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數據公布

10年 成都成為西部發展引擎

2010-9-3 2:2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10年前,當我們踏進新世紀之際,占我國國土面積71.4%的西部吹響了大開發的號角。 
    在過去的10年,西部大開發最能反映中國經濟發展的脈搏,而成都則是西部大開發的引擎。 
    中科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組長、首席科學家牛文元接受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采訪時就充分肯定了成都對西部的輻射帶動作用——成都堪稱“西部之心”,“因為它的發展除了能夠使本地區進一步壯大之外,更大的作用是對西部更廣大的地區進行輻射和帶動。 
    深圳、上海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拉動珠三角、長三角兩大區域,創造了中國經濟30年的高速增長。很多人期望,地處大陸腹地的成都,能像深圳、上海一樣,借用其在西部獨特的地緣優勢,成為帶領中國西部經濟快速發展的強大引擎。 
    10年后的今天,這一期望成為事實。如今的成都,已成為集西部綜合交通樞紐、通信樞紐于一身,融西部金融中心、商貿和物流中心及科技中心為一體的“西部之心”,并已逐漸成為中國中西部創業環境最優、人居環境最佳、綜合競爭力最強的現代特大中心城市。 
    綜合交通樞紐 
    成都開啟了快鐵時代 
    去年11月19日,成都雙流機場成為中西部機場中旅客吞吐量首個邁入2000萬人次的機場,其時,航空港的年吞吐量和國際航線數量名列西部第一,全國第五。 
    生活在成都的人們發現,這10年中,公路越來越寬闊,公共交通越來越發達,成都在西部最早實現了縣縣通高速、村村通公路的目標。鐵路網不僅四通八達,成都還獲得了西部第一張地鐵“準生證”,地鐵一號線將在本月正式試運行。 
    10年交通大發展,10年成都換新顏。如今的成都早已成為西部地區的綜合交通樞紐——位居西部第一、全國第五。 
    今年5月,全國第一條市域城際鐵路、西南地區第一條客運專線鐵路——成都至都江堰鐵路(成灌快鐵)正式開通,成都開啟了快鐵時代。未來3~5年,以成都為核心的時速200~350公里的10余條進出川高速鐵路,將形成成都至貴陽、蘭州、昆明、西安、武漢4小時交通圈,成都至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8小時交通圈。 
    中國也將形成以北京、上海、廣州為國家級樞紐機場和以成都、沈陽、烏魯木齊、西安、昆明、武漢為國內地區級樞紐機場的航線網絡,成都居國內地區級樞紐機場之首。 
    而高速公路樞紐,將從現有的“1環+8射”提升為“2環+12射”,形成輻射省內各經濟區,連接周邊省區市的高速公路網絡。 
    科技中心 
    科技競爭力穩居西部第一 
    作為西南地區唯一的中國軟件名城創建試點城市,成都也是西部地區的科技中心。 
    中國社科院發布的2009年中國城市競爭力排行榜顯示,成都市科技競爭力在294個城市中排在第9位,居西部第一。成都高新區也成功進入中國國家高新區的“第一方陣”,目前在科技部綜合排名中位列56個國家級高新區第三位,穩居中西部第一。 
    強大的科研力量和創業環境給予了成都科技強有力的支撐。成都目前擁有電子科大、四川大學等高等院校42所,重點研究院所70余個,企業技術中心3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心、基地共37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3個。同時,還擁有兩院院士33人,專業技術人才近80萬人。 
    此外,成都還擁有新標準認定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822家,核心專業園區面積達到500萬平方米,已成為國內環境最佳、單體面積最大、公共服務體系最完善的信息產業專業園區。去年,成都電子信息產業產值達到1433億元,其中軟件及信息服務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56.45億元,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位列第三,僅次于深圳、廣州。 
    通信樞紐 
    第四個國家級通信樞紐 
    去年,集科學計算、工程計算及商業計算于一體的成都云計算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200萬億次/秒計算能力擴容工程完成后,將成為國內領先、中西部地區最大的云計算基地。 
    云計算中心的建立是對成都建設西部通信樞紐的又一次巨大推動。根據成都西部通信樞紐建設規劃,在鞏固西南地區通信樞紐地位的基礎上,成都將通過實施三大工程、打造八大中心、建設三大基地,將成都建設成為匯聚西部、服務全國和溝通世界的國家級通信樞紐。其中,云計算中心就是規劃建設的八大中心之一。 
    其實,歷經10年發展,成都早已是西部的通信樞紐,通信整體水平一直雄踞西部第一、全國第四。而成都正在建設的國家級通信樞紐,也是國內繼北京、上海、廣州之后的第四個國家級通信樞紐。成都移動總體規模、運營能力則持續保持省會城市第二、中西部第一、15個副省級城市第三的地位。 
    商貿和物流中心 
    去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近兩千億 
    成都作為省會城市,又因為物產豐饒、氣候宜人的先天條件,成為以美食、休閑和歷史文化為代表的明星城市。 
    成都整體競爭實力較強、流通規模大、流通效率高、服務便利性好、貨源輻射力強、餐飲業發達,商業網點密度、物流園區種類位居西部第一,也是西部名副其實的商貿和物流中心。 
    2009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近兩千億元,增幅為全國副省級城市之首。美國零售業權威雜志《STORES》發布的“2010年全球零售250強”中有15家進入成都,在中西部地區名列第一。同時,在西部,成都還是被授予“中國會展名城”稱號的唯一城市。在2008年、2009年中國國際物流節上,成都連續兩次榮獲“物流中心城市杰出成就獎”。 
    金融中心 
    中國外資金融“第四城” 
    金融方面,成都依舊是中西部城市的領跑者。 
