、商業BI建設等;外部信息化建設可包含上下游信息交互建設、多節點和角色間財務支付建設、電子商務建設等。
這是落伍的技術環境制約下的辦法,由于這種落伍的技術環境,企業外部的電子商務和內部的管理信息化建設兩張皮的問題依然存在,成為制約醫藥流通企業提升競爭力,構筑企業被兼并壁壘的短板,博科資訊公司總裁顧問王頤中介紹。
博科管理自主平臺MAP3.0純瀏覽器版完美實現了電子商務和企業內部信息系統的一體化,這對于電子商務企業內外兩張皮難題的解決有著重要意義。基于MAP平臺可以配置網站,可以從企業業務流程的角度配置企業管理軟件。MAP3.0對于大中型企業來說可以提供企業自主的信息化系統,支持企業的個性化應用。對于成本控制嚴格的中小型企業來說可以提供SaaS應用,在統一、標準的框架下,之處個性化自主配置應用需求的實現。
這是中國軟件企業的顛覆式創新,將成為中國軟件企業的一個典型,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先生介紹說。
通過MAP構筑的信息系統,把上游供應商下游客戶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實現客戶、批發企業、供應商的供應鏈管理關系,達到企業間協同管理的真正合作伙伴關系。這種信息在供應鏈中暢通無阻伙伴關系的實現既有助于整個供應鏈節點企業效益的提高,也有助于對藥品流向的及時監控。
據博科資訊物流供應鏈信息化專家王頤中介紹,全洲藥業集團的全球醫藥集散基地定位于在整個醫藥產業供應鏈中充當服務者與平臺提供商,為產業鏈條中的多方成員提供符合需要的服務,用全球醫藥資源做全球醫藥市場。地方科委、經委、藥監局、生物園管委會等單位領導和國家信息化專家組專家先后參觀了全州醫藥食品物流港和全球醫藥集散基地,肯定物流、商流、信息流的整合將成為很多傳統企業信息化改造的必然趨勢。
全洲藥業集團旗下的湖南全洲醫藥食品物流配送有限公司是湖南省第一家被當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為第三方醫藥食品物流的企業。在進行企業物流作業的同時構建第三方物流平臺,既減少了本企業在產品流通過程中的巨額成本,加快了資金周轉速度,提高了企業經濟效益,又通過為物流需求企業制定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方案,提高了企業競爭力,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制勝砝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