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流通資訊

中國汽車產能受限三大外因

2010-9-30 6:5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在成都的“全球汽車論壇”上,關于中國未來一年到底能生產多少汽車,展開了很有趣的討論,最為夸張的數字,即到2030年,我國汽車產量將達到7500萬輛。這個估計來自于美國經濟學家愛德華·普利斯科特(Edward Prescott),他是建立在2009年以及2010年上半年,我國汽車市場高速增長的基礎上的。
但幾乎沒有任何一位企業家認為這種高增長可以持續那么久(20年),這里的“高增長”是指超過50%以上的增長速度,是我國GDP增速的5倍。
7500萬輛的數字不靠譜的原因在于,這個量相當于全球2009年所有汽車廠商的產量。也就是2030年,中國車企包辦了全球車企的產銷量。全球汽車產銷量已經多年維持在6500萬~7000萬輛,這個量的確會因為新興市場的爆發而發生改變,但我認為不會發生實質性變化。
從長遠來看,中國不能實現7500萬輛年產量的原因有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從全球來看,目前處于汽車產能過剩狀態,全球汽車產能的儲備在1億輛,生產6000萬輛左右,也就是說產能利用率在60%左右。除了中國產能供不應求外,絕大部分國家遭遇到的問題是產能過剩。當中國生產7000萬輛汽車時,中國汽車不可能僅滿足國內市場,而要參與國際競爭,銷到海外去。
德國大陸集團亞洲區總裁孔克(Jay Kunkel)就認為,從勞動生產率的角度來看,中國車企與全球先進車企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也就是說,中國產品在價格上沒有競爭力(除非競爭對象不生產的低檔貨)。如果勞動生產率的問題不解決,實際上將倒逼中國車企在產能擴張方面采取慎重的態度,擴張也無法賣掉。
其次,從全球交通及我國交通運輸的趨勢,特別是互聯網的發展來看,未來越來越多的人將面臨“在家”工作的狀況,對于整體交通運輸的依賴會慢慢降低,出行將主要用來社交、娛樂。
從這個角度來看,汽車將不再是“通勤”工具,新商業模式將會以租賃為主,或者是幾個家庭擁有一輛車,整個社區共享一些車來實現。這個圖景并不遙遠,只要看看現在自行車或者拼車上班的情況就能想象,這種更為經濟的汽車資源配置方式,將導致在不影響使用的情況下,極大降低汽車保有量。
最后一種原因,將基于資源消耗的考慮,假如國際油價大幅走高,同時新能源技術的成本又無法下降,那么使用汽車的成本也將陡增,這會導致汽車產量的發展進入瓶頸期。
按照上海交大機械和動力工程學院院長孟光教授的觀點,如果油價走低(比如大規模的油氣發現),那么新能源技術將遭遇挑戰,汽車廠家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投入將面臨極大挑戰,產能擴張同樣遭遇瓶頸。
以上因素都將通過“市場”這一看不見的手,在未來某個時刻限制中國產能。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