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如何均衡市場供應

2010-9-30 6:5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資料顯示,我省“菜籃子”產品價格占CPI指數波動因素的60%。
近年來,受自然災害頻發和應急供應能力不足影響,在全國范圍內多次出現豬肉和蔬菜等市場價格大幅波動,市場波動又導致新一輪生產波動。今年上半年,南方旱澇并發,市場供應短缺,造成我省蔬菜價格陡漲,全省蔬菜綜合零售價與2007年同期相比,漲幅達到84.3%。
7月份,我省遭受近10多年來最嚴重的暴雨洪澇災害,蔬菜損失慘重,短缺成為一時間的主要矛盾。7月8日至23日,武漢市蔬菜批發市場日交易量,由正常的500多萬公斤下降到420萬公斤。其中7月20日,20多種蔬菜平均價格比暴雨災害前上漲74%。
蔬菜是城鄉居民基本的、必需的消費品。均衡供應,關系百姓生活,直接影響社會穩定。
省農業廳相關負責人坦言相告:蔬菜均衡供應是個老大難的問題。蔬菜生產有較強的季節性,而需求每天發生。新鮮蔬菜有不耐儲運的特點,菜地又特別容易受災。每次大的自然災害,菜地首當其沖。統計資料表明,受災害性氣候影響,菜價平均每年有10次波動,每次7天至30天不等。
解決這一問題,最根本的一條,是在城市周邊建設穩定的蔬菜基地。同時,還應建設一批具有抗災能力的高檔次的菜地。
應對災害天氣,城郊高檔設施蔬菜基地作用明顯。在2008年雪災中,不少地方“菜籃子”產品價格出現大幅上揚,而武漢市“菜籃子”產品價格在全國大中城市及省內各市州中排名處于中下游水平。究其原因,是該市已建成標準化蔬菜基地50萬畝,其中噴滴灌面積5萬畝,有抗災能力較強的鋼架大棚2萬畝。通過強化溫控和工廠化設施建設,在災害性天氣中搶抓速生菜,武漢市實現了春提早、夏抓快、秋延后、冬覆蓋,保障市場均衡供應。
在應對災害性天氣保供應中,武漢市的另一條基本經驗是,適量儲備蔬菜救災應急種子。遇重大災情,有儲備的救災種子,加上生產設施配套,能實現快速供給。
通過調控播期與品種,也能實現錯季節上市。14日,我們在嘉魚縣潘塆鎮的蔬菜基地看到,農民徐仕浩災后搶播的3畝包菜和大白菜,均已長出了兩三片大葉,長勢十分喜人,比常年秋季蔬菜早了半個月。據介紹,當地6.8萬畝蔬菜基地,播期整體調整,有的搶早,有的抓中,有的延后,有意地錯季節供應。
隨行的蔬菜專家介紹,高山蔬菜的播期,是6月至8月下旬,本地秋冬菜的育苗期則是7月下旬至9月下旬。除播期外,早中晚熟的品種,生長期從50天至120天不等,也能實現錯季節上市。
過去有百里不販青之說。原因在于,經過長途販運,蔬菜損耗巨大,很難賺錢。專家介紹,有的蔬菜含水量高達90%,如果長途運輸,稍不留意,損失會高達20%。今年云夢縣的一家公司,因沒有保鮮車運輸,30噸冬瓜運到上海已全部變質。
不過,今年夏天,長陽、利川的辣椒、包菜等多個高山蔬菜品種,直供千里之外的上海世博會。武漢如意集團的新鮮毛豆,不僅供應武漢市30個大型超市,甚至漂洋過海,出口日本、韓國。
產業背后的支撐,是近年來成長起來的冷鏈物流。武漢如意集團,將萬畝蔬菜基地建在東西湖辛安渡農場,蔬菜從采收到分揀到配送,38輛冷藏車不間斷運輸。正是有了冷鏈,恩施州每年外銷的高山蔬菜超過了50萬噸,且繼續保持上升勢頭。
專家還建議,各地可結合冷鏈物流業發展態勢,根據消費需求和季節變化,建立適合本地區的蔬菜儲備制度,確保重要的耐貯存蔬菜品種,有5天至7天消費量的動態庫存。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