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創造“整合、提升、轉化”新路徑

2010-9-27 10:4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涪城區災后恢復重建報告
九月,綿陽市涪城區涌動加快發展的激情:金家林總部經濟試驗區、石塘商貿物流園區等產業園區建設如火如荼,石塘鎮古井村、青義鎮龍中村和青羊村等新城市綜合體不斷擴張,金峰、楊家等鄉鎮的農業產業化項目風起云涌……
數據顯示,“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災區之一的涪城區納入重建規劃的311個項目按照進度和投資額已經實現“三年目標任務兩年基本完成”的目標。與此同時,涪城經濟正進入快速發展期,2009年,涪城轄區連續14年躋身全省“十強縣”,并首次進入前三強。今年1-6月,該區累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8.47億元,比去年增長18.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53.88億元,增長51.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達32.6%。
在沒有對口援建、納入各級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的項目少資金量小、社會各界對點援建很少的特殊情況下,涪城區不等不靠,攻堅克難,短短兩年多時間,在災后恢復重建的基礎上,做好災后恢復重建成果整合、提升、轉化大文章,實現了“變重建為發展、變起立為起跳”的大變化,書寫了恢復重建和加快發展的新篇章。
以人為本抓重建安民富民
“全區62萬城鄉群眾全面受災,2.15萬戶農戶、23.4萬城鎮群眾住房倒塌或者損毀,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53億元……”這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留給涪城的重建考題。
紛繁復雜的重建如何破局?涪城區委、區政府堅強有力,快速謀定涪城重建方略:“奮力奪取恢復重建和加快發展的雙勝利”。“安民為先,實現安居又樂業。”震后,涪城區立足長遠發展,抓早抓快,迅速編制《涪城區災后重建農村建設規劃》等文件。2008年6月2日,還在唐家山堰塞湖避險期間,涪城區便召開災后恢復重建規劃項目推介會。
從重建開始,涪城區便按照“政府主導、農民主體、多方參與、整體推進”的思路,發揮規劃引領作用,將安置點規劃布局與推進新型城鎮化、產業結構調整、新農村建設相結合,探索出“工業園區集中安置重建、城市建設區集中統一重建、城中村與鄉村旅游開發重建、改善人居環境范例重建”等農房重建的8大類型路子,全面提升全區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水平。
涪城區龍門鎮中脊村,97戶村民采取“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統一監管”的“四統一”建房模式,實現了農村群眾居住小區化,過上了同城里人一樣的生活。
在涪城,有630余個這樣的集中安置點,近萬戶農戶災后實現了集中居住,涪城農村正在實現從散居到聚居的轉變。早在一年前,涪城的農房重建便提前完成目標任務,走在綿陽市乃至整個“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區的前列。
近段時間,靈通社區老住戶張大媽笑容滿面,原來211戶居民的棚戶區矗立起了新樓。涪城區創新思路引入社會力量,找到群眾訴求、政府要求、開發商利益的平衡點,使改造項目順利實施,解決了群眾的安居問題。
從去年初開始,涪城在總結馬家巷18號小區、城北街道金陽公寓等基層經驗的基礎上,堅持以人為本、科學規劃、分級負責、分步實施的原則,讓“業主”當家,引導群眾全程參與,對不同房屋加固及改造制定不同的實施方案,組織群眾通過“一事一議”等辦法,解決國家補助資金外不足部分資金投入、施工隊伍選擇等敏感問題。涪城城鎮8.2萬戶住房維修加固全部完成,3400余戶重建房全部開工,已完成2073戶,其余將于年底全部完成。
在重建中,全區30萬災毀房屋群眾實現了住有所居的目標,城鄉群眾的居住條件改善提前了10年甚至20年,也推動了涪城產業的上檔升級和集聚發展,傳統農業正加速向現代農業轉變,城鄉群眾持續增收的能力不斷增強。今年1-8月,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8%,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增長11.5%,大幅超過震前水平。
千方百計打基礎立足長遠
在涪城區楊家鎮側,占地40余畝,投資上千萬元,設施齊備、環保節能的楊家小學正在進行最后的掃尾工程,這是涪城僅有的兩所還未全部竣工的學校之一。
截至目前,由涪城區負責實施災后恢復重建的區本級58所公辦學校,已竣工驗收學校56所,實現了今年秋季開學恢復重建學校完成85%以上、全部學生告別板房進入永久性建筑校園里學習的目標。
“借助災后恢復重建契機,將城鄉教育放在同一發展規劃、統一發展格局上來,著力實現教育均衡、協調發展。”這是涪城教育災后恢復重建確定的高度。在全面推進硬件建設的同時,涪城區更注重軟件建設,啟動特色學校建設。目前,石塘小學以國學為基礎的“儒雅教育”、玉皇小學的“玉文化”、實驗小學的“和樂教育”等正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并開花結果。
