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暢通糧食物流之路
2010-9-7 23:25: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于彥
糧食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戰略商品和資源。糧食現代物流是指根據市場需要,通過計劃、執行、控制、系統化管理,在糧食供應地與接收地之間以及進出口流動中將收購、儲存、運輸、加工等功能有機結合,實現用戶要求的全過程。2008年世界糧食危機和跨國糧商布控東北糧食物流,警示我們要從戰略高度加快發展糧食現代物流,不斷提高糧食流通效率,確保糧食安全。
國家高度重視糧食現代物流建設,支持東北打通糧食物流節點,建設糧食現代物流。黑龍江省是全國最大商品糧基地,而哈爾濱市商品糧占全省四分之一強。近年來,哈爾濱市糧食物流有所發展,但仍存在倉儲、運輸等問題,不能滿足糧食大市的需要,尤其是糧食外運困難已成為“新東北現象”。因此,哈爾濱市應抓住國家振興物流產業等利好政策,利用產糧大市和地處東北亞區域中心交通樞紐條件,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從戰略上加快建設糧食現代物流。
難 題
2003~2007年,哈爾濱市糧食產量年均889萬噸,商品糧年均670萬噸。2008年,糧食產量為1054萬噸,商品糧達800萬噸,商品糧同比增加約150萬噸,增長23.1%。
近幾年,哈爾濱市每年大約有500萬噸商品糧外運,其中,300萬噸玉米外運至河北、遼寧等地;70萬噸水稻和80萬噸大米外運至北京、天津等地;50萬噸大豆外運至遼寧、山西等地,僅少量通過滿洲里、黑河等地出口到俄羅斯。
哈爾濱市為我國東北鐵路樞紐之一,有哈大、濱綏、濱州、濱北、拉濱鐵路線,經山海關、大連港、營口港、綏芬河通向國內外。同時,哈爾濱市也是我國東北公路交通樞紐,有京哈、黑大、哈同等高速公路。松花江水運航道也為哈爾濱水上運糧提供了良好條件。目前,哈爾濱鐵路、公路、水運基本網絡已構成。
物流網絡雖基本形成,但糧食物流企業力量卻相對較弱。哈爾濱市現有糧食購銷企業114戶,占地面積1186.1萬平方米;糧食加工企業494戶(國有企業40戶,民營企業454戶),糧食加工能力約735.65萬噸,糧食企業規模較小,積累較少,實力較弱。
不過,企業的弱小并沒有影響糧食市場的日益繁榮。截至去年底,該市已取得糧食收購資格的企業1524戶;經營規模1萬噸以上的有154戶。糧食批發交易市場和糧食集貿市場有11個,年均交易量約147萬噸。這些糧食批發市場以金谷糧食批發市場為中心,其他糧食市場為輔,市場體系初具規模。
當前,倉容不足是哈爾濱市糧食物流面臨的首要難題。截至2008年末,哈爾濱市有效倉容213萬噸。正常年份可收購商品糧300萬噸。臨時收儲時,只能露天存儲。現有倉容中大多為土木結構倉、簡易倉、蘇式倉,建倉時間長,糧倉老化使糧倉不足加劇。在現有完好糧倉中,大部分不能適應散糧接卸。
糧倉不適應接卸,而接發卸等設施也不配套,成為制約哈爾濱糧食物流發展的另一重要因素。目前,該市有些庫點的鐵路專用線、散糧裝卸機械不足,全市僅有院內糧食專用車50臺,散糧卸車設施、散糧火車皮、散糧汽車、集裝箱等工具匱乏;糧情測控設備、機械通風設備不足,糧情測控系統覆蓋倉容115.7萬噸,僅占有效倉容的54%;地坪面積嚴重不足,現有地坪面積182.6萬平方米,占庫區面積15.6%,不能滿足儲糧需要;糧食檢驗檢測設施落后,功能不完備,檢測方法單一,糧食烘干設備老化,缺口較大,不能滿足產糧大市需要。“三個不足一個落后”的接發卸設施現狀,著實令人頭疼。但頭疼的還有物流節點建設滯后的問題。當前,哈爾濱市“四散化”程度低,設備落后,不適應糧食現代物流發展需要;私營貨主較多且比較分散,儲運能力不足,大多是人工作業,設施不完備;運輸時間相對集中、季節性強,糧食運輸與石油、煤炭、木材運輸等矛盾突出,經常面臨糧食訂銷,卻運不出去的窘困情況。2007年,該市共請車皮32416車,實際承認車皮3890車,承認率只有13%。公路運輸由于過橋費和燃油費等成本較高,公路運輸糧食較少。水路運糧相對很少,流量很小。
硬件上的難題待解,信息化的軟件問題也不容忽視。哈爾濱市有糧食信息中心和糧食行業協會信息網,設立信息站137個,定期發布糧情動態、供求關系、市場行情等信息。但企業購銷信息系統不健全,沒有覆蓋全市的糧食物流管理信息公共平臺,糧食倉儲等物流企業由人工管理,糧食物流信息化水平低。
破 解
面對眾多物流難題,急需結合哈爾濱糧食物流現狀去一一破解。
