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西改擴建的奮斗與追求
2010-9-29 9:3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08年11月26日,潼西改擴建開工;12月施工單位進場;2009年4月完成征遷,開始大面積施工;2010年3月,南半幅車輛分流,開始路面拼接;6月28日,南半幅完成拼接,開放交通,轉入北半幅施工;9月初,全線中面層基本完工,開始上面層鋪設階段,進入年內通車前的沖刺時刻。潼西改擴建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克服了諸多難以想像的困難,工程進度一路高歌猛進,為按期建成通車奠定了堅實基礎。
改擴建工程有多難,不深入實際根本無法了解,更不會體驗其中的酸甜苦辣,參建各方付出了的巨大犧牲和努力。
改擴建工程的難度,很難用語言來描述,總之是一個讓人十分頭疼的話題。潼西改擴建管理處處長李建安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好比改一件衣服,還得改的合身,改的美觀,改的時尚,改的天衣無縫,改一件舊衣服肯定比做一件新衣服難得多。
業內人士常說,寧修十條新路,不修一條改擴建。作為西北第一條改擴建工程,潼西項目可供參考的經驗不多,基本是摸索著前進。難度具體表現在:施工技術難,工期任務緊,施工組織復雜,交通保暢壓力大。要新建一條路,加固一條老路,還得完成新老路的拼接。老路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分三段修的,技術標準和新路不同,路基拼接技術難度很大,關系到路基的整體穩定性。
橋梁拼接更難,比如渭南過境段橋梁拼接,新橋的沉降期是四個月,必須完成沉降才能拼接,技術上得仔細把關。伸縮縫安裝很麻煩,得先清理老伸縮縫,再安裝新的伸縮縫,老橋的伸縮縫年久失修,清理起來既費時間又費人力。路基6標,施工組織非常困難,架橋難度大,地處黃土沖溝區,沒有合適的工作面,專業設備用不上,甚至動用了230噸的吊車才把梁板吊起來。渭南過境段A、B匝道施工交通轉換極其復雜,為了保證車輛通行,前后四次轉換施工區域,從A匝道到B匝道,從B匝道再回到A匝道。為了鐵路運營安全,橋梁全部采取掛籃施工,是陜西第一座八車道掛籃施工的橋梁。此外,因為工期緊,路面、綠化、路基、交安工程在一個工作面上同時交叉施工,加之跨鐵路施工的難題,各種問題疊加,管理難度增大,路基6標項目管理部管理人員竟然達到100多人,光正式員工都超過70人,配備9名高級工程師,全國三八紅旗手、省級勞模等骨干都派來了,一個標段配備如此多的管理人員和技術力量,這種現象并不多見,足見潼西改擴建工程的組織難度。
但是,技術上的難度還不如和當地方方面面協調遇到的難題。潼西沿線是陜西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高速公路、隴海鐵路、鄭西高鐵都從這里經過,施工環境很復雜,一個環節處理不好,施工就得停滯。路基7標項目經理李奇峰介紹:“隊伍2009年1月2日就進場了,到5月下旬開始清表、施工。中間耽誤4個月,原因就是環境問題。”
當地人搶栽、搶種、搶建房屋的現象非常嚴重。交不出地,拆不了房,只能等。當時人員、設備都已經到位,上百臺大型機械,每天損失至少20萬,最貴的設備旋鉆機,每天租金都得8000塊,干著急也沒用,窩工損失太大了。李奇峰感慨地表示:“這是他十多年來遇到最艱辛的工程。”路基6標跨越隴海鐵路,先后和十幾家鐵路單位簽訂了安全協議,派專人24小時負責鐵路段施工安全,手續十分繁雜,不然就不允許施工。
交通保暢的難度更大。潼西改擴建是我國第一條全時段通車情況下進行的改擴建工程。全線參加保暢的人員最多時候達600多人。超負荷的車流量經常引發堵車,一堵車就會引起社會關注,保暢壓力很大。
玉樹發生地震,為了保證交通安全暢通,南半幅許多路段提前開放交通,還沒完工的路基被壓爛,得返工,沒辦法。這是一種服從于大局的犧牲。
所以,潼西改擴建的任務至始至終有兩項,一是在施工情況下保證交通暢通,二是在開放交通的情況下,確保工程按期完工,兩者不可偏廢,還得保證現場施工人員的安全。這給參建單位帶來更大的挑戰。管理處每天晚上分別到各施工段檢查施工安全。
參建人員全年晝夜工作,在某種意義上的確是在透支生命,說到難處,許多人都是痛哭流涕。有著多年施工經歷的中鐵十八局隧道公司總工李先說:“壓力太大,人都快崩潰了”。為了搶進度,白天搶,晚上搶,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在搶,參建人員根本沒有正常休息的機會。李建安患有痛風,尿酸很高,這是一種很嚴重的病,需要及時治療。大家都在擔心他的病,可是他只擔心工程,從來沒離開過工地。他說:“國家把幾十億交給你,這么一合灘人在這兒,要是把路修不好,怎么給社會、給上級交代?”這是一種巨大的壓力和責任,病得忍著,活不能停。
今年3月18日,潼西改擴建南半幅實行車輛分流,為加快施工進度,確保6月底南半幅開放交通。陜西高速集團副總經理郭利平到潼西改擴建施工一線督戰,在長達兩個月時間里,郭利平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改擴建施工。
他的到來,使管理處和施工單位更忙了。第一天晚上,郭利平就主持召開潼西改擴建項目加快工程現場會,從此,每天晚上9點,準時召開加快工程專題會,會議常常開到后半夜。
今年夏天,雨水特別多,許多路段發生水毀,給施工單位造成很大的損失。連續多場暴雨,最長的一次下了8天,每天組織排水都排不完,暴雨沖垮擋墻,嚴重沖刷邊坡,路基被長期浸泡,需要下大力氣根治,給工程的進度和質量帶來了嚴峻考驗。管理處和施工單位齊心協力,日夜奮戰,抗洪水,保路基,搶進度,抓質量,年內通車的信心從未動搖。
7月23日,華陰仙峪河段發現水毀險情,洶涌的洪水掏空仙峪河橋西側路基,水位不斷上漲,隨時都有可能發生路基整體垮塌的危險,直接損失在200萬元以上,情況十分緊急!省交通運輸廳和高速集團高度重視,李永民副廳長、靳宏利董事長火速趕到現場,坐鎮指揮,管理處果斷采取措施分流車輛,搶險人員調集挖掘機,裝載機,清理河道、修筑臨時堤壩,遏制洪水蔓延,經過12個小時的緊張奮戰,險情得到基本控制。隨后立即修復路基、橋墩和路面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