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城西擴造新“核” 哈西新區以大都市理念建設示范區
2010-9-6 9:3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隨著西客站這枚棋子重重地敲落在哈西新區,哈爾濱的城市重心醞釀西移。
對一個因鐵路而生、因鐵路而興的城市來說,西客站不僅打破了哈爾濱延續百年的城市布局,更確立了這座城市在第二個百年蓄勢中興的坐標原點。
一座東北三省規模最大的高速鐵路客運站,一片即將成為現代大都市中心的發展熱土,一群以超越自我、追求完美為理念的哈西新區規劃建設者……歷史選擇了哈西,一幅風云際會、激情洋溢、高歌猛進的壯麗圖景正在這里徐徐展現。
100年前,一座火車站的誕生翻開了哈爾濱的歷史。100年后,另一座火車站的崛起將在歷史的轉折點上續寫新的傳奇。
從城市副中心到冰城新核心,哈西新區肩負起打造“中興”建設先行區和示范區的重任
哈西是城市的上風口,來自西南的暖濕氣流于此取道進入城區;哈西是冰城的南大門,京哈鐵路和102國道穿區而過;哈西還是傳統的教育高地,周邊簇擁著十幾所大學和科研院所。
獨特而優越的地理位置使作為老工業區和城鄉接合部的哈西一直備受關注。從上個世紀末起,這里就是哈爾濱市拓展城市發展空間的首選區域之一。
早在2003年,南崗區搶抓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契機,提出了“集中改造哈西老工業區,開發建設哈西新區”的設想,哈西地區被確立為未來的城市副中心。
2007年,國家鐵道部與黑龍江省政府簽訂共建哈爾濱西客站會談紀要,西客站正式落戶哈西。
2008年,哈爾濱西客站地區建設辦公室成立。北起康寧路、南至四環路、東起學府路、西至城鄉路,總面積52.6平方公里的區域被劃入“西客站地區”。自此,哈西開發進入了“大西客站”時代。
2009年,哈爾濱市提出“北躍、南拓、中興、強縣”新的發展戰略。哈西地區被納入“中興”的大戰略框架之中,又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上。
市委、市政府對哈西站地區開發建設高度關注,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蓋如垠多次深入哈西站地區檢查指導并提出具體要求:“要用現代都市的理念來謀劃哈西站地區開發建設,并始終將規劃水平保持在國際高端水平,以大項目為軸點,帶動整個地區開發建設迅猛變化。在建筑風格上必須凸顯哈爾濱城市的歐陸風情,產業布局上注重發展高端商務、商貿物流、服務旅游等高層次的服務業,要努力將哈西站地區建設成為集數字、環保、生態、旅游于一體的現代大都市,打造成為‘中興’建設的先行區和示范區。”
機遇、挑戰,壓力、動力。在西客站概念和“中興”戰略的支撐下,哈西的區位優勢進一步凸顯,由城市副中心“升格”為城市新核心,肩負起打造“中興”建設先行區和示范區的重任。
對此,南崗區委、區政府提出:要按照市委提出的“超越自我、再塑形象、奮起追趕、努力晉位,把哈爾濱建設成為現代大都市”的總體要求,圍繞“建設哈西站、打造新城區”的工作目標,緊緊抓住西客站建設的歷史性機遇,突出與老城區的功能互補、文化銜接和風格協調,提升規劃理念、拓寬融資渠道、提高投資強度、加快建設速度,大手筆推進哈西新區建設。
“西客站項目和哈西新區的建設對促進哈爾濱市‘中興’戰略的實施、拉動全市經濟快速增長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市政協副主席、南崗區委書記張惠濤說,“充分運用新理念、新思維、新方式進行規劃建設,一座集科技、人文、生態、文明于一體,洋溢濃郁歐陸風情,能夠與國內、國際先進城市新城區相媲美的現代化城市新區將在哈西新區拔地而起。”
定位高起點,規劃“三國智”。按照“環保、低碳、文化、生態、智能”原則建設的哈西新區,將顛覆人們對傳統城市核心區的印象
在哈西老工業區改造建設投資公司總經理王立奇看來,西客站的落戶對哈西地區未來發展帶來的影響———“不可估量”。
“對于哈爾濱這樣一個與鐵路有著深厚淵源的城市來說,西客站選址在哪里,就意味著未來的城市核心在哪里。”王立奇說,西客站的建立不僅標志著哈爾濱的城際交通跨入高鐵時代,市民出行環境更加舒適、方便,也將發揮哈爾濱作為國家運輸主樞紐的城市功能,鞏固與提升哈爾濱在東北地區、全國乃至東北亞的區域經濟地位。
根據規劃,哈爾濱西客站作為哈大高速鐵路客運專線始發終到車站,位于哈爾濱西南部、哈西新區與群力新區之間,距哈爾濱站8公里,距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20公里,與道里區、南崗區商業中心直線距離約為5公里。
建成后的哈爾濱西客站將成為集高速鐵路客運樞紐、長途客運樞紐、公交換乘樞紐、城市軌道交通、城市快速交通、常規路網交通為支撐的運作高效、換乘便捷的綜合交通樞紐和彰顯哈爾濱及黑龍江省人文特色的新窗口。到2030年,年旅客發送量可達3000萬人次。