首先是實施項目帶動戰略,爭取政策支持。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間,國家將重點支持東北物流通道和節點的散糧設施建設,東北糧食物流通道是國家建設的糧食六大物流通道之首,哈爾濱市應抓住機遇,依據國家發改委《糧食現代物流項目管理暫行辦法》,按照“一中心多節點、一條江兩岸帶、一平臺多網點”總體格局,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在建設和改造糧食中轉庫、散糧接收發放設施、散糧運輸工具、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檢驗檢測設施、糧食批發市場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抓緊進行科學規劃、精心設計,做好項目謀劃、儲備,為申請立項和組織實施做好前期準備。
爭取政策的同時,需要進一步加強物流節點建設。根據國家發改委制定的《現代糧食物流發展規劃》和黑龍江省糧食局的統一部署,哈爾濱市需建36個糧食物流節點,遍布10縣2區。要按照“一中心多節點,一條江兩岸帶”的格局,以鐵路、公路沿線的糧食購銷企業為基礎,進行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整合資源,形成一個輻射周邊、方便快捷,收得進、儲得下、運得出的糧食物流通道和節點。同時,優化重組糧食購銷企業,創建集糧食收購、銷售、儲存、運輸功能于一體,有輻射力和吸引力的散糧物流節點,形成內連產區、外通銷區的糧食物流網絡。
在構建糧食物流網絡過程中,通過加強糧食、鐵路、交通、航運等部門聯合與合作,利用陸路、水路交通條件,構建鐵路直達、公路長途、鐵水聯運、江海聯運式糧食運輸大通道。當前應該盡快建立鐵路戰略裝車點,實現一次配適量節數車皮,整列快速裝卸,提高糧食鐵路裝運能力。同時為緩解鐵路運糧緊張狀況、降低運輸成本,采用夏季水路運糧,應充分利用松花江航道,開發水運潛能,打通松花江的“北糧南運”快速通道,開發通過鐵路-海上-長江-內河的“路海江河”聯運通道。糧食運輸盡量由汽車上火車、上船,減少搬倒次數,降低費用,形成無縫鏈接,提高“北糧南運”能力。
物流網絡暢通后,應加快補齊糧食物流中的設施裝備短板。為此,應在重要糧食物流節點,選擇倉儲設施條件較好、具有鐵路專用線的骨干糧庫,建設機械化作業程度較高的糧食中轉設施。通過新建或擴建立筒倉、淺圓倉,改造平房倉;建設松花江糧食中轉碼頭,裝配散糧汽車、火車(或集裝箱)、船散裝散卸設施設備,實現鐵路、公路、水運銜接;配備汽車、火車散糧接卸設施設備等補上物流設施裝備落后的短板。
與此同時,要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打破條塊界限,理順糧食購銷管理體制,按照市場化、社會化要求,對國有糧食購銷企業進行整合與重組。并且要在糧食經營加工企業、交通運輸企業等糧食物流企業之間進行整合,組建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大型糧食物流集團,做到優勢互補,變各自為戰為合眾聯合。扶持發展糧油加工企業,重點建設糧食“四大基地”:以香坊糧食物流中心為依托,發展糧食綜合加工基地,建成糧油工業園區,培育成省級龍頭企業。
另外,還要加快市場建設。建設以金谷、哈達、信義等糧食批發市場為主,縣(市)批發市場為輔的市場體系。規范區、縣(市)糧食集貿初級交易市場,培育縣級糧食批發市場。發展糧食中介組織、培養經紀人隊伍、建立產銷協作機制,促進生產、收購、銷售合作。重點鞏固與發展京、津、滬、蘇、浙、閩、粵、滇等經濟發達地區的產銷合作關系,形成產銷協作機制。籌建“哈爾濱糧食交易中心”。借鑒鄭州國家糧食交易中心經驗,從現貨起步,向期貨發展,規劃和建設哈爾濱市糧食現代物流交易中心,規范交易行為,有利于發現價格、套期保值、規避風險、投資套利,有效調節糧食供求促進糧食流通。建立健全糧食物流信息平臺,提高信息化水平。建立以糧食現代物流電子交易、物流調度信息、物流結算信息、庫存信息等方面為主要內容和以棧單交易、現貨選擇權交易、遠程網上交易為目標的多樣化交易機制,使用全球定位(GPS)和地理信息系統(GIS)技術,合理調配糧食。
政府部門應該出臺優惠政策,加大對糧食物流的支持力度。可考慮將糧食現代物流設施納入城市基礎設施之中,并列入政府年度財政預算,設立糧食現代物流發展專項資金,引導社會資金投入糧食現代物流領域,主要用于糧食現代物流重點項目建設。同時,在項目、土地、信貸、稅收、工商、運輸等方面給予優惠。為物流企業提供信貸擔保創造條件,對優質糧食現代物流項目列入債券貼息、市技改貼息項目。鼓勵和支持大型骨干糧食物流企業通過發行股票、債券、基金等方式來籌集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