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建設災后美好新南江 6.1億元破交通瓶頸
2010-9-29 11:1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5·12”汶川特大地震導致南江縣交通基礎設施損毀嚴重,南江縣委、縣政府把交通災后恢復重建工作作為一件大事來抓,成立了由縣委書記任總指揮、縣長任組長的災后交通建設領導小組;各項目鄉(鎮)也成立了相應機構,實行“一把手”負責制。同時,該縣交通局有效整合交通系統工程技術力量,抽調100名干部和工程技術人員,開展送圖紙上門、送技術下鄉、送政策到戶的“三下鄉”活動,上路進行技術指導,整合各方資源,調動各方力量,協作配合打好災后交通建設總體戰。
9月21日,巴中日報記者在南江縣交通災后恢復重建已竣工的第一條路——下(兩)關(路)路看到,路面寬闊筆直,車輛川流不息。據介紹,下關路的建成通車,不僅方便了沿線幾個鄉(鎮)老百姓出行,而且極大地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
下關路連接南江縣下兩鎮和關路鄉,全長40公里,是南江縣農村公路(縣道)改建的災后恢復重建工程,總投資達6千萬元,于今年6月全面完工。
下兩鎮鐵尖村村民楊開香家的房子就修建在下關路旁邊,她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前道路坎坷難行,拉磚8分錢一匹,好多駕駛員都不愿跑。現在路修好了,拉磚只花5分錢一匹,修一套房子,光運費就節省1000多元。
路況改善帶動了沿線客貨運輸。長期在下關路沿線跑貨運的下兩鎮鐵尖村村民何興平看準商機,賣掉自家的小貨車,買了一臺載重20噸的大卡車。何興平高興地說:“災后恢復重建修好了這條路,現在跑起來既節約成本又節省了很多時間,效益也提高了,差不多一年就可以把買車的錢掙回來。”
與下關路一樣,改建里程39公里,總投資3500余萬元的恩陽至野羊溪路段改建工程已全面完成路基工程,正在進行路面施工,完成投資2500余萬元。
在破解農村行路難的同時,南江縣還實施了省道S101線繞城公路建設,以緩解縣城進出不暢難題。該線路全長約11.9公里,寬8.5米,設計時速40公里,沿途分布七座橋梁和兩座隧道,總投資約1.7億元。其中,觀音廟隧道全長385米,觀音廟大橋全長210余米,是整個線路的重點。
9月21日下午,記者在省道S101線繞城公路施工現場看到,挖掘機揮舞長臂在不停開挖,工程車來回穿梭忙運土石,工人們在揮汗如雨地工作,整個工地一片忙碌。負責施工的成都建工路橋公司負責人粟偉說:“觀音廟大橋和觀音廟隧道是整個S101控制性工程,大橋上部T梁將通過隧道進入施工現場,如果隧道不能及時打通,將導致大橋上部T梁無法按時安裝。為了加快進度,我們采用三班倒24小時作業制度,人休息機械不歇。”目前,S101線南江繞城路10個標段除A標段外,其余標段已全部開工,加上前期工作,整個路段已經完成投資近億元。繞城路建成后,將破解南江縣城交通進出難瓶頸,拉大城市框架,帶動沿線經濟發展。
南江縣在交通災后重建工作中,創新管理機制,嚴格執行國家、省、市關于公路建設的各項規定,堅持公開招投標制、業主負責制、工程質量監理制、安全質量責任追究制;嚴把工程造價關、施工技術關、工程監理關、開工審批和竣工驗收關,強力規范建設基本程序;嚴格規范項目監管制度,對交通建設資金實行專戶儲存、專項公開、分級負責、分級監管,確保資金使用安全;采取“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定期通報、跟蹤問效”的辦法,發揚“搶晴天、戰雨天、不耍星期天”的精神,奮力加快公路建設進度;通過委托質量監理公司和聘請群眾代表擔任義務質量監督員,對工程建設進行全程監督,確保公路建設質量。
南江縣科學編制災后恢復重建規劃,全力爭取項目投入,精心組織項目實施,已爭取交通災后恢復重建項目40個、資金6.1億元。目前,實施項目21個,完成路基、路面改造200余公里,完成投資2億多元。其中,省道恢復重建47公里,總投資2.3億元,縣道恢復重建79公里,總投資9500余萬元;使用亞行貸款項目改造農村公路地一批次3條67公里,總投資近5千萬;整治病危橋13座,總投資740萬元。
“通過交通恢復重建,改變交通基礎設施,暢通干環線建設,加快農村公路改造,有效破解了全縣的‘行路難’難題。今后南江縣將形成以縣城為中心、三縱一橫為骨架、縣鄉村道網絡為支架的縣域交通網絡樞紐。”南江縣交通局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