“未來高鐵的速度將是普通鐵路的3倍以上。從西客站出發,3個半小時可到大連,4個小時可到北京。西客站的到站客流,則可通過包括地鐵在內以‘零換乘’方式在15分鐘內迅速疏散至全市。”王立奇說,“更重要的一點,以西客站為核心的高鐵將大大拓展哈爾濱對全省的輻射力,把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大(慶)等省內重要城市全部囊括在一小時經濟圈之內。”
如果說高鐵改變了人們對城市交通距離的概念,那么,以西客站為核心的哈西新區將再次顛覆人們對傳統城市核心區的印象。
高起點定位,大手筆規劃。哈西新區的整體規劃面向國際招標,從2004年至今已三易規劃方案,始終在精益求精的磨合中。用王立奇的話說,最終的規劃體現了“三國智”:區域規劃來自英國阿特金斯公司,景觀規劃采用美國易道公司的設計,交通規劃則由德國布萊納交通工程公司承擔。
按照“環保、低碳、文化、生態、智能”的總原則,哈西新區以西客站為牽動,以現代歐式風格為主基調,確立了現代交通樞紐、高端商務中心、商貿物流基地、優質教育園區、生態宜居新城五大城市功能。
———現代交通樞紐。圍繞對外交通和城市交通兩大樞紐功能,有機銜接、合理組織西客站、長途客運站、地鐵站、公交換乘中心等立體交通資源,把哈西區域交通系統建設成為具有低污染、低能耗、智能化、高效率特點的,最具承載力和輻射力的城市交通服務體系核心。
———優質教育園區。陸續引進69聯中、松雷中學、繼紅校、花園校等優質基礎教育學校,打造學前教育、中小學教育、高等教育體系健全,優質教育資源集聚的現代教育園區。
———高端商務中心。依托毗鄰學府區的地緣優勢,立足于為哈南工業新城提供配套服務,重點吸引創意、設計、金融、高星賓館等現代服務業和與之相關的企業總部集聚發展。形成老城區側重商業、哈西新區側重商務的“功能互補”型發展格局。
———商貿物流基地。產業上,緊臨哈達果蔬海鮮批發市場、龍運、哈西服裝城等大型物流企業。交通上,毗鄰全省最大的鐵路編組站、京哈公路出城口和102國道。通過采取現代交通理念和信息化手段,建設更具規模和輻射力的現代化省域物流中心。
———生態宜居新城。充分依托“東西何家溝”、“三八水庫”水系資源,采取文化和生態相結合、“集中建綠”和“處處見綠”相結合的方式,以高于生態型城市的標準,使綠化覆蓋率達到42%以上。建設毗鄰學府區、連接城市、輻射鄉村、韻味獨具的“文化生態之城”,成為哈爾濱的“人居天堂”。
超越自我,追求卓越。在展示哈爾濱市未來的哈西新區建設中,建設者們詮釋著“高鐵速度”
時下的哈西,完全是一塊巨大而忙碌的工地。
6月28日,哈西客運綜合交通樞紐工程項目開工奠基儀式舉行,哈爾濱西客站地方配套工程建設全面啟動。
“哈西新區集中了南崗區一半以上的塔吊,所有的工地都是晝夜施工,平均每30秒就有一輛運土車駛出工地,食堂要在午夜提供第四頓飯。”哈爾濱西客站地區建設辦公室副主任玄兆國說,“西客站是迄今為止哈市最大的單體建筑,僅站前東西兩個廣場的面積就近30萬平方米,相當于42個標準足球場的大小,是全國最大的站前廣場之一,現在每天拉運的土方量就在5萬方左右。”
據了解,哈西客運交通樞紐工程包括站前東西廣場和哈西公路客運綜合樞紐站兩個部分,建設工期歷時一年半。今年將完成東廣場全部地下主體工程和西廣場跨何家溝橋梁主體工程,2011年全面竣工,與哈西站同步投入使用。
與此同時,構建哈西核心區主要交通路網的“七路五橋”工程和4處回遷安置小區建設工程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隨著哈西大街、丁香大道、武威路、學府四道街等7條道路建設工程和龍葵路、伊春路等5座鐵路跨線橋在年內建成,哈西新區將構筑起四通八達立體交通網,為城市的下一步發展奠定基礎。
“如此大的工程量和如此緊張的工期,在哈爾濱市大項目建設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我們大年初二就開始上班,平均每天工作都在14個小時以上,許多工作人員都是連續幾個月吃住在工地。”玄兆國說,“哈西人在為哈爾濱建設通向高鐵時代嶄新城區的同時,也在以超越自我、追求完美的工作理念,展示著‘高鐵速度’。”
如果說超越自我體現在哈西人忘我的工作狀態上,那么,追求完美則滲透在哈西新區規劃建設的每一個細節中。
在交通組織上,哈西提出“零換乘”概念,依托高鐵、地鐵、BRT、城市快速路形成的綠色客運通道,構建形成西客站地區四通八達、快速輸送、高效便捷的路網骨架。
在生態綠化上,哈西本著“有限土地、無限景觀”的綠化理念,形成“城在林中,道在綠中,房在園中,人在景中”的區域整體性生態綠化系統。
在城區管理上,哈西應用世界前沿的“物聯網”技術,建設以智能交通、智能安保、智能城管、智能社區為構架的智能化城市管理系統。
“建成后的西客站地區將成為哈爾濱獨具創新活力和宜居魅力的都市門戶、創智新城。”玄兆國說,“以西客站為核心的哈西新區建設不僅是哈爾濱城區向西部拓展,更是城市新核心的重塑,是‘中興’戰略濃墨重彩的一筆。”
上個世紀初,哈爾濱以一段鐵路為起點,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漁村成長為百萬人口的大城市。
百年輪回,通向未來的高鐵再次給哈爾濱帶來發展的契機———從哈西新區起步,向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邁出從容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