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大市區快速路網在鹽城開建
2010-9-30 11:0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昨天上午,鹽城大市區快速路網工程開工奠基儀式盛大開啟。其中,快速路網中的南北主軸線、目前最急需的范公路快速通道(包含范公路北延線)于昨天率先開工。施工現場鑼鼓喧天、禮炮齊鳴,市委書記趙鵬、市長李強共同為奠基石揭幕、培土。
鹽城是一個快速成長的城市,顯示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與生機。隨著城市規模的進一步擴大以及交通需求的快速增長,市區路網建設的任務越來越重。建設市區快速路網工程,是我市落實沿海開發國家戰略,建設江蘇沿海地區中心城市和200萬人口特大城市目標的一項重要決策。
發展經濟,交通先行。市領導認為,超前建設城市快速路網工程,不僅能夠避免未來城市發展中出現嚴重交通堵塞問題,而且現在建比將來建將節省大量投資。快速路網工程建成后,將為人們出入城市和市內中長距離出行提供一個快速通道,并將進一步拉開城市建設框架,帶動沿線區域城市經濟發展。
據了解,大市區快速路網由“田”字型路網加6條外向射線組成,共12條道路,全長89公里,設置立交互通樞紐9處,堪稱“蘇北第一環”。工程總投資約130億元。其中,“田”字型外環線由西環路、北環路、東環路、南環路組成,總長42公里;中間十字線由青年路、范公路組成,總長23公里;6條外向射線分別為西環路南延、世紀大道西延、新洋港大道、范公路北延、青年路東延及南環路東延,總長24公里。
快速路網由主路和輔路構成,根據主路與輔路的位置關系不同,斷面構造型式分為高架式、地面式和隧道式三種。三種形式的主路設計標準均為雙向六車道,輔路不少于兩車道;設計車速主路80公里/小時,輔路40公里/小時。其建設規模、投資額和施工技術難度,在鹽城城市道路建設史上都史無前例。項目建成后,將構架形成大市區快速通道網絡。屆時,由市區內任意點到高速公路入口,行車時間將不超過15分鐘。
率先開工的范公路快速通道,是“田”字型快速路網的南北主軸線,路線位于開放大道東側,緊鄰新長鐵路布設,起點接新興互通附近老204國道,終點與南環相接,全長為16.003公里(不含青年路樞紐),其中,對老204國道改造1.34公里,利用既有范公路0.38公里,其余14.283公里均為新建道路。
范公路快速路“節點”亮相
北環樞紐:半苜蓿葉型三層立交
北環路樞紐互通式立交位于北環路與范公路交叉處,為半苜蓿葉型3層立交。互通區域屬于鹽灣村和新界村。
新洋港大道至開放大道段將采用地面式快速路,該段在與主干路相交時采用立體交叉,其他相交道路采用右進右出,通過兩側主干路交叉口調頭。
開放大道至通榆運河段架設高架,連續跨越開放大道、范公路、新長鐵路、通榆運河等。
通榆運河至新洋港段沒有路,橫向聯系相對較小,也采用地面式快速路。
因互通區域受新長鐵路及其復線電氣化改造方案制約,范公路東側無法布設環形匝道,西南象限、西北象限的左轉匝道只能利用北環路高架橋下凈空布設半定向匝道。范公路西側地塊以農田、魚塘為主,考慮布設環形匝道。此外保留鹽青線的通行,確保北環路地面輔道與區域內鹽青線、中河路等支路順接溝通。
新洋港大橋:蘇北最大城市內斜拉橋
新洋港大橋是范公路主線唯一有較高通航要求的橋梁,主橋位于通榆河、鹽邵線和新洋港的十字航道中心線交叉點西側約260米處。
該橋為雙塔四索面部分斜拉橋,橋面為雙向八車道斷面,全長456m,塔高63.5m,斜拉索采用扇形布置,橫向為三柱式橋塔。其主梁為混凝土結構,后期基本不需養護。結構剛度大,行車舒適。結構整體性好,耐久性強。
