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筑路不怕山高遠 臨吉高速克難忙
2010-9-7 9:5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9月2日,天空烏云密布,鄉寧縣境內巍巍巍呂山脈南部筑路大軍仍堅守崗位,爭分奪秒地建設著臨汾通往吉縣的高速公路。大雨過后,屹立于崇山中的高架橋墩在綠色植被的襯托下更顯得的高大雄偉。
當天,設在鄉寧縣交通運輸局辦公大樓的山西省臨吉高速公路建設管理處工作人員大部分都到一線工地去了,記者頗費周折,才見到了值班負責人。該負責人說,臨吉高速要在今年10月底前完成路基工程,預制梁也將全部完成,架梁80%以上,年底前除特長隧道、特大橋梁外,全線具備半幅通車的條件。
臨吉高速公路是國家青島至蘭州高速公路在我省境內的一段,也是我省“三縱十一橫十一環高速公路網第九橫的重要組成部分,起于襄汾縣南辛店鄉西鄧村,途經襄汾、鄉寧、吉縣,終點位于吉縣葦子灣黃河西岸,全長99公里,采用全封閉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路基寬度24.5米,設計速度80公里/小時。全線共有大中橋23573米/81座、其中特大橋5036米/4座,隧道41244米(單洞)/17座,其中特長隧道16750米(單洞)/2座,收費站6處、服務區3處,概算總投資94.32億,批準工期4年。全線共有路基、橋隧施工標段26個、采空區施工標段3個,監理標段5個。
“與其他在建高速公路項目相比,臨吉高速公路有五大特點:一是地形、地貌、地質條件極為復雜,項目穿越滑坡、采空區、壓煤區、斷裂帶、濕陷性黃土等諸多不良地段,處治難度大;二是沿線溝壑縱橫,橋梁隧道比例高,占到總里程的近50%,還有墩高158米、跨徑175米的黃河壺口特大橋,施工難度大;三是部分隧道穿越高瓦斯采空區,稍有不慎,就可能發生事故,施工安全風險高;四是文物保護任務艱巨,路線約5.5公里穿越國家級重點文物柿子灘舊石器文化遺址,必須采取更加嚴格的措施加以保護;五是施工條件差,線內施工用料缺乏,取水、用電困難,路線內走廊帶狹窄,施工場地狹小,交通運輸困難。”山西省臨吉高速公路建設管理處處長郭鎖記告訴記者,雖然面臨著諸多難題,但是自2009年8月開工以來,建設管理處以“首件產品認證”為抓手,集中精力抓質量;以“零事故”、“零缺陷”為目標,強化責任抓安全;以“靠前指揮、強化服務”為宗旨,創新環境抓進度,組建項目前線指揮部分段推進,處領導班子包片督導,力推動了工程建設任務的全面完成。
記者從建設管理處了解到,截止8月20日,全線路基工程挖方完成2164萬方,占總量的92%;填方完成738萬方,占總量的68%;橋梁工程方面,鉆孔樁完成4423根,占總量的93%;墩柱完成2138根,占總量的80%;預制梁板完成3435片,占總量的49%;
梁板板吊完成2540片,占總量的36%;隧道工程方面,17座隧道已掘進23660米,完成總量的57%;二次襯砌完成19127米,完成總量的46%。自開工建設以來,累計完成投資39.54億元。其中2010年投資計劃40.517億元,完成投資24億元,占計劃的59.23%。
建設管理處根據臨吉高速公路戰線長、地質條件復雜、橋隧比例高等特點,成立了東段、西段前線指揮部,同時把總指揮部建在整個路段的中間,做到指揮前移、服務到位。“我們特聘請省內外8名 知名專家組成臨吉高速專家組,全程參與技術攻關和質量管理,根據工程建設進展情況,定期對階段性工程質量、施工工藝的控制難點和質量控制要點進行‘把脈診斷’。”郭鎖記說,自開工以來,共召開各類現場觀摩經驗交流會20余次,專家技術研討會5次。質量管理過程中,建管處共抽檢鋼筋、水泥、粉煤灰等原材料2000余組,合格率達98%以上,抽檢焊接鋼筋、砼強度等工程實體質量800余組,合格率達100%,,對合格的原材料已清除出場,不合格的工程已全部返工處理。而在安全生產管理過程中,全線實行重大危險源分級管理,建管處加強對17座隧道、4座特大橋、57座高墩大跨徑橋梁、25處20米以上高填路堤、71處20米以上深挖路塹進行重點監控。高墩橋梁等特種作業設備全部經當地特檢所檢驗,隧道工程全部按要求安裝監控、磁卡出入登記、通風等系統,高瓦斯隧道完善了安全應急預案,并進行了演練,做到了安全生產管理有序進行。與此同時,建管處制定了勞動競賽獎勵考核辦法,根據工程特點,將路基工程分為4個階段,分階段勞動競賽動員大會,與各施工、監理單位簽訂了目標責任書,每階段進行一次獎罰兌現,對完成階段目標責任制優異的單位給予重獎,對未完成目標責任制以及日常巡查發現問題的單位給予重罰。
“抓住當前施工黃金季節,組織施工隊伍加大機械設備投入,加快工程進度,繼續加強精細化管理,樹立全過程、無縫隙工程管理理論,嚴格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政策。”說起下一步的工作計劃,郭鎖記代表廣大高速公路建設者向全市人民承諾,為全市人民交一份滿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