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現代物流業發展態勢與走向
2010-9-3 2:4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國家《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已經頒布,如何發展安徽現代物流業以促進承接產業轉移乃至“十二五”全省經濟發展備受關注。有關專家就此問題撰寫了文章,期望有助于讀者認識安徽發展現代物流業的戰略意義與振興之道。
物流業是融合運輸業、倉儲業、貨代業和信息業的復合型生產服務業。近年來,隨著區域經濟的整體發展,安徽省物流業取得了長足進步,呈現良好態勢。1、物流業務規模不斷擴大。物流業增加值持續快速增長。 2009年,安徽物流業實現增加值645.4億元,比2000年增長1.8倍,年均增長12.1%。物流業增加值占全部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7.7%,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4%,物流業成為安徽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貨運量和貨運周轉量保持較快增長。 2009年,安徽貨運量和貨物周轉量為19.7億噸和6273.8億噸公里,分別比2000年增長1.3倍和1.2倍,年均增長9.8%和9.0%。2、本土物流企業快速成長。目前,安徽省已初步形成了多種所有制成分、多種物流模式、不同規模物流企業共同發展的格局。徽商集團、郵政速遞物流、銅冠物流等一批國有企業通過重組、改制和轉型向現代物流發展。蕪湖安得物流、蕪湖遠方物流、合肥朝陽物流、合肥光太物流等一大批民營物流企業異軍突起。安徽省新華發行集團、省煙草公司、奇瑞集團等企業內部專業物流規模和服務范圍不斷擴大。3、物流基礎設施日益完備。交通基礎設施大幅改善。 2009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2810公里,鐵路通車里程2878公里,擁有長江、淮河兩大黃金水道和四個一類口岸,通航里程達5596公里,合肥新橋國際機場的開工建設將極大地提升安徽的航空地位。倉儲設施建設步伐加快。近年來重點建設了糧棉油、冷藏、危險品等一批專業倉庫。物流園區、物流中心建設蓬勃開展。合肥新站物流中心,中外運合肥物流園、蕪湖港物流園、安慶開發區物流園、馬鞍山重化物流園等一批物流園區已經初具規模。蚌埠現代物流園、銅陵橫港物流園、滁州滁總物流園、阜陽物流園等一批物流項目建設進展順利。信息通訊系統更加完善。 2009年末,全省局部交換機容量1606萬門,移動電話交換機容量4585萬門,固定電話用戶、移動電話用戶、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分別達到1267萬戶、2154萬戶和258萬戶,電子商務、電子口岸等網絡建設也取得積極進展。4、物流信息化水平明顯進步。據對省內200多家物流企業的調查,建立物流信息系統的企業占被調查企業的68%。條形碼、全球定位系統(GPS)、電子自動訂貨系統(EOS)、電子數據交換(EDI)、自動分揀系統(ASS)、射頻識別(RFID)、不停車自動交費系統(ETC)等信息技術應用范圍不斷擴大。區域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 2009年5月,安徽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完成一期建設并上線運行,銅陵等地市著手建設地區物流公共信息平臺。一些有實力的物流企業越來越注重信息化手段,自主研發、應用信息系統實現對運輸、倉儲的精細化管理及與客戶信息的共享、對接。5、物流發展環境不斷改善。中部地區崛起、泛長三角區域合作、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等一系列政策出臺,為我省加快物流業開放和發展創造了歷史機遇。我省各級政府及全社會的物流意識不斷增強,支持物流業發展的規劃和政策相繼出臺。安徽省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進入全面實施階段,安徽商貿物流規劃編制工作正式啟動,合肥市承接產業轉移促進服務業發展若干政策中明確提出促進物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蕪湖市制定出臺加快物流業發展的政策建議,馬鞍山市已出臺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綱要,銅陵市出臺現代物流業發展實施方案,我省首部縣級物流規劃——無為縣物流業發展規劃即將頒布。物流統計和標準化、人才培養等行業基礎性工作已經啟動。
在取得長足進步的同時,安徽物流業也存在一些突出需要解決的矛盾。主要是:物流成本相對較高,安徽物流總費用與生產總值的比值為19%以上,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個百分點左右。供需矛盾仍較突出,一方面,制造業企業“大而全”、“小而全”的企業物流運行模式仍然相當普遍,物流的社會化不足。現代物流發育尚不充分,基于信息技術和供應鏈管理的現代物流要素發育較為滯后。集運輸、儲存、裝卸、包裝、流通加工、配送、物流金融等系統服務于一體化的功能尚不具備,網絡化、規范化、專業化程度不高,與制造業聯動不夠深入,業務模式同質化程度較高,核心競爭力不突出等等。
面向“十二五”發展,安徽物流業應緊緊把握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科技創新試點省和加快皖北崛起的機遇,充分利用國家和省區振興產業規劃特別是包括現代物流業在內的現代服務業振興規劃帶來的新空間,培育一批具有跨區域競爭力的大型物流企業集團,力爭在5年內培育100家3A級以上的大中型物流企業;初步建立起布局合理、技術先進、節能環保、便捷高效、安全有序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物流業增加值占全省生產總值比重有所提高,力爭在5年內提高至8%左右;物流運行效率明顯提高,全社會物流總費用與全省生產總值的比值下降到17%以下,達到或優于全國平均水平。這是安徽物流業發展的必然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