教育如此,涪城區的公共設施重建及基礎設施的重建亦如此。重建開始,涪城便定下基調:災后恢復重建不是簡單的恢復,還要實現更高水平的起跳。涪城把災后恢復重建與統籌城鄉、整合資源和優化布局有機結合,對轄區進行整體科學規劃。圍繞提升城鄉發展能力,增強城鄉統籌水平,涪城立足長遠打基礎,千方百計謀發展。
在災后恢復重建中,涪城區交通災后恢復重建項目共36個239公里。現所有鄉鎮、辦事處到綿陽中心城區的距離都在半小時之內。區內形成通暢的交通環線,全區796公里道路實現了“有路必養、有路必管”的目標。
在衛生事業重建上,涪城區負責的項目28個,總投資2.42億元,建設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另外,還通過國家擴大內需資金建設6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總投資1045萬元。一大批衛生設施設備的投入,優化了衛生醫療機構布局,提升了醫療服務保障能力。
“災后恢復重建就是要立足長遠,為涪城的發展奠定基礎。”為確保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的全面完成,涪城區可謂勒緊褲腰帶,咬緊牙關抓重建。由于沒有對口援建,而地震又給予重創,財政稅收等總量偏小,要自力更生完成重建項目的前期工作,找到相應的配套資金,涪城上下承擔前所未有的壓力。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地處綿陽市區的高水九年一貫制學校列入港澳援建資金建設,可獲得2000余萬元的投資,而涪城區所承擔的拆遷、土地等費用便耗費5000多萬元。列入規劃的重建項目,涪城區項目前期及配套費用需要近20億元。
在壓力面前,涪城區一個黨支部就是一個戰斗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他們用特殊的奉獻精神和全部的智慧,不斷推動重建邁上新臺階。看似不可能的任務在涪城一件件完成。
攻堅克難興產業聯動全域
“災后恢復重建實現起跳最為核心和關鍵是產業的重建。”災后恢復重建中產業的積蓄和培育成為涪城區委、區政府重中之重的工作。
如何實現產業重建?涪城明確提出“二次創業”,實現工業起跳。下決心高水平規劃和建設涪城工業港,將其打造成為涪城新的發展平臺和載體。
按照“一核心、一產業帶”的思路,涪城工業港以金家林總部經濟試驗區為核心,構建北起龍門、青義,經金家林向新皂、石塘延伸,南連經開區的涪城工業經濟產業帶。
從工作之初的很多干部質疑,到涪城工業港成型。涪城區在實干中統一思想,在落實中養成定了就干、干就干好的“涪城作風”。經過兩年打造,總占地約40平方公里的涪城工業港正在發揮強大效應,引領涪城產業振興。
在第十屆西博會上,上海裕都集團與涪城區簽訂協議,擬投資150億元在涪城工業港金家林片區打造綿陽首個總部經濟城。香港豪德集團投資35億元,在涪城工業港石塘片區分期建設占地總面積3000畝,輻射陜西、甘肅等地的大型現代商貿物流基地。
截至目前,涪城工業港已引進項目65個。2009年,涪城區本級工業累計實現總產值98.54億元,增長29.1%。今年上半年,涪城全區工業累計實現總產值19.45億元,增長27.3 %;前8個月完成投資86.77億元,增長21.8%。
以建設綿陽城鄉統籌的示范區、三化聯動的樣板區、新興產業的集聚區和川西北經濟商貿物流中心為目標,涪城全域正形成一股強大的發展合力。
今年“五一”,地處偏遠的豐谷晨曦森林休閑度假村開張,至今每月均接待游客在3000人次以上。這一度假村的熱鬧景象,是震后涪城區第三產業恢復發展的縮影。
重建中,涪城39個市場服務體系災后恢復重建項目全面竣工,完成投資19.85億元,一大批知名商場落戶城區,金海岸、涪城路等商業街區服務功能更加完善,城鄉市場繁榮興旺。
在涪城,圍繞“在重建中提升三產”的目標,城市加快打造特色街區、大力促進節會消費、優化商業網點布局,農村加快農村市場體系建設、繼續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家電下鄉”工程,加快石塘現代商貿物流基地、龍門農產品物流園區等重大物流項目建設步伐……2009年,全區現代服務業實現增加值25.82億元,同比增長13.8%;今年前8個月,全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4.79億元,同比增長19.7%。
堅持用抓工業的理念和機制發展農業,“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涪城區細化區域布局和產業規劃,在涪城的近郊和遠郊鄉鎮,涉及45個村、145平方公里的新農村示范片正成為城鄉統籌的新示范,10萬畝優質蔬菜基地、生態養殖基地、優質葡萄園等現代農業形態正在改變農村的生產生活方式。目前,關帝生態養殖集中區的滬川牧場已經形成6000頭的養殖規模;10萬畝蔬菜基地和萬畝葡萄基地建設也已見雛形。
3年努力,涪城區新農村示范片將建設成為現代農業的展示區、新農村建設的樣板區和科技城的生態走廊。到2012年,示范片農民人均純收入高于全區平均水平的30%。
隨著“三年目標任務兩年基本完成”接近尾聲,涪城區農民增收呈現快速上升趨勢。上半年,農民人均現金收入4215.4元,同比增加463.5元,增長12.4%;高于全市960.2元,增加額位居綿陽市第一。
經歷艱苦卓絕的重建,涪城已經華麗轉身,已經集聚無限向上的動能。在新一輪的西部大開發和科技城建設中,涪城又將乘勢而上,完成新的跨越。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