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宏觀經濟:中國后危機時代面臨五大風險

2010-9-29 0:3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知名投行美銀美林集團中國區主席劉二飛日前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改革開放30年成就顯著,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的影響力也明顯提高,但在看待中國經濟總量超過日本升至世界第二等問題上應保持冷靜,評價中國經濟應有更多指標。
劉二飛談到,雖然中國經濟成為全球第二相當于“越過一個重要的坎”,但應該看到,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劃分標準,中國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資源稟賦、人口結構、增長基礎、發展布局、社會成熟度、保障體系、創新能力、貿易結構等方面和發達經濟體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還不到4000美元。根據世界銀行數據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在世界百名之外,位于一些拉美和非洲國家之后,與美日等發達國家相去甚遠。劉二飛說:“溫家寶總理曾說過一句話,‘中國有13億人口,一個很小的問題乘以13億,都會變成一個大問題;一個很大的總量除以13億,都會變成一個小數目’。”
他認為,中國仍是一個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資源不足、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的國家,解決好本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問題仍是優先選擇,同時也是對世界的最大貢獻。而提升經濟硬實力,也是提升國家軟實力的前提和保證。
劉二飛談到,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成就顯著,但也積累了很多深層次問題,例如主要依靠物質資源投入的傳統經濟增長方式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經濟結構不合理、城鄉發展二元化;收入分配不合理;社會保障體系、醫療和教育體系不夠完善等。
劉二飛說:“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還面臨相當嚴峻的挑戰。怎么辦?必須繼續推進改革,繼續對外開放。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改善民生,根本還是要靠改革。只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才能有效突破資源環境瓶頸制約,才能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他還談到,目前世界上對中國經濟的評價很多,除了“捧”的,也有唱“衰”的,談“威脅”的。在這種環境中,中國更應把重點放在保持經濟平穩、可持續發展上。
對于中國在金融危機期間和后危機時代的表現,劉二飛認為,與西方國家相比,中國在危機期間顯示出了較強的宏觀和區域經濟調控能力,采取了比西方更積極的財政和金融政策,很多政策立竿見影。
他還談到,中國進入后危機時代面臨五個方面的經濟風險。其一,世界經濟復蘇脆弱,外圍形勢嚴峻,中國出口或反復;其二,資產價格泡沫風險增加,尤其是房地產泡沫風險的管理十分復雜和困難;其三,地方融資平臺的債務對整個金融體系構成潛在和難以預估的風險;其四,中國經濟如何兼顧速度和質量,效率與公平;其五,如何處理好通脹管理、貧富差距擴大等問題。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