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差異化是工業車輛競爭制高點

2010-9-5 1:55: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本報記者張艷
    今年上半年,我國工業車輛市場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優異成績。3月份銷量創造了歷史新高,達到22000多輛(包括出口);5、6、7月份雖略有下降,但也都維持在2萬輛左右。“這在我國工業車輛有統計以來,是沒有達到過的。而且在這2.2萬多輛中,除去出口的2000多輛,國內市場銷量就有2萬輛,這是相當不錯的成績,也是出乎業內人士意料的。”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工業車輛分會秘書長張潔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如是說。
    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工業車輛分會統計,上半年,我國工業車輛銷售總量為11.12萬輛(包括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長了87.2%。
    張潔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我國工業車輛增幅創造了歷史,而且,增長的部分中,國內市場占了較大比例。“上半年國內市場銷售94636輛,同比去年增長97.8%,這個數字目前在全球還是絕無僅有的。”張潔說。
    出口方面,近幾個月,我國工業車輛出口逐步擺脫了金融危機的影響,出口量逐月增加,從年初的每月1900、2000輛,增長到現在的每月3000多輛,到7月份已經達3600多輛。“出口形勢在逐步好轉。”但張潔坦言,“相比出口好的時候,還是有差距的,還沒有恢復到金融危機前的水平。”
    從全球市場來看,今年上半年全球工業車輛市場銷售量約為34.4萬輛,比去年同期上升了25%,亞洲上升了66.69%,且主要是在中國市場。從去年開始,中國第一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車輛銷售市場。“今年上半年,中國繼續保持領先,超出美國不少。”張潔告訴記者,如果不出現什么意外,年銷售20萬輛應該沒有問題,國內市場在16萬~17萬輛之間。
內需拉動效果顯著
    談到我國工業車輛增長的原因,張潔認為至少有四點值得重視。
    首先是經濟因素影響。2009年開始,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我國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拉動內需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也給工業車輛的發展帶來了利好。但是工業車輛對經濟的反應是有一定滯后的,2008~2009年期間,市場低點出現在2009年1月份,此后一路看漲,直至達到今年3、4月份的最高點。“因為企業效益好了才會考慮購買叉車等設備。”張潔說,“像2008年那種情況,企業看不清將來的經濟情況,就不會買。”而2009年下半年以后,隨著經濟形勢的好轉,企業的信心逐漸恢復,工業車輛的銷售就開始一路上漲。
    其次,今年是“十一五”規劃的最后一年,許多“十一五”時期的項目要在今年完成,其中就包括企業基礎裝備建設、自動化倉庫建設等,這也是帶動工業車輛走高的一個重要因素。
    第三,人力成本增加。隨著人力成本越來越高,尤其今年廣東地區還出現“用工荒”,企業面臨著嚴峻考驗。而叉車作為企業物流過程中替代人力的設備,在用工荒和人力成本增加的時候,就受到了市場的歡迎。
    第四,對經濟的預期,促使企業提前購買。許多企業考慮經濟情況好了以后,原材料、裝備等會出現漲價,因此有些代理商和企業會提前購買。
市場競爭白熱化
    在強大的市場吸引下,國內叉車市場的競爭也日趨白熱化——全球前20名的叉車品牌,幾乎全部以獨資或合資的方式進入中國,而國內許多其他領域的強勢品牌,也開始涉足叉車制造,甚至汽車企業也來“試水”。
    張潔告訴記者,工程機械企業、汽車企業進入叉車行業近幾年比較多,甚至有些根本和叉車一點關系都沒有的建材、機加工、機床等企業也開始涉足該行業。這些企業進入叉車領域,主要是由于叉車行業準入門檻低、低端產品技術相對比較簡單、配件供應也已經成熟。“目前,國內叉車配套行業已經比較成熟了,在一些省份還形成了以龍頭企業帶動的產業集群,例如合力所在的安徽和杭叉所在的浙江,基本不出省就都能配齊,然后一組裝一臺車就出來了。”張潔說。
    然而,令人擔憂的是,目前,國內市場競爭的手段仍然是比較單一的價格競爭,產品同質化嚴重。有專家就表示,從長期來看,這種價格競爭的結果,必定是“兩敗俱傷”——用戶得不到最新的技術和最優良的服務,而廠家則會因為缺乏利潤,降低對技術研發以及提高服務品質的投入。
    而這種情況在上半年的數據中也有所表現。在這一輪的增長中,增長部分主要來自于中低端市場;大量國內品牌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場,中高端市場依然由外資品牌主導。從市場需求結構情況來看,仍然是內燃叉車占據了絕對主要的地位,而內燃叉車正是國內品牌廝殺的主要戰場。
謀求差異化發展
    目前,國內叉車市場上的兩大企業——合力和杭叉,其市場份額超過50%,在國內市場占據著絕對的領先地位,而高端市場又被外資品牌霸占,其他國內企業想要爭取更多的市場份額,面臨的困難可想而知。
    張潔認為,要想在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就必須在產品技術、質量、服務、規模、知名度、品牌上狠下工夫。
    首先要找準定位,要清楚到底要和誰競爭。“要想在銷量最大的3~5噸內燃叉車領域競爭,那么競爭對手太多了,基本上做叉車的都得做這個。所以我們一直在對新進企業說,一定要謀求差異化競爭。”張潔說。
    目前國內企業做得比較好的是內燃叉車,因其引進較早,技術成熟,價格便宜,市場認可度高。但是,一直以來,我國叉車市場結構與全球(尤其是歐洲)不一致,國內市場上內燃叉車和電動叉車的比例一直是80%和20%;而這個比例在歐洲是25%和75%,美國近幾年電動叉車的數量也超過了50%。而隨著低碳經濟的發展,國家肯定會越來越重視環保產品的應用。所以,無論是從國際形勢,還是從國家戰略來看,電動叉車都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因此,張潔認為,對于新企業來說,要想避免低價競爭,就要走差異化道路,就要努力做國內企業現在還沒有涉足,或者技術水平達不到的產品,比如:高起升倉儲叉車、大噸位叉車、特種叉車等。
    其次,要加強技術創新。張潔認為,現在國家提倡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如果沒有創新,沒有核心技術,將來很難在市場競爭中生存。“你永遠跟在別人后邊,學人家的技術,沒有占據市場先機,就無法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上立足。”張潔表示,“只要我們的產品做得好,而價格又有優勢,就擁有了競爭優勢。”
    第三,要重視品牌建設。一個企業要想將來走得長遠,就不能只“悶頭干活”,還得“抬頭看路”——一定要注重自己的品牌建設,要有品牌意識。“咱們的企業前幾年,覺得只要產品做好了,市場就會認。但是現階段,不是光悶頭干活就能做好的。”張潔說。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