新洋港大橋是蘇北城市范圍內最大的斜拉橋,主跨216m的部分斜拉橋方案在國內同類型的橋型中其跨度居于前列。橋型具有纖細、柔美的美學效果,克服了連續梁高度過大帶來的壓迫感和上下部結構不協調的弊端,橋塔和斜拉索的設置使其具有斜拉橋宏偉、壯觀的感覺。
建軍路互通:快速路立交橋下穿
建軍路為鹽城市重要的城市主干道,快速路與城市主干道相交優先選擇簡易型互通型式。建軍路互通式立交位于建軍路與范公路交叉處,采用長條苜蓿葉型互通,且橋梁拼寬型式采用分離式。
現有的建軍路老橋設計于1999年,在實施過程中已給范公路預留通道。新的互通式立交橋將利用老橋,在該橋兩側布設分離式匝道橋,將匝道橋橋墩布設在側分帶中。范公路地面式快速路下穿建軍路主線橋,在建軍路立交橋南北兩側分別平行新建兩座匝道橋,另外設置4個匝道溝通范公路輔道與兩座建軍路匝道橋。
考慮該節點各轉向交通量較平均,且受控因素較多,尤其是西北、西南象限企業和建筑物密集。建軍路互通將在4個匝道與范公路地面輔道順接處,分別設置右轉彎道。屆時,在建軍路互通區域,人非交通的南北向、東西向、各象限左右轉向等出行溝通均較便捷。
車站樞紐:五層立交最高34米
車站樞紐,即我們所說的青年路互通,五層立交最高點為34米,但不納入范公路快速通道工程范圍。
青年路快速路與范公路快速路相交,形成鹽城市規劃“田”字型快速系統的十字骨架。
鹽城火車站和汽車站已經建成,位于現狀范公路兩側。根據大市區快速路網規劃,青年路定位為快速路,與范公路相交在火車站和汽車站之間。為滿足快速路與快速路的轉換,以及充分考慮火車站和汽車站的出行要求,故在此興建車站樞紐。
南環樞紐:十字型互通四層立交
南環路樞紐互通式立交位于市區南環路與范公路交叉處,屬于亭湖區伍佑鎮伍東村,區域內西伏河、南伏河等河流密布,除老204國道沿線兩側城鎮企業和民房等建筑物較密集外,其余基本為農田。
南環路樞紐設置為十字型全互通,為4層立交。向東跨越規劃康居路、地面輔道、串場河、開放大道、新長鐵路后落地,再向東跨越通榆河、地面輔道后落地與南環路順接。南環路快速化改造除對通榆河東側現狀南環路局部改造外,其余均為新建。
范公路快速路與南環路快速路之間采用兩對定向匝道直接溝通;為確保范公路主線遠期南延后與南環路快速系統的便捷溝通,分別在西南、東南設兩對匝道,預留二期實施。由于開放大道與范公路的近期溝通需求不大,范公路將在三墩港北側向西設地面輔道與開放大道通過平交口轉換。
范公路快速通道是“田”字型快速路網中的南北縱向主軸線,在快速路網中率先開工,預計兩年內完工。它的建成,將形成鹽城主城區的南北交通大走廊,從根本上解決長期存在的擁堵問題,實現南北快進快出。
范公路快速通道的建成,將對整個快速路網建設起到榜樣作用。這條快速路網中的南北主軸線未來是什么樣子?都有哪些亮點呢?昨天,記者就此采訪了該項目的設計負責人,江蘇省交通規劃設計院的主任工程師姜舟。
快速路型式齊全(地面、隧道、高架),因地制宜,結合周邊地塊的情況,合理選擇快速路型式。
新洋港大橋,主跨216m的部分斜拉橋方案在國內同類型的橋型中其跨度居于前列。
范公路隧道,隧道進出口彩色路面設計(行車誘導、安全),隧道頂部開天窗節能環保設計。
景觀、綠化,打造省內最大的交通公園。建設了全線三個可供市民使用的生態公園和一個城市游園;拓展了設計范圍,將市容、沿街建筑物立面改造納入整體景觀設計中。
安全設施,互通式立交的分流端設置可導向防撞墊,具有車輛正碰時緩沖吸能和側碰時導向的雙重功能。
監控、通信系統,目前鹽城市交管部門沒有通信專網,視頻數據傳輸均依賴租用電信資源。范公路建立自己的通信平臺,沿線配置百兆節點組成環網,除了滿足快速路的通信業務,也考慮了一定城市其他區域的數據接入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