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臨邑縣城鄉一體化建設紀實:共享發展成果

2010-9-27 10:5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讓農民共享發展成果――臨邑縣城鄉一體化建設紀實

  連續9年在德州市科學發展綜合考評中獲第一名;以第153名的位次躋身全國縣域經濟排名200強。村村實現通油路、通自來水、通客車、通有線電視、通寬帶;42.9萬農民全部加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鄉低收入群納入低保范圍,實現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這是山東省臨邑縣統籌城鄉發展帶來的變化。
  “統籌城鄉發展,就是要把群眾滿意作為最高標準,更加關注民生,有水先解百姓渴,把財政的蛋糕更多地切給群眾,實行城鄉一體和諧共進!笨h委書記玄祖香說。
  工農互動以工補農
  孟寺鎮蔣家村村民蔣方海,近兩年一直與落戶家門口的青島六和集團簽養“合同鴨”,他深有感觸地說:“沒引進農業龍頭企業前,俺為了多掙點錢四處打工,F在在家養鴨,一年收入就近兩萬元,比在外務工強多了!
  縮小城鄉差距,經濟是基礎,農民增收是關鍵。臨邑縣充分發揮工業這一強縣富民巨大引擎的作用,重點培植支柱產業,“草根項目”長成“參天大樹”,為積極“反哺”農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今年7月,隨著該縣生物醫藥產業兩大龍頭企業――齊魯制藥臨邑生產基地一期工程和信立泰制藥項目的竣工投產,一次性接收1000余名經培訓后的當地農民工成為產業工人。而此前,該縣成功引進建成的金鑼、雨潤、六和等76家市級以上“農字號”龍頭企業,圍繞“鏈條化、規;藴驶⑵放苹笔40%的農戶參與到農業產業化經營中來。青島六和集團投資12億元在臨邑建成集良種鴨孵化、良種豬繁育飼養、肉品加工、飼料加工、成品鴨回收、冷藏和出口于一體的10個畜禽綜合養項目,直接提供就業崗位4000多個,年增加農民收入4億元。
  大龍頭帶動大基地,大基地拉動大發展。一批起點高、帶動力強、潛大的龍頭企業,帶動臨邑千家萬戶農民進入市場,3.5萬多富余勞動力土地中解放出來,就地轉型成為產業工人、自由職業者或是個體老板。
  統籌城鄉規劃建設宜居環境
  “俺去濟南進貨,出門就能打的、坐公交車。一上午就一個來回,掙方便著呢!可不像以前那樣,先蹬車出村,再等客車進城,頂著星星,戴著月亮歸!痹谂R南鎮夏口社區集貿市場開服裝店的朱樓村青年民馮向東如是說。
  在統籌城鄉建設中,臨邑堅持城鄉“一盤棋”,將全縣工業與農業、城與農村、市民與農民作為一個整體來統籌謀劃,對全縣產業、人口、用、生態環境等方面進行統一規劃布局,三年來精心組織實施五大類33城建重點工程。啟動縣城東部商貿區、臨盤義烏商品城等13個投資上元的商貿物流項目建設。
加快鄉鎮駐地提檔升級,建設產業基礎好、輻射帶動能力強、特色鮮明的經濟強鎮、區域重鎮、文化名鎮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鎮,促進工業向園區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居住向社區集中。
  在產業轉移和城市功能轉移的同時,按照“政府引導、群眾主體、社會幫扶、市場運作”的原則,堅持公共財政向農村傾斜、公共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現代文明向農村傳播,積極推進配套設施齊全、環境優美的184個農村社區建設。水、電、路、通訊、信息網絡、地下管道等基礎設施與城市按同一標準延伸到農村社區。投資5億元建設了生活垃圾處理廠、兩處污水處理廠、明德文化苑、圖書館等公共服務項目,開通縣鄉10路公交車,新上170余部城際出租車。城鄉居民自來水實現了同質同網同價,污水處理設施實現城鄉共建、城鄉聯網、城鄉共享。隨著城鄉一體化進程明顯加快,臨邑縣城鄉環境日趨改善,全縣城鎮化率由24%提高到40%。榮獲全省適宜人居環境獎,3個鄉鎮成為省級中心鎮、5個鄉鎮成為全省環境優美鄉鎮。
  推進城鄉一體共享優質服務
  這段時間,興隆鎮苗屯社區的張丁山正在社區門診陪父親治療腦血栓。盡管老人的病情讓他掛心,但他慶幸地是在家門口就能治病!翱h醫院的醫生定期來坐診,稍微重點的病情也能處理得好,新建成的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環境好,加入合作醫療費用能及時報銷,一般不用上縣城。”對于現在就診的社區門診,無論住院環境還是各項開銷,張丁山都很滿意。
  為達到“老有所養、少有所學、病有所醫、貧有所濟、民有所業”的目標,近年來,臨邑縣傾力推進城鄉教育、醫療、社保一體化進程。建立無償補貼長效機制,累計投入專項資金2.72億元,補貼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提升農村教育師資水平,進行鄉村學校危房改造、鄉鎮衛生院設施儀器配套;建立以城鄉最低生活保障為基礎,醫療、教育、住房、司法、就業救助等為輔的全方位、立體化、多層次社會救助體系。先后投入2400多萬元使5300多名貧困農民得到政府住房、醫療和教育救助;縮小城鄉教育差距,普及高中教育,提升職業教育,投資3.2億元建設了容納9000人的新一中、容納2000人的華憶職業學校。并組織優秀教師送教下鄉,使110多所農村中小學的孩子享受到與城里孩子一樣的教育。
  為使農民更好地融入城鎮化建設中,臨邑縣以“市民理念”提升農民素質,引導農民轉變致富和就業觀念。2008年以來,該縣著手打造勞動就業“2公里服務圈”,12個鄉鎮、街道建立了勞動保障服務中心,建成184個農村社區勞動保障服務站,全縣27萬農村勞動力的基本信息“網”入微機,實現了勞動力信息、用工信息與縣人力資源市場信息對接共享,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體系向農村有效延伸。同時,以華憶職業技術學校為中心,建立了技能培訓機構,專門對農民工進行“訂單式”、“套餐式”、“點招式”技能培訓。把農民工納入社會保險范疇,引導企業按時為農民工足額繳納“三險”,為農民構筑起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五位一體”的社會保障體系。
  在臨邑,工與農、城與鄉統籌發展正以氣勢恢宏的力度推進,一幅和諧的畫卷正徐徐展開……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