    經過10年的發展,成都已經成為中西部地區金融機構種類最齊全、數量最多、金融市場規模最大的城市,是名副其實的西部金融中心。 
    其中,成都外資銀行、外資保險機構數量中西部第一,已經成為中國外資金融“第四城”。成都金融后臺中心已有13家金融機構落戶,數量全國第一。成都上市公司總數在中西部地區位居第一,首批創業板上市公司數量位居全國第二、中西部第一。 
    2009年,成都實現金融業增加值294.3億元,占服務業增加值的13.2%,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6.1%,金融業初步成為成都市的支柱產業。今年一季度末,成都存款余額是1.33萬億元,貸款余額是1.07萬億元,在中西部城市中存貸款余額處于第一位。而從證券交易量來講,成都的交易量是2.87萬億元,是中西部城市最高的,比第二位多1.2萬億元。 
    根據《成都市金融產業發展規劃(2010~2012年)》,到2012年,成都市金融業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16%,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8%,全市金融機構數量達到200家、金融從業人員達到20萬人,成都將成為西部金融機構集聚中心、金融創新和市場交易中心、金融服務中心。 
    成都領跑西部 歷史的必然選擇 
    過去10年,有著“兩樞紐、三中心”的支撐,靠著“復合城市化、要素市場化、城鄉一體化”的 “三軸”和 “全城謀劃”“全域統籌”“全球定位”的階梯式發展,成都一躍成為西部大開發的引擎城市,被譽為西部最具潛力的增長極,經濟總量在西部省會城市中排名第一,從2000年開始,經濟年均增速位于西部省會城市之首。 
    對比2000年和2009年,成都自身的各項主要經濟指標也都成倍地增長。2009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502.6億元,是2000年1156.8億元的3.9倍。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025.9億元,是2000年475.9億元的8.5倍,從2001年開始連續9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長速度,年均增速達25.4%。2009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49.9億元,是2000年554.2億元的3.5倍,年均增速達14.6%。2000~2009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由207.7億元快速增長到1477.1億元,增長6.1倍,年均增速達21%。 
    …… 
    為何在短短的10年間,成都就變成了中西部綜合競爭力最強、人居環境最佳、幸福指數最高的城市?著名策劃人王志綱認為有兩個原因:一是成都借助了國家西部大開發的東風,二是成都靠自身科學的決策和正確的戰略。他說,“思路決定出路”,在發展中,成都找到了自身的定位,找到了核心競爭力,找到了差異化的獨特發展之路。而成都歷經7年的城鄉統籌發展換來的城鄉共發展同繁榮的“成都模式”,也將專家們苦思冥想的中國城鄉二元發展瓶頸的難題一一破解,這也為西部,乃至全國提供了一個全方位、趟“深水”推進的全景式改革樣本。 
    再次回首中國近30年的發展,如果說深圳、上海作為珠三角和長三角的兩大龍頭是歷史必然選擇。那么,地處西南的成都,作為西部大開發引擎的“西部之心”,同樣是歷史的必然選擇。 
    在西部的下一個10年,滿懷信心的成都人也將有著更大的抱負,同樣也有了更大的責任。 
    宜居、宜業、宜學、宜商、宜游 
    來成都工作生活吧! 
    一年前,大概沒有人會想到,逃離“北上廣”竟然會成為2010年的網絡熱詞。 
    盡管這是一種新的生活選擇和生活方式的夸張說法,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在一些城市房價居高不下、生活壓力持續增長的情況下,白領中興起的一種思潮:離開北京、上海、廣州這些一線城市,到內地一些更為宜居的城市去燃燒青春吧。 
    成都無疑是一個很好的目的地。著名商業觀察家、圖書出版物策劃人陸新之就向網友建議:逃離“北上廣”,成都是最為理想的選擇。“宜居、宜業、宜學、宜商、宜游”,陸新之說,成都以美食、休閑和歷史文化為代表的獨特城市魅力,恰恰是中國千城一面的城市之中缺少的,對比“北上廣”的浮躁,成都有著自身的后發優勢。 
    除了優美的環境和休閑的生活方式,成都也是一片適合工作和創業的熱土。 
    借著西部大開發的東風,很多國內外企業紛紛從中國沿海城市往內陸城市遷移。良好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管理,讓成都成為眾多知名企業青睞的目的地。 
    而成都商貿業的關聯產業,如金融、旅游、會展等產業的迅速發展,則恰恰能為年輕白領們提供充分施展才華的就業機會。據悉,在成都42所高校中,70%的畢業生都留在了成都工作。與國內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相比,成都人的跳槽率也非常低,員工流動率在5%左右。 
    在剛剛結束的中國(大陸)城市國際形象調查活動中,調查報告顯示,在工作向往度的單項調查中,成都成為外籍人士最希望來此工作城市的第四名。 
    而另一份來自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的比較研究,成都是全國唯一在城鄉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城鄉收入差距得到遏制并呈縮小趨勢的特大中心城市。成都城鄉收入差距從2002年的2.66:1縮小為2009年的2.62:1。 
    隨著2007年6月成都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成都在全國率先建立起了分別由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兩大制度構成的、相互轉接的、覆蓋城鄉全體居民的基本養老、醫療保險體系。到2012年,成都全市將基本實現城鄉人人享有社會保障,參保人數突破1000萬人。 
    連續多年,成都都被評為“中國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 記者 